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人类值不值得拯救? 谈谈科学、科幻与宗教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8月12日 07:47 |
播放

今日和孩子逛书店,在一个角落里淘到了江晓原先生的《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甚是惊喜。江晓原先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科技史家,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又在天文台工作十多年,后来创办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史系,因此,这样一位“业内人士”来写科幻电影因影评,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指南”。其不仅指点迷津,还能在众多商业影评中“指南”,实在难能可贵。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写的是《阿凡达》的评论,副标题就是让我震惊和思考的本文标题“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这个问题常常在科幻主题中出现,并成为电影深入阐发的主题和背景。一个科幻电影如果不思考这个主题,那么显然就没有深入。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不仅仅是指向未来的科幻电影的专利,宗教显然也是这个问题的关注者,这个问题甚至是宗教的主题,因为宗教的中心就是人类的拯救。

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家、科幻作品和宗教,都有不同的关注倾向和结论。科学家,相信科学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类的现状,随着人类对科学力量的掌握,人来的未来必然更美好。“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足以说明科学带来的乐观主义盼望,现在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日益快捷和方便,也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证明。

但是科幻家们以及那些对未来谋划的未来幻想家们,所持的观点恰好与科学家相反,他们不是对未来乐观,而是认为随着科技和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未来必然是黑暗的。据江晓原先生的统计,在科幻作品中,有三类对未来的悲观展望,一种是资源耗尽型,比如前几年的《机器人总动员》,一种是惊天浩劫,比如电影《后天》《2012》,一种是高度的专制,比如电影《我们》《1984》。科幻电影的主题对未来的不信任,对未来的悲观,与科学家的观点恰好相反。然而这其中并不矛盾。因为每个科幻家都是科技批评家,他们站在科技之外以专业的方式,提出对现在科技的反思,以科幻电影的故事,将这种反思给人以生活的实在感。从而将大众的眼球从科技进步的乐观中,被带进一种冷静的态度,对科技滥用所带来的可能弊端有所警惕。

因此,当科学家不屑于思考人类值不值得拯救的时候,科幻家们已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人类自己毁灭了自己,因此这里的拯救就演变成人类怎么避免自身对自己的毁灭问题。

但是无论是乐观的科学家删除了“人类值不值得拯救”,还是科幻家所持的悲观态度,在他们眼里人类的未来都始终在自己设定的世界中打转。科学家看来,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科技力量,达到更发达和更美的生活,毁灭是不存在的。科幻家看来,人类不是值不值得拯救的问题,而是人类怎样控制着自己的欲望,最终不要把自己毁灭了。

而宗教则提出了另一种答案。尽管在基督徒的祷告中,已经给我们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类的败坏不值得拯救,“主啊,我是个败坏的人,不配你的救恩!”尽管这种祷告看来十分虔诚,但是这种虔诚祷告的背后依然是对被拯救的渴望。只不过这种宗教的拯救不同于科学的拯救,宗教拯救是脱离地球的世界,到一个不同地球的更美好的世界去。去那个世界的途径不是科学等人手的力量,而是地球之外的另一种力量,那就是神的神力,至于这种力量是什么,人类则无法说清楚。

同样与科学可以受到人控制不同,宗教的拯救是无法被人自己控制的,拯救谁和不拯救谁完全掌握在神灵的手中。

的确,科学或者科幻家所思考的人值不值得拯救的问题与宗教思考的问题,不在一个层面上,前者在人类自己世界的层面,后者则超出了这个世界所能把握的范围。尽管这两者都是终极问题,都指向未来世界。

这个问题是三个层面,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把三个交织在一起,那就是在《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中关于《阿凡达》的影评中提到的,如果我们的地球资源真的有枯竭的一天,人类面对另一个星球的可供资源,应该怎样对待,是像《阿凡达》一样掠夺,还是尊重,眼睁睁看着这个星球离开,我们人类毁灭。

这个问题,是一个交织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考验我们的物质资源问题,还考验我们的灵魂。康德认为人是一种两重的存在,他既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理性的存在,所以人的行为既有合规律性也有合目的性。也就是说人类在面对一个生存危机时,既有本能的反应,但是也有理性的反应。人不同于动物,一个狮子在吃一只羊的时候,它不会考虑这个行为的道德性。人不同,尽管人有狮子的一面,但是人还有伦理的一面,也就是对“善”的思考。其实,正是人对善的目的性,才使人区别于动物。

因此,在面对一个资源的另一个星球,枯竭的人类应该从伦理理性的角度出发,来处理这件事。《阿凡达》所传递的思想就是这样“反人类”的自然属性,而高杨了人类的伦理属性。而宗教恰恰是排斥人的自然属性,而高扬人的伦理属性。因此,在科幻家的悲观与科学家的乐观之外,宗教也许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答案。

人类值不值得拯救这个问题,任何一种答案都在问题之外,但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价值问题上。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