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福音影评丨《悲伤逆流成河》:青少年霸凌何时止,惟愿福音使人良善抚平伤痛!

作者: 志献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0月28日 09:43 |
播放

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情,就是自己眼睁睁看着悲伤的事情发生却无能为力,然后良心在里面不停的控诉。

看完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我的心情也随之一同悲伤起来。

因为我是做青少年工作的教师,我确定自己是蒙上帝呼召从事青少年工作的牧者,所以当看见青少年掉落的每一滴眼泪、每一缕哀伤、每一份痛处时,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甚至我情愿经历这份伤痛的人是我自己。

故事以易遥为主要人物,介绍了她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母亲在他人眼睛中是以给他人按摩为生的“不正经”女人,而易遥又因为母亲的客户在家中洗澡使用的毛巾,间接性的得了性病。

在此过程中易遥又被新转来的同学唐小米嫉妒,唐小米对易遥展开了各种排挤、论断和诋毁,而易遥和好朋友的决裂,也最终导致她在各种猜忌和欺辱面前自杀......

看完影片,又看了几篇影评,有人说故事讲的太过浮夸,认为这些情节不足以让易遥产生如此如此的行动......当然对于影片的故事主线我不做更多讨论,但对于校园暴力本身却是我们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的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教育资源比较薄弱,所以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少,多的是一起混日子、拉帮派。我记得当时大伙儿最痴迷的影片就是古惑仔系列,以至于青春期的男孩都想效仿其中的行为,以致于打仗斗殴常态化的存在与生活中。

当时的我也是其中一份子,和三五个所谓的“兄弟”在一起,以欺负弱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还记得曾欺负一位同学严重到他都不敢来上学,尽管如此我们还跑到他家继续欺负他......对女生虽然不至于打骂,但会肆意地用语言去羞辱,让一些女生也经受不住直接退学了。

现在想一想曾经的画面,都觉得非常可耻。

也许现在随着时间的成长,自己变得成熟稳重,不会再做相同的事,但曾经的伤害却已经留在别人的生命中。

而我为什么会成为上述的样子?实际上就是被别人欺辱导致的。当一个少年拿着一把刀对准自己、并不停地口出羞辱之词;当站在三五个人中间,被他们嬉笑嘲讽时,我所想的就是要强大起来,不被别人欺负.....

所以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被伤害的人痛苦,施加伤害的人也依然痛苦。

所以看《悲伤逆流成河》时,其实我看见自己曾经的影子——有易遥的影子、有唐小米的影子,也有齐铭的影子。

我非常感谢上帝,因为我能成为今天的自己,完全是祂的恩典。祂不仅赐给我永生,还让我今生就蒙受祝福。

曾经有段时间我抽烟、喝酒甚至早恋,对一个不满十三岁的少年而言,这些举动都是悲哀且不合适的。但这种生活持续不到一年的时间,上帝神迹一般的让我们搬家了。

从黑龙江搬到辽宁,从熟悉的土地到了陌生的地方,从农村到城市.....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的心态也不断地被调整。上帝还为我预备了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让我重新认识学科知识。也为我预备一位青少年教师,让我对信仰有了新的态度......

不夸张的说,这次搬家对我的人生就是一次改写,否则我早已经不知道成为什么样子。

看着影片想着曾经的自己,也想着自己曾经伤害过的那些人,愧疚与难过不言而喻。碰巧今天有一位家长打电话来时说:“孩子在学校被欺凌,学校不发挥作用,公安局无法立案,对方父母不负责,该怎么?”

心中涌上太多哀愁,我想起“王晶晶校园霸凌案”,她在校的两年多被不间断的辱骂,被人毁谤说她拍AV,被假装做朋友的校友骗取内衣照片,转身照片就被公开流传网上,导致出事后她没有参加高考,而是上了一个专科。她说:“我的学业确实被毁掉了,我的性格确实大变了,但是我却不知道该去恨谁。”

我也想起网上不时曝光出现在青少年被欺凌的事件,被扒光衣服,在寝室被殴打,在街上被抽打耳光......

我相信起初的时候人并不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诚实有爱、互帮互助、平等与尊重的一种状态。我深知道自己的悲鸣不能带来任何改变,但作为青少年教师的我,心中却有太多不甘,不甘心任何一个少年经受这些本不该属于他们的痛苦。

其实透过校园暴力这一事实,更让人认清楚一个事实:真实能改变人的唯有福音。只有人在基督面前经历复活的大能,完全降服在神的权能下,才能无瑕疵地过好今生。

以前总觉得福音的盼望是在来世,但越认识神越发现,福音的大能在今生就已经开始了。

让人因为福音的大能获得和平、温柔、良善、节制等美好品格,这本身就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悲伤逆流成河,让人生看似昏黑无望,却唯有耶稣的真光能带来人生的喜乐,平静所有的悲伤!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