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徒信仰成长的最佳方式:循序渐进不断积累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1月13日 09:02 |
播放

在最近的一期著名的《自然·通讯》杂志中,刊登了一份权威的关于学习的研究成果。学习有没有捷径可寻,有没有事半功倍的途经,在我们传统的刻苦之余,这篇文章可谓给了我们另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学习方式。

在棒球比赛中,我们都知道最佳击球点,这个击球不仅需要位置也需要时间的把握,在这个点上击球成功的把握最大。不仅棒球比赛如此,我们睡眠也有最佳入睡点,当然每个人可能不同,但是总有一个最佳的时刻或者状态可以让人最快入睡,达到最佳睡眠。同样学习也有这个最佳击球点。

这个点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论文作者通过实验,认为学习的难度控制在15%刚好。也就是说,这份材料的考试,得分在85分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如果学习难度太大,超过50%,那么我们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内心的成就感无法达成,学习积极性降低,这样我们也许刻苦学习了很久,却没有获得感,内心疲劳,学习的兴趣提不起来。

如果我们的学习内容非常容易,几乎没有新的内容,那么学习了就没有收获,只能说浪费了时间。因此,这个最佳学习点,是要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提高我们的积极性,既要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也要通过获得成就感和收获感来维持这种兴趣。那么15%的难度就是那个最佳的点。

在基督信仰上有没有这个最佳的点呢?显然,在基督信仰上也同样存在。

我们知道刻苦学习与知识增长并不是同一回事,前者是学习的方式,后者是学习的结果。一个人也许刻苦学习了很久,但是学习的效果不佳,没有学到多少东西。

同样,加入基督教,受洗归在耶稣的名下,与建立信仰、信仰改变生命也不是同一回事。因此,因信称义与建立信仰不同,前者是过程,后者结果,但过程并不必然导致结果的发生。

这样,在这种过程与结果的分离中,就出现了两种信徒。一种是执着于过程,一种是执着于结果。

执着与过程的信徒,认为自己加入基督教,怎样才是信仰的确立呢?那就是自己要完成宗教的仪式,完成宗教参与的过程,因此,他看中每一场宗教仪式,而忽略了信仰在生活中的表现。在他看来,自己一个不漏的参加完所有仪式,就是建立信仰的全部内容,那么仪式就是信仰。这就好比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以为只要我们阅读尽可能多的材料,就会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这种把过程当做结果行为,最终可能不会带来生命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是因为过于执着宗教的形式,而偏离了福音的轨道。

耶稣批评法利赛人的原因就是法利赛人把律法和仪式等同于信仰,等同于生命的改变。

与执着于形式不同的另一种是执着于结果。这种执着就是忽略了形式,认为自己完全可以不参加任何形式,也不需要学习任何关于基督教的神学和教会知识,就能建立信仰。这种观点给出的理由就是,圣灵主导生命,自己生命改变从信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完成。甚至在信之前就已经被命定了,那么既然我们信与否,甚至将来升入天堂还是走向地狱,都已经是不可改变的结果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努力的意义呢。因此,我们是基督徒,有了信仰,就永远有信仰。

不论是执着与形式还是执着与结果,显然都是因为没有理解福音的缘故。身份可以因为加入教会成为基督徒而改变,由属于世界的身份成为属于教会的身份,但身份的建立不意味着生命的改变。耶稣传福音的目的是改变生命,建立一个新的生命,而不是传播一套仪式和一种新的身份。耶稣所建立的新身份要与新生命相配。

因此,信仰建立的最佳击球点就在于两者之间。

认为因信称义,瞬间就可以成为新造的人,这种观点我们应该放放,对于它要有个正确的理解,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信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果。因此一个基督徒需要在由信开始之后的不断成长上。

既然我们信仰需要成长,而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的,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经历,不断实践,不断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学习的最佳击球点在于15%的难度,在这15%中,可以学习到10%的知识,那么不断积累,必然会带来长足的进步。我们在信仰成长的过程中,不要渴望一口吃个大胖子的捷径了,同样我们也要学习,也需要不断成长。

因此,在信仰成长中,参加教会的聚会,参加基督教的仪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基督徒使命和身份;读经和神学学习,是为了建构我们合理的信仰,免得被异端神学虏去;在生活中,我们活出信仰,彼此相爱,这是生命改变的彰显。

我们的信仰正如学习一样,需要不断前进,不断向着耶稣树立的标杆行走。这种行走的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就会疲劳,流于形式,太慢了,就会产生懒惰的心。

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在生活中提醒自己,自己是被耶稣改变的人,这样我们不断积累,生命每天改变一点,信仰才能成长,才能逐渐强大。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