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纪念。每到这个时刻,不少国人都会关注日本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而某些日本势力不愿反省战争并为此认罪的态度,引起了中韩等遭遇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屠杀的国家民众的不满。
不少人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同为二战的发起国,德国明显在历史问题上远比日本真诚认罪。他们不仅在教科书上反复给民众讲述纳粹的罪恶,而且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的世纪之跪,更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反观日本就差了很多,他们在靖国神社、教科书等问题上,多次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那么,这种强烈的反差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既有战后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有意扶持日本,导致其右翼势力没有遭到彻底清算有很大关系。但深层的原因其实是与日本的文化有密切关系。
正如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一书所说,日本人缺乏罪感文化,其文化是耻感文化。他们缺乏忏悔的精神,而是强调舆论对自己的评价。假如没有强烈的外力要求他们认罪,他们是不会主动认罪的。因为其信仰只在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国家至上,而缺乏在此之上的更超越的存在。
虽然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两者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日本信仰神道教。神道是近代日本的主流意识形态,天皇是神在人间的代表,虽然在战后,天皇被迫走下了神坛,但在一些右翼势力心目中,天皇仍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们认为,为天皇献身是一件“无上的荣耀”,是最为崇高的美德。因此,侵略他国只是民族主义的体现,更谈不上是一种罪恶。假如他们为战争而认罪,那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与其价值观是相悖的。
其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有着对强者的崇拜,认为对弱者认罪是一件可耻的事。在日本右翼的叙事中,他们是被美国所击败的,因此屈服美国是合理的。但对中国并非如此,假如他们对中国认罪,那是一种羞辱。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些日本人死不认罪了。
与之相比,德国是一个深受基督信仰影响的国家,罪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而且基督信仰倡导尊重生命、反对战争与暴力,只要是罪恶,都必须予以谴责与忏悔。当然,由于人性的软弱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等因素影响,基督徒也有可能犯罪。只是基督徒在意识到罪恶时,都会马上向上帝忏悔,求祂饶恕我们的罪,从而获得救赎。
因此,在对待二战的问题上,除了国际形势等客观因素外,德日两国文化的不同也是其对待战争问题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日本人觉得认罪是一种耻辱,有损国家与天皇的形象;而德国人因为基督信仰的缘故,把认罪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地向上帝忏悔,才能获得饶恕与救恩。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