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思考丨如何面对传道人义务和权利的失衡?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1月08日 07:28 |
播放

无锡大桥因超载车而垮塌酿成的悲剧,不仅提醒我们运输业普遍存在的违规超载现象,也更让我们思考司机超载背后的原因。在目前的运输行业内,基本存在的结构是运输司机与运输公司的分离。运输车是司机个人所有,而自身为了正常运输业务,必须挂靠在运输企业之下,这样就造成运输司机在运输业务中的被动。

因为运输司机是以个体形式存在,因此在运输业务中,根本没有和运输公司谈判的能力,因此在运输的过程中,只能对运输公司唯命是从。在这种不断挤压运输成本的情况下,运输司机的受益是首先被压缩的,而为了获取更多的运输受益,司机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作为个体的运输司机,只有承担运输的义务,却没有相应的权利,这中失衡正是造成运输业普遍超载的原因所在,也是酿成这种悲剧的重要根源。

与运输业相类似的群体,传道人群体算是一个典型。

在中国基督教所塑造的传道人范式中,仆人是唯一的形象。传道人是神的仆人,为上帝做工,作为上帝的仆人,是不能有任何权利的,一切都是牺牲、都是奉献、都是义务。因为传道人所做的一切,不论是对信徒还是对教会等,没有一件不是为上帝做工。

在仆人的形象范式中,作为世俗个体的传道人被忽略了,正如在救世主耶稣的形象之下,作为世俗个体的耶稣被消解掉一样。

传道人对于自我的权利要求,在诸如工资、住房、休假、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都被教会以与仆人概念冲突为由拒绝。

因此在权利和义务的相应关系中,传道人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因为权利被以世俗为理由排除掉了。

另一方面,传道人的个体化,也让传道人失去了与教会谈判和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传道人始终是以个体的方式来应对教会群体,也是以个体的方式来完成教会所赋予的义务。这一方面是因为传道人社会适应能力问题,从而产生对传道人这一职业的生存依赖;另一方面,教会之间彼此的防备,也加深了传道人之间的信任鸿沟;再次,中国教会没有宗派意识,因此,也缺少传道人连合的宗派背景。

传道人在义务和权利方面的生态失衡,让传道人这个群体像运输司机群体一样,处于弱势位置,从而为了补偿自身的收益损失,而往往暗箱操作。

一种情况是塑造传道人的穷苦形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自媒体和网络渠道会出现那么多打着传道人贫穷的旗帜骗钱的现象。传道人维护自己合理收入的权利被义务掩盖掉之后,贫穷就是成为传道人的神圣光环,在这个光环之下,接受信徒以宗教名义的奉献,就不违背宗教的神圣仆人形象,并且这种接受往往是私人私下接受,比如信徒直接给予,或者通过网络转账的行为,这种方式直接绕开了教会群体,而成为传道人所依赖的收入路经。传道人的贫穷形象得到加强,如此不断循环。

另一方面,那些能力强大的传道人以一己之力,把持了整个教会。在教会群体与传道人个体失衡的状态下,要么教会为传道人规定义务而忽略权利,要么传道人控制教会,把一切义务变成自己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教会的经济利益就成为传道人的经济收益,传道人通过把持人事、财务、基建等审批权,用教会群体的收益来补偿自己的收益。

当权利和义务失衡,相应的义务没有享受相应的权利,那么权利收益的补偿就会以其他方式来达成,这种方式往往是以地下见不得阳光的方式。正如超载司机在运输公司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而严重超载,达到超载极限,从而带来天桥垮塌的悲剧一样,教会的义务和权利失衡,也同样会造成教会分裂等悲剧的发生。

在福音书里,耶稣论述的大多是信徒的生活,很少论述作为宗教职业之一的传道人群体。耶稣的重点在于信徒个人生命的建造,以及与上帝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建造。即使耶稣在犹太社会精英群体敌意浓浓的背景下,也没有把教会作为一个与社会分离的群体来看待,相反,他建议门徒们走进千家万户,与普通人建立联系,以自己的爱心和真诚改造世界,迎接天国的到来。

到保罗时代,基督徒群体因为与世界的冲突,包括罗马当局地区性的对基督教的逼迫,从而产生了教会存在的必要理由,因此保罗在他的书信中,更多的强调了教会内信徒与世界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也就产生了传道人群体。这类似于在犹太人大流散时期法利赛人和律法师的崛起一样。

面对传道人义务和权利的失衡,我们是否需要参考世俗社会群体,如公司群体一样,在规定相关义务的同时,也相应地规定权利。

但关键还是对传道人群体的重新认识,把他们看成普通人,去掉神圣的光环,还原作为普通人的真实,这才是一个好的开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