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
|
地区版
2025年10月15日
微信
邮件订阅
首页
国际
教会
社会
家庭
文化
生活
商业
观点
目录
关键字:
和好
查理·柯克
家庭观
血月
石伊泉
的文章列表
见证 | 在四处看风水搞迷信的农村,我选择了信仰上帝
在西北某小城的城乡结合部,七十多岁的崔老弟兄坐在明亮的高层住宅里,目光越过一栋栋楼房,望向曾经种着庄稼、养着奶牛的土地。这里因城市扩建早已变了模样,但他仍清晰记得五十年前四五十人挤在院子里听道、唱诗的热闹场景,还有坐在小马扎上忍不住打瞌睡的自己。
特写|这位基督徒导演如何用话剧走出一条播撒信仰的路?
“我们撒种,圣灵会做工。我们并不知道结果如何,我们只负责撒种。”他引用了“撒种”的经典比喻解释到,“总归是会有好土……我们真的很难分辨一个人的心田,但上帝会负责让人的生命生长。”他盼望自己的剧能为人心“松土”,唤醒沉睡的良心,让人知晓对错,不再麻木。
【信仰问答】什么样的人有真正的财富自由?
钱财与上帝有关,才叫财务自由。当我们知道自己的钱财是上帝给的奖赏,我们的钱财不是自己的,是上帝托付我们管理的,那我们就财务自由了。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拥有几千亿身家,也不是财务自由。
悦文旅 | 西安张学良公馆:跨越近九十年的历史转折见证
商贩们的“肉夹馍”叫卖声,各色车辆驶过的鸣笛声,游客们的嬉笑声……这份平凡的烟火气,或许正是当年张学良将军最想守护的东西。历史从来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每一个选择背后的烙印。那个命运攸关的冬天,有人选择为民族大义而舍弃小我的安危,从此改变了自己和国家的轨迹。
“知识不等于生命”:一西北基层牧者的信仰实践观察
近年来,中国部分基层教会开始反思信仰实践,不再满足于宗教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强调信徒生命的实际改变。这一趋势在城市新兴教会中尤为明显。
历史 | 鼓浪屿故事:船屋和它的主人“大辟仙“
当无数观光客抚摸斑驳的砖墙,观赏墙头的三角梅,登上船屋的旋转楼梯时,或许能听见历史的回音—— 马蹄声、祷告词、手术刀……
特写 | 四代信仰传承与事奉:我和我的家,去到哪里哪里就有服事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基督徒要持守住个人信仰是件不容易的事,要做好家族信仰的传承就更具挑战了,但如果还要全家起来事奉,这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经验 | 教会如何以“家庭小组”应对后疫情信仰危机?
“环境会动荡、波折,堂会牧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白老师指出,“如果没有小组,只有主日礼拜,哪怕再安排了其他培灵会,那也只会是增加了一次聚会次数,缺乏粘性和互动,不会对信徒有什么造就。”
访谈 | 不做“上帝”:一北方牧者谈界限、责任与成长
在当代家庭、职场和人际关系中,界限模糊常常成为冲突的根源。一位长期从事心理辅导的北方牧者李牧师指出,许多痛苦源于“越界”——父母替代子女成长、领袖伪装全能、人际关系责任不清。他的观点基于多年事工观察,强调“界限意识”不仅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也是一种信仰上的谦卑。
【信仰问答】配偶未信的婚姻,是蒙福的吗?
“婚姻,人人都当尊重”。虽然有人另外一半还没有信主,但是我们却可以为他们的婚姻祝福。而且,其中不信的一方会因为信主的一方而得福。
1
2
3
4
5
•••
12
热门专栏
1.
“丧” 的躯体化:身边的老鼠族
2.
十大基督徒应尽量避免说的话
3.
给陷入忙碌中的基督徒的三则建议
4.
当今时代,请务必保守好性道德
5.
悦影评 | 总有些事是我们要努力坚持的——《戏台》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