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微信

教会讲台宣讲的信息应当纯正

作者: 寄居客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8月07日 09:14 |
播放

有位姊妹和我交通,谈到主日他们教会一位传道的讲道信息,简直不能认同。她还将讲道的录音发给我,说这样的讲道实在是不行的。我听了听,觉得这篇道讲得确实不是很适合,因为在讲道的过程中,讲道人有断章取义、错误解经的情况——以旧约圣书中的尼希米为例,教导信徒要学会“哄领导”,称尼希米就是会“哄当时的王”,要不然怎么能取得各样的成功呢?所以,不要管什么原则,只要能使人得喜悦就好,讲道人还结合了自己的一些经历,特地向大家传授了几点将人哄开心的“秘诀”。

聚会结束后,甚至就有好几位弟兄姊妹和教会反映:“下次不要再叫他来我们教会讲道了,讲台上竟然教如何‘哄人’,这不就是溜须拍马嘛。还称尼希米的成功就是靠‘会哄人’,难道不是因为上帝的带领吗?这叫什么讲道,简直就是背离圣书。”

基督徒应当灵巧,这是没有错的,但也不能失去主的原则而圆滑,甚至无视上帝的喜悦只为追求人的喜欢。讲道还称:“要藉着不同的方式取得众人的认可,只有被人喜欢了,事情就好做了,其它也就不重要了。”可我们的第一原则不是为了取得众人的喜欢,而是要寻求被上帝喜悦和认可。

公众场合,不适合作如此教导

教会的讲台是一个教导人的地方,教会本身就有许多的人群聚集,这也是一个公众场合。既是公众场合,不论如何,也不能直接教人如何溜须拍马。从中国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来看,溜须拍马也不是一个被人认可的好事。虽然对成年人来说,在社会上、单位中有时候也确实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做。但如此大张旗鼓地教导,也实在不是很恰当。当这样的教导被直接拉上台面的时候,也正体现了我们内心的价值观。

教会是一群蒙恩得救的人组成的,是信仰的聚集地,应当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而非助长不良风气。如果在讲台上公开推崇迎合人的技巧,不仅会误导弟兄姊妹,甚至还会使人跌倒,叫人以为可以不用仰望主就做能好各样的事。这样的教导容易让人误解,以为信仰也可以通过取巧和妥协来获得认可,而这与福音的真谛背道而驰。

因此,在公众场合中,尤其是在教会这样神圣的地方,更需要谨慎选择教导的内容,避免传播任何可能引发争议或偏离真理的信息。

讲台之上,当传讲上帝之道

既是教会的讲台,所传讲的内容自然应当是上帝之道。换句话说,这是教会的讲台,也是作上帝话语的出口。如果这样的讲台所传讲的信息不是纯正的上帝之道,反而只是为人处世、溜须拍马之道,这本身就与讲台的初衷所不符。不但如此,很多弟兄姊妹听道,本身也不是为了听多少的“哄人秘诀”,而是为了能对圣书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可弟兄姊妹已经来到教堂了,而教会讲台的供应却是不够和不足,这也是教会对弟兄姊妹的一大亏欠。

因此,讲台上的信息必须回归到圣书的核心教导,以真理为根基,帮助信徒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方向和力量。传讲上帝之道不仅是对信仰的坚守,更是对信徒灵性需要的切实回应。若偏离这一原则,讲台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无法满足弟兄姊妹内心深处对属灵生命的渴望。唯有忠于上帝的话语,才能使讲台成为传递生命之道的管道,让听道之人真正得着益处。

信仰群体,当将人引向耶稣

不论是教会的讲台也好,是台下也罢,作为跟随主耶稣的人,最终的目的都是将人带领到耶稣基督的面前,这也是作为事奉主的人不可缺少的方向。如果我们的讲道和分享,只是将人带到人那里去,却不能使人坚定地仰望和信靠主,那这样的引导也是失败的,毕竟与主的心意相距甚远。

因此,信仰群体在日常的教导和分享中,应当始终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将祂的救赎大能与慈爱恩典作为核心内容传递给众人。不论是通过讲道、查经还是生活的见证,都应让人感受到主的真实与同在。同时,事奉者自身也需要不断追求灵命的成长,与主建立更深的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他人的祝福。只有真正活出基督的样式,才能吸引人来到祂面前,得着那永恒的生命与平安。

既是讲台,就应当本分传讲上帝的道,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更是原则。一旦基督教的讲台失守,便为撒旦的攻击留下了破口,也是作传道的亏欠。

因此,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事奉者都需警醒,不可让世俗的思潮或个人的私意掺杂其中。传道人应当以谦卑的心领受上帝的话语,并忠实地将其传达给会众。这不仅是对上帝的敬畏,也是对信徒属灵生命负责的表现。唯有持守这样的态度,才能确保讲台的信息纯净无染,成为坚固信徒信心的源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每一次的宣讲都是在为主做工,必须谨慎而行,以免偏离真道。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Diana Polekhina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