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从2000年的轨迹 再思基-督-教-会所处的历史格局和出路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7月12日 10:37 |
播放

基督教在耶稣升天之后,在众使徒的努力和圣灵带领之下,开始艰难地传福音历程。在最开始,基督教被作为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因为犹太教那个时代有很多分支流派,因此基督教并未引起罗马帝国的注意,只是把他们当做一个正常的小众宗教。

罗马帝国虽然没有希腊灿烂的文化,但是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现实主义哲学。罗马人没有高深的哲学,没有崇高的宗教信仰,他们秉奉的哲学是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扩张的诏令之下,罗马人个个如狼狮虎,勇敢卓绝,表现出一往直前的执著。然而,这不是那种崇高信念,也不是正义感使然,而是被征服之后的财富所吸引。因此,当他们在征服过程中,财富源源不断地从各个征服地运回罗马之后,罗马人开始过上了一种醉生梦死的生活。当罗马征服基本完成,放马南山的时候,意味着那个不断征服、帝国扩张野心爆棚的罗马帝国不复存在,罗马遂变成饕餮之都。

当基督教在罗马大地上传播的时候,罗马正处于征服阶段,无暇顾及基督教伦理与他们物质享乐主义之间的冲突。基督教严格的伦理和对未来盼望的天国理念,为那个遍地享乐主义的帝国带去一股清流,不仅吸引了底层奴隶而次等公民,慢慢地也吸引了罗马帝国的上层贵族。

罗马帝国结束征服、转而享乐的时候,他们发现基督教伦理和教义,竟然和他们享乐主义哲学如此冲突。这让罗马人觉得基督教与众多的国教与众不同,成为罗马人享受物质主义生活的一种威胁。这大概成为罗马帝国镇压基督教的理由之一。

尽管罗马帝国不是时时刻刻逼迫基督教,只是间断性和地方性地逼迫基督教,但这不意味着基督教在某些时候或者地方成为合法宗教,他们在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国教化之前,一直是一个地下基督教。

罗马帝国幅员辽阔,处于地下运行的基督教,显然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教义。众多教会往往会因为自身处境和文化的不同,而对耶稣教导有着不同的理解视角。这就形成了众多的教义和神学。

当基督教凭着自己教义和信仰的优势,胜过众罗马帝国国家宗教,而成为在人数和阶层上,都拥有最广泛影响和信徒的时候,罗马帝国此时实际上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前奏。罗马帝国本就是征服了各种文化和民族的帝国,过去依靠武力粘合起来的国家,必然不能维持很久。而罗马官方宗教的物质和享乐主义,并不能为罗马帝国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因此伴随着基督教扩张的是罗马多神教的衰退。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安身立命的哲学和信念,物质和享乐可提供一时的快感,但是快感结束之后,必然是长久的虚无,这种虚无其实更可怕。

君士坦丁大帝的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有相当一部人成为基督徒,包括君士坦丁的母亲。也许是出于对基督教的好感,加上基督徒因为信仰所带来的信念,让君士坦丁看到了弥合帝国裂缝的希望。这是他发布米兰赦令,并进而将基督教国教化的原因所在。

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由地下转为地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但是过去不曾出现的问题,现在开始出现,那就是教义之争。在众多对耶稣神人二性以及三位一体教义上的不同理解,逐渐演变成争论。这是君士坦丁不愿看到的。基督教本来是用来粘合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现在不能因为基督教的争论而再次分裂。因此,对基督教进行政治干预就成为一种必须且紧要的事情。

统一教义的前提是统一教会,将过去分散各地互不统属的教会组成一个向帝国体制一样的教会,这样原本的教义之争之外,又增加了谁为牧首之争。哪个教会有资格成为众多教会的老大,这是一个斗争十分激烈的问题。

最终,君士坦丁通过军事力量护航的宗教会议,确定了罗马教会成为牧首,并且确定了唯一教义作为基督教的意识形态。过去对耶稣的各种不同理解,现在只要与教义不符合的就是异端邪教,予以打击。

国教化之后的基督教,是被政治选择的基督教,是成为罗马帝国统一的工具和粘合力量而存在的。当基督教终于结束了被逼迫的地下教会时刻,他们又成为了一种曾经逼迫自己的力量之一部分。因此,他们开始转而去逼迫那些“异端”,主动地成为这个曾经逼迫自己的帝国力量的一分子。

于是当年对罗马物质主义嗤之以鼻的教会牧者们,现在也终于加入了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行列,因为他们现在是帝国的统治阶层。这就是我们后来熟悉的主教阶层穷奢极欲的故事。

而基督教国教化的这一过程和结果,正是中国基督教所经历的。

基督教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存在?在信仰与物质、权力之间怎样选择?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例子。基督教未国家化之前,有着自身的活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圣经对耶稣话语的理解同样很丰富,但是一旦国教化之后,只有一声音,也就失去了活力。这大概就是我们看到的长达将近千年的基督教中世纪却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思想和文化创造出来的缘故。而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基督信仰才开始更深度地参与和影响历史的进度和格局。

认识一个教会,近一段时间兴起一股读书和学习的浪潮。因为这个教会的信徒,他们不想自己的信仰,在他们孩子这一代断掉,但是又不想孩子依然继承他们的信仰模式。因此,他们学习,也许不能改变自身,但是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环境,为孩子开阔视野。

历史上可以看到,面对国教化的历史宿命,谁也很能幸免,但是唯有学习和读书,思考和交流,开放和宽容,才能挣脱这一路线。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