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弟兄从未想过,自己在教会兢兢业业服事十多年后,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
十多年前,白弟兄收到教会的停职通知。没有沟通,没有缓冲,甚至没有机会与他一同成长的弟兄姐妹们好好道别。作为教会青年团契的负责人,这个团契是他从信仰懵懂时期开始,与自己的属灵生命一同成长起来的。
“白天,搬砖、错煤球、掏厕所……这些体力杂活儿我都干过,所以一到晚上身体很疲惫。”白弟兄回忆道。正好趁着晚上青年团契时间,白弟兄见没有人来,便随便找个座位,蒙头睡起了大觉。
从零开始的服事
二十五年前,因家中发生变故,白弟兄跟随父母来到东北某城市生活,并在那里接受了基督信仰。初信不久,他便火热地参与到教会的服事中。
当年,教会派白弟兄去青年团契服事。那时的他对信仰理解尚浅,更不懂如何带领团契。他只是个信仰小白,只知道时间到了就按时到场。小半年时间过去了,他才发现这个青年团契有名无实,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人来过。他心里想:“要么和教会说一说,让这团契干脆黄了得了。”只是自己没能说出口,他还是坚持去参加。
这样的状况大概持续了三四个月。直到有一天,白弟兄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他环顾四周,静默无声,不由叹着气想:“这还要睡到几时呢?”
觉也睡不着了。于是,他索性就起来祷告,为年轻人,为团契,为更多人祷告。此后两个月,白弟兄在青年团契时间不再睡觉,只去祷告。渐渐地,他的心开始改变,开始有了向着年轻人的负担,而且一点点变得强烈。
当他的心被充满,上帝的预备也来了。两三个年轻人突然来到教会,他们原在外求学,假期返乡还想继续参加团契。虽然白弟兄依旧不知道如何带领团契,但只要他们过来,他就与他们一起交流、分享,带他们唱赞美。
经济窘迫下的坚持
他服事的前三年没有工资,全家靠妻子每月6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他还记得一年中偶尔能凭着恩典得到两三次一百元的奉献;教会会在中秋、春节给个人200元的节日补助。
“过去,我做过房地产行政工作,还是有不错的收入,后来在服事时,没有了经济来源,一下子面临经济问题,实在是极大的考验。”白弟兄说,“我觉得那是被上帝训练的过程,让我能够靠主生活。”
有一次,弟兄姐妹们中午来到家里,但白弟兄摸摸兜,发现浑身上下只有20块钱。但他还是很想接待这些年轻人吃饭。后来,他就用这20块买了黄瓜,拌上盐和香菜,再给大家煮了一大盆挂面。“后来,大家聊起天都会想起那顿饭,说那是吃得最香的一次。”他笑着说。
成长与分歧
团契规模不断扩大了,稳定聚会人数超过百人,圣诞节时还会更多。同时,白弟兄个人的生命成长了起来,在教会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只是他与教会的矛盾也逐渐显现,自己的处境也变得艰难了起来。
由于白弟兄不甘服事只停留于此,他渴望能得到更多神学装备。只是无论何种外出学习,教会的推荐人从来都不是他。最终,白弟兄只得自费报名了一所神学院。
而此时教会却也暗地里筹算着一些事——赚钱做生意。他们打算开展类似理疗、美容等方面的业务。
教会就该投资项目向大家征求意见。白弟兄觉得做这件事并不合适,这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涉及教会本质的原则问题。虽然白弟兄知道,项目早已进入了店面的装修阶段,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有表达个人想法的自由和权利,投了反对票。
教会管理层认为他是因为读神学的事而故意制造对立。双方关系迅速恶化,教会直接要求白弟兄停职并交接工作。
新的抉择与新的发展
十多年的服事戛然而止,似乎一下子都重归于零,白弟兄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面对遗憾,面对迷茫,他也陷入短暂的苦恼。
恰在此时,一个朋友邀请参与工程项目,整个工程4个月,净赚利润300多万。朋友还承诺白弟兄可以从中赚到30万元。妻子问他:“你以后要不要继续服事?还是说就此作为一个节点,转身去做别的事呢?”
最后,白弟兄拒绝了朋友的好意,选择去神学院读书。
三年神学院顺利毕业后,过去的教会已不再接纳他。
但凭着白弟兄默默的服事与不断积累。2023年,他们自己的教会正式建立了。教会的规模虽远不如从前,但能与两三个忠心的同工一起服事,他反复说:“非常感恩。”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