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信徒皆祭司的再审视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19年12月06日 09:42 |
播放

(加拿大)杰拉尔德·格布兰特/文 

李道南/译

最近一期教会通讯期刊中,有一篇题为《疯狂时代》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一个出人意料的现象,那就是现在人们正成群结队地离开教会,教会的事工正在下降。而这种观点得到了当前教会领袖的普遍认同。

清仓甩卖还是东山再起?

在这篇时事通讯的文章中,作者援引菲利斯•提克尔(Phyllis Tickle)在其著作《伟大的崛起》中的观点,认为当下教会所出现的这种清仓式变革的现象大约每五百年就会出现一次。在这样一个不安定和变革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被放进重新审查的范围内,可能被彻底反思,也可能被重新定位,甚至被抛弃。上一次清仓式变革是发生于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在这之后的500年中,教会机构变得如此僵化,如此固守陈规,以至于只有清仓式大变革的模式才能改变这种格局。

在清仓中,所有的东西都处于动荡和混乱中,但是提克尔向我们保证,一旦我们度过了这个动荡期,我们就会得到一个重新焕发活力和新的教会,以及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新基督教。布莱恩·麦克拉伦(Brian McLaren)对这个时代也持同样的观点。在著作《一种新的基督徒》和《一种新的基督教》等书中,他试图描绘这种新的基督教图景。

然而,有趣的是,这些观点是与哈维·考克斯(Harvey Cox)“宗教的意外复苏”同时出现的,他写道“基督教正以比以往都快的速度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在西方世界以外的区域,在强调属灵体验、门徒训练和盼望的训练方面,这种快速发展是在没有注重等级和制度的背景下产生的。”考克斯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精神和信仰时代。而这种新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在1965出版的书《世俗之城》中,他反而持宗教衰落的观点。

这两种对于今天正在出现的教会现状的观察是否存在矛盾呢?也许有,也许没有。重要的是,今天我们该如何回应这些新的发展变化,以及我们传统神学立场如何看到这些不同。

宗教改革运动中信徒皆祭司的含义

我们可能不能接受提克尔的所有观点。我当然也不能接受。但是,即使她观点的某些方面不能另我们信服,但是,无疑现在教会动荡不安的现状还是让我们不安。我们当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场灾难性的动荡动摇了教会的根基,并给许多人带来焦虑。上一次基督教的清仓式改革是发生在她的国家,并在信徒皆祭司的口号下进行的。

口号并不是研究神学的最好方式,但在这个年代——短视频和30分钟电视推理——他们可能会成为进行深入对话的一种有用方法。无论他们怎样理解(或者误解)这个短语,所有的门诺派信徒都认为,信徒皆祭司是再洗礼派坚信的教义信念,这也许正是再洗礼派的独特性所在。

与上帝直接沟通 1959年出版的四卷本《门诺派百科全书》并没有撰写“信徒皆祭司”的条目,但补充版本(第五卷于1990年出版)包含了这一条目,这一条目为H·S·本德(H·S·Bender)所撰写:“信徒皆祭司,新教的主要教义,为再洗礼派所坚信,是门诺会的主要教义,不仅意味着在个人和上帝之间不需要祭司作为中介,每个人都可以在基督里面和悔改中直接接近上帝,并且每个信徒都有祭司职分,这一职分不仅是上帝祝福他同伴的管道,也是他们的责任”。

这一口号是对新教改革运动中心思想的概括,虽然它出现得很晚。在16世纪以前的欧洲,罗马天主教通过其圣礼和教阶神学旨在垄断上帝和救恩的通道。宗教改革打破了这一垄断模式。改教家们宣称在上帝和人之间不需要任何的祭司和中介。而在旧约时代,祭司则代表人们主持祭祀仪式、进入至圣所。而通过耶稣基督的自我献祭,这样的祭祀被取消了,每个人都有接近上帝获取救赎的可能。

平等的属灵地位 这一信念被表达为所有受过洗礼的人都成为祭司:他们有同等的解释圣经的权柄,赦罪的权柄,日常操练的权柄。这一点在彼得前书2:9说得再清楚不过(在新约圣经其它章节中也同样支持这一观点,彼得前书2:5,启示录1:6;5:10;20:6):“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如果没有这种观念,1525年瑞士兄弟会在瑞士佐利康的互相洗礼就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再洗礼派也以平信徒彼此教导和解释圣经的活动而广为人知。

所有人通过洗礼成为祭司消除了在俗世和神圣秩序之间的属灵地位差别。路德也许没有使用“信徒皆祭司”这个短语,但他确实在这方面使用了相同的概念:不存在属灵的或宗教的、属世的或世俗的两种人之间的区分。

这种属灵地位差异的消除,对路德和早期的再洗礼派来说,并不意味着教会中不再需要秩序,也不意味着教会中的所有信徒被呼召做所有的事,教会依然需要领袖和牧师,个人仍然被呼召去负责特定的事工,其它事务亦是如此。在路德的神学体系中,职业的呼召性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呼召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属灵地位的差异。

有时,这种对消除属灵地位差异的强调会带来误解,这可能是用口号研究神学的一种风险。到了1980年代,门诺派神学家马林米勒(Marlin  Miller)不满这一概念的内涵,尤其是自从每个人都成为祭司之后,牧师这一职分重要性的逐渐下降,牧师只是被看做教会中的普通一员。米勒在第五卷《门诺会百科全书》写了一篇关于信徒的牧师职分的长文,委婉地纠正了这一误解,同时又重申了它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是被呼召的传教士 从积极的角度来讲,这句话指出了信徒在教会大使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意思的是也许门诺会为了强调平信徒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持,本德尔的定义倾向于将这种相互支持限制在本教会成员之间。更常见的是,这一人人都是福音传教士的角色一般是信徒在教会之外为福音作见证时,才会被注意到。正如彼得前书的作者所言你是被拣选的族类,“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2:9)我们都知道在马太福音28:19-20给所有基督徒的大使命。正如以色列人被上帝呼召做祭司的国度和圣洁的子民,“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这些话你要告诉以色列人。(出埃及记 19:6 )”成为“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以赛亚书 49:6)”因此,教会所有信徒都被呼召做世上的光和盐,去见证耶稣基督的福音。

今天所有信徒的神圣职份

现在的问题是,在今天这种清仓式变革或者基督教复兴运动中,“信徒皆祭司”这句口号是否还有效力,如果有,那将是什么?在基础层面上,即使教会在目前的趋势上做细微的调整,这句口号同样会有所帮助,因此这个口号在今天仍然需要被肯定。

信徒皆祭司 信徒皆祭司,意味着祭司和平信徒之间没有属灵地位的差异。

米勒写道,门诺派信徒大多持这一教义。尽管在实际操作上不能完全按照这一教义去做,但在理论上他们都认同这一含义:“所有信徒皆被呼召参与教会的建造并为教会做见证,遵守教会的规则,彼此饶恕,解读圣经和教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牧师接受正规的神学培训,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在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在20世纪70年代,至少早期门诺会内部存在着反对牧师的激烈情绪。这是马林米勒(当时是门诺会神学院院长)以及我们事工部门的观点和有益挑战。但是,那样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然而,这一口号的本初意义可能需要被重新提起。所有的基督徒都有上帝对自己的呼召(路德),不论是做传道人,还是法律、教学、工人或者商人等职业。每一种呼召都是对上帝的虔诚回应,这些呼召之间并没有属灵地位的差别。

要把这些付诸实践,可能需要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做更清楚的说明。如果所有人都是祭司,都有权柄去教导、解读圣经,那么牧师或者神学家在教会社区中又将是什么角色呢?这句话可能意味着牧师和平信徒之间没有谁有更高的属灵地位,正如在办公室的教师和牙医以及企业家与牧师办公室之间,都不能提供更权威的答案。也许我们能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描述这些职份或角色,以充分认识它们的重要性,让它们在教会的彼此互动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持有一种信念,既然每个平信徒都是祭司,那么他们就在解读圣经和教导方面享有同样的权柄。

信徒皆祭司 过去对这个口号的讨论大多集中在祭司职份的内涵的上:所有人都可以直接接近上帝,在那些被呼召去做牧师和从事社会世俗职业者之间并没有属灵地位的不同;

在教会大使命上都有同样的责任和权柄。但是,这句口号的另一个词“信徒”是什么意思呢?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词是指所有受过洗礼的教会成员。

也许我在这里有点吹毛求疵,但让我提请注意这个口号依赖于“信徒”这个词的缺点。对于再洗礼派来说,门徒训练和道德规范是回应基督耶稣呼召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听到“believer”这个词被用作称呼基督徒的时候,我深感不安。我并不是说信仰或者神学不重要。但是,门诺派长久以来一直认为没有行动的口号是空洞的。这一信念反应在门诺·西门斯的经典论述中,他肯定了真正的福音派信仰永远不会沉睡;它供衣给无衣者,供食给饥饿者,安慰悲伤的人,收留无家可归者。本德尔对信徒祭司职分的论述包含了这个含义,但是仅限于在教会社区内部。然而,重要的是,当耶稣关于分辨绵羊和山羊的比喻中,这两组人的区别不在于他们相信什么,而在于他们为饥饿和赤贫者做了什么。基督教不是一套仅对信仰理论的认同。如果我们认为基督徒只是对某些事物的相信,那么当我们使用“信徒皆祭司”这个口号时,就可能歪曲了对基督信仰的理解。

对教会不满者的包容

在这个教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从一个更深刻或者更基础的层面来看,唯一的选择就是将信徒和教会成员等同起来吗?或者更尖锐地说,这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曾经的天主教垄断上帝救恩的再现?门诺派教徒,对教会有着很高的评价,但当我们如此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把教会这个词仅仅限制在我们教会成员内部呢?请记住:即使教会机构似乎在衰落,哈维·考克斯认为宗教正在经历复兴。

这对我们信奉再洗礼派传统的信徒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这个难题中,教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支持和限制,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信念。我们坚信,基督教不是一种个人主义,而是一种集体主义。

罗伯特·弗里德曼(Robert Friedman)在一本再洗礼派神学著作中写道:“对这种教会来说,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

1)教会成员和牧师之间没有属灵地位的差异,所有的人都在‘祭司的国度’(彼得前书2:5,9);

2)在世俗工作和教会事工之间没有不同,在世俗事务和敬拜上帝之间没有属灵地位的区分,所有的领域都是神圣的,都是在教会当中。”

在这里我们看到传统的门诺派教会与“信徒皆祭司”这一概念之间的紧密性。

这对于今天那些不愿受洗或者受洗之后不知何故又离开教会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里我看到了当前正在进行的清仓式改革。一方面成群结队的人离开了教会,教会正在经历创伤性的变化,或者至少预示了这种变化。当我们谈到宗教复兴的时候,考克斯说,这种复兴往往不遵循教义信条或者教会体制。或者有人补充说,只是出席了一下周日早晨的洗礼或者礼拜。

当然,我们可以把对教会不感兴趣的人排除在教会之外,或者离开教会,然后我们再来讨论“信徒皆祭司”这一口号的内涵。但是这些离开教会的人往往继续相信耶稣,他们不仅相信,还试图过一种忠于自己信仰的道德生活。尽管我对“信徒皆祭司”这句口号中的“信徒”一词深感不满,但在这里它却很大程度上对我们门诺会的思维和功能带来挑战。在这一点上,不论耶稣基督的话语还是他的教导,都没有给予教会成员的身份太多的注意力。信徒的祭司身份强调的是相互支持,共同解释圣经,而不是强调教会成员这一身份。这个口号,是否会促使我们寻找一种新的方式,将这些信徒纳入到“祭司的国度”?

我并不是想提出一种对教会完全不同的理解,而是将今天教会正在经历的运动与新约所阐述的教会联系起来。今天,教会正在改变。与菲利斯·提克尔(Phyllis Tickle)一样,我也相信这将产生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教会。但也可能产生一种新的教会模式,如果我们带着旧传统的有色眼镜,可能无法看到这种新的教会模式。也许我们的责任是与传统教会之外的信徒保持对话,在他们面前彰显基督身体的本质、彼此相助的责任、基督徒的神圣准则,而不是强迫他们遵守我们的旧模式。

关于作者:杰拉尔德·格布兰特是加拿大门诺派大学(Winnipeg, MB)的荣休校长和圣经教授,也是温尼伯市伯特利门诺派的成员。

本文原载于“信仰和学术”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