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徒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9月04日 12:41 |
播放

对于不少信徒来说,每到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节日,总会感到有些不安。他们觉得这些传统节日都源于异教风俗,与自己的信仰相悖,因而非常为难。而有些激进的公众号也会借此炒作,号召基督徒都不要过传统节日。

很多传统节日都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节日风俗也多有异教之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仪式都在发生转变,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就像七夕节,原来是妇女们向织女乞巧的节日,但到了现代已经成为情人节,这是现代文明改变传统节日的写照。而其他节日,也基本褪去了原有的民俗,而成为全民娱乐的节日。其实无论是春节、五一节、中秋节、国庆节甚至是圣诞节都是大同小异。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也基本是娱乐、消费、旅游、团聚等等方式。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反对传统节日,毕竟当下的过节方式,与我们的信仰不存在严重冲突。

从是否过传统节日的问题,其实折射了当下很多信徒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他们觉得中国长久以来都是不信神的国度,产生的文化也带有迷信之风,因而非常排斥。其实这种看法,只是看到了某些文化现象,而没有真正地去了解传统文化。

中国不少民间文化存在迷信与拜偶像不假,但在以儒家为主的雅文化中,则是注重义理,反对怪力乱神等等东西。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以及温、良、恭、俭、让的道德修养,是跟我们的信仰不矛盾的,甚至非常吻合的。尽管儒家倡导的仁爱,跟基督信仰的博爱,仍存在差异,但爱人的内涵却是相通的。这也是利玛窦、卫匡国、理雅各、丁韪良、卫礼贤等等传教士都非常欣赏传统文化,并向西方人传播的重要因素。

中国基督徒不可盲目排斥传统文化,因为这只会让非信徒反感,不利于为基督作见证。而且传统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很多信息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我们要做的乃是真的去了解,提取其中与基督信仰相合的信息,从而做到合儒、补儒、超儒的果效。

尽管基督徒了解传统文化是件好事,但也要避免陷入另一个极端。当前有些人(不少是民科)觉得,基督信仰与传统文化是不存在任何矛盾的,而是完全相通的。他们认为《诗经》、《尚书》中的“上帝”就是《圣经》中的神,孔孟老庄等中华先贤都得到神的特殊启示,向人传递真理。甚至有的人走得更远,干脆认为甲骨文出自神的启示,屈原是先知,他是为主殉道而死等等荒谬的学说。

我们要清楚,传统文化中虽然有不少跟基督信仰吻合的地方,但这都属于普遍启示的范畴。因为人类是按照神的形象创造的,身上都会残留些许美善,因此提出真理的信息,并不奇怪。但我们要认识基督,只有祂的亲自启示以及默示的《圣经》,除此之外就再无理解的可能。因此那些认为传统文化与基督信仰相一致的观点,混淆了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的关系,掉入了普救论的泥潭中,这是我们要竭力避免的。

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既不要盲目批判,也不可毫无原则地接受。而要在保持真理原则的前提下,积极面对,学习有用的知识,更好地在中华大地上荣神益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