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
微信
简介
絮语

90后教会牧者

絮语—作者文章

  • 【信仰问答】基督徒不读圣经可不可以?

    当初她自己信耶稣是因为被人带到教会,听到台上的赞美诗歌后而信主的。她自己也很喜欢唱诗歌,对圣经就显得不是很有兴趣。一点不夸张地说,诗歌她能背上的很多,但圣经记住的不多。每次她听到台上的教导,要多读圣经、多背圣经的时候,总觉得没有必要,并不是很认同。因此她有这样的疑问,不读圣经可不可以?多唱一些赞美诗...
  • 从口号到行动:让复兴在具体生活中扎根

    教会要复兴,这是每一个上帝的儿女所期盼的。在各教会中,大家也会为此祷告,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时候这种期盼和祷告却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转化为信徒生命中切实的行动与改变。不少教会虽然定期举行聚会和祷告会,呼求圣灵的工作,却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对信仰的实践,比如彼此相爱、关怀邻舍、活出基督的样式等。
  • 责备人就是没有爱心吗?

    真正的爱心,不仅是包容和接纳,更包括在对方偏离真理时及时提醒,帮助其归回正路。正如医生用手术刀切除病灶是为了拯救生命,出于爱心的责备也是为了除去灵魂中的“污秽”,让弟兄姊妹在真理中成长。
  • 当我被教会负责人“用完就弃”,该怎么办?

    有位姊妹和我哭诉:“我曾经以为教会是极好的,能为主事奉也是极好的,教会的牧师也是极好的。所以我在事奉时丝毫不敢懈怠,不敢说有多大能力,但一定可以说是尽职尽力。可万万没有想到,教会的负责人做事太令人失望,他们只在需要人手时对我嘘寒问暖,将各种事务一股脑儿压到我身上,可当有能力比我更大的人时,便对我置之...
  • 一场“己”与“已”的争论:谦卑在于承认自己认知的局限性

    真正的谦卑,恰恰在于承认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在细微之处固执己见,用自以为是的“聪明”去否定一切与自己不符的观点。就像这个“己”与“已”的争议,本可以是一次轻松的探讨,却因为一方的偏执变成了无谓的争论。这或许就是缺乏谦卑之心带来的不必要的困扰。
  • 使年轻事奉者灰心的四点原因

    ​经过几年的全职事奉,我越来越感到在服事上失去了最初的热忱。并非我不愿意继续服事,而是感觉服事有时变得勉强,难以再次体验到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激情。我原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但当我询问了其他几位同工和同学后,发现他们也有类似的体验。从教会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年轻的服事者因各种原因逐渐失去了服事的热情,...
  • 教会推行小组事工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我们教会常驻信徒约一千多人,算上流动信徒近两千人,然而仅有四位全职教牧人员,在此情况下,牧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曾提议开展“小组”事工,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全面落实。实际上,鉴于当前的教牧比例,推行小组事工十分必要。
  • 盘点教会中的一些“怪”象

    在教会的事奉中,我慢慢地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好多事情明明不能做,大家又乐于去做,甚至习以为常。这种现象背后往往潜藏着对信仰本质的模糊认知,比如有人将人情往来凌驾于真理原则之上,在教会事务决策中优先考虑关系亲疏而非圣书教导;也有信徒把教会活动等同于社交聚会,参与事奉时更看重能否获得他人认可,而非出于对...
  • 为什么教会里男人少、年轻人少?又如何应对这一现状?

    在教会里讲道,往讲台上一站,往下看去都是年龄大的。对很多的教会来说,能找到一个五十多岁的就是年轻的了。不仅如此,教会里的弟兄还特别少,还是以姊妹为主,因此有人戏谑地说:“教会都是娘子军。”那么,形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案应对呢?
  • 在教会晒粮食,可不可以?

    老家门口以前修缮用来晒粮食的水泥地已经不成样,今年又遇到阴雨天气,在征得教会相关同工同意后就将粮食弄到教会里晒。数量不是很多,外加教会有崇拜的时候也都聚拢了起来,对大家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