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老舍《老张的哲学》中的吃教基督徒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5月30日 08:29 |
播放

“国民性批判”发端于清末,兴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类似于欧洲启蒙运动的文化反省和批判的思潮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逃到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改良派,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根源在于几千年的封建伦理纲常的强化和压制,使中国国民“民德薄”、“民性弱”,是中国不具备通过革命建立新社会的原因所在,因此需要进行一场国民性的考察与反省的运动,这就是他们发起的新民运动。新民之新,在于抛弃传统的伦理纲常,而具备现代西方国家国民那样的独立性格。而在梁启超看来,新民运动的主要手段非小说莫属。因此,小说成为国民性批判的主要承载者。

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按照知识分子的预想,中国应该朝着既定的现代新政的轨道一往直前,但是袁世凯的称帝和军阀混战,再一次把他们的梦想击碎。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不改造国民性、使国民摆脱心中的皇帝,即使废除一百个皇帝,还会有一百零一个皇帝出现。因此更多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作家加入国民性批判的行列,这构成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主题。从鲁迅到林语堂,无不关注国民性的问题,其中鲁迅批判的最为深刻和激烈,其借《阿Q正传》喊出当时中国的吃人社会,算是国民性批判的高潮和代表作。

“国民性批判”中的“国民”一词,是从日本借来,中国本土语言中,并无“国民”的概念,在历史中,有“达官贵人”、“士、农、工、商”、“匹夫”,而唯独没有“国民”。日本的“国民”概念源于英文nation一词的翻译,而当时逃亡日本的戊戌变法失败的改良派,通过日本为中介,开始以欧美文化为基准,反思中国国民性的问题和出路。

在当时国民性批判的基准中,西方文明是个大的标准,通过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发现国民性的弱点,进而进行改造。但是西方文明有许多因素构成,因此批判国民性也就从多方面展开,有的从基督教展开,比如冰心和老舍、许地山、庐隐等;有的是从政治展开,如邹容、梁启超等。

老舍的作品同样是国民性批判行列的代表性佳作,他的很多小说都塑造了典型的中国市侩形象。老舍是个基督徒,二十二岁就加入了基督教,并深深参与到基督教的教会事务和社会服务中,因此老舍的出发点是从基督教的角度来反思国民性,耶稣的教导和耶稣自身所展现的博爱与牺牲是其给出的出路,以及作为国民性批判的标准。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的处女座。作品完成于老舍任中文教师的伦敦。在伦敦的老舍,为了自己英文功底而苦读英文小说,因此这本小说也可以看到英国小说对他的影响。

老舍成长于北京,家境的贫穷让他接触到的都是普通底层市民,因此对于市民的描写,老舍得心应手。在他笔下,市民性格中的市侩气、唯利是图、晦暗懦弱又冷漠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在他的小说中展现出来。

《老张的哲学》同样是以北京普通市民为主角,通过以老张为线索,发生在北京城的故事。小说不仅批判了老张为代表的国民市侩气,也写实地描写了当时基督徒的形象,对基督教的吃教现象做了尖锐的讽刺和揭露。

老张一生的信条是他独有的“三位一体”哲学,这里的三位一体,不是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而是“钱本位三位一体”,即一切都以钱为中心。

因此老张有三个职业:兵、学、商。老张在四处都是臭水沟的地方办了学校,因此规定学生一年四季中只有冬天才可以开窗,因为实在太臭。他在学校开了售卖生活物品的铺子,因此对学生的第二条规定就是,学生只能在他的铺子里买东西。他的铺子里从鸦片到油盐酱醋,一应俱全;同时他还是县衙巡捕房的挂名巡击,因此这对学生的第三条规定就是:严格禁止学生对外说出他铺子卖鸦片。兵、学、商三个职业,都是为了一个钱字,这就是他的三位一体。

老张还信奉着三个宗教,即回教、佛教、耶稣教。那他究竟是哪个宗教的信徒呢?小说中提到他的宗教信仰时,以洗澡为例说了他的宗教选择。

老张一生只洗三次澡,第一次是刚出生的时候,产婆在铜盆里为他洗的澡,第二次是在结婚之前洗的澡,花了两块大洋,至今都记在他的账上;那么第三次,就是他的葬礼了,但他还没死,因此这第三次澡只能算是预测。

如果他死后按照回教的惯例那是要洗澡的,叫“洗尸”,但究竟洗不洗第三次,那要看当时的肉价了,如果羊肉便宜,那他就是回教徒,要洗;如果猪肉和羊肉都贵,那么他就是佛教徒,不用洗了;当然不管什么教,请客宴席是一定要按照基督教的,因为那些传教士们倡导的风气就是基督徒只喝茶,不吃饭。

老张的宗教信仰同样是三位一体,但这“一体”就是钱。为了钱,老张什么都做,为了学生家长在麦秋时不会忘记给他送礼,他把院子里的杏分给学生每人带一个回家,以提醒家长送礼之事;为了让龙树古归还欠自己的高利贷,他以出卖女儿的肉体可以换来自己的升官发财为理由,说服龙树古将自己的女儿卖给孙八做小老婆;而为了能从龙树古卖女儿的营生中获取利润,他又说服孙八抬高价格,自己从中赚取了更多。

通过对老张生活的描写,刻画出老张唯利是图的本性,而造成老张这种唯利是图之市侩气的恰是当时那个社会,“称呼虽然不同,而老张确乎是镇里——二郎镇——一个重要人物!老张要是不幸死了,比丢了圣人损失还要大。”正是老张的这种唯利是图,却成为当时在镇里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可想而知当时的社会。

另一方面,老张的唯利是图在宗教方面也表现得很突出,他加入基督教恰是因为基督教比较省钱,甚至还可以赚钱。老张加入基督教的吃教目的在当时颇具代表性,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人物的描写,既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塑造的人格,又批判了这种人格之下基督徒的虚伪。

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唯利是图、没有什么底线的老张,却步步高升,成为一个省主管教育的长官。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学问和能耐,骨子里还是个传统的私塾先生,在自己所办的新式学堂里教着四书五经,只有在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拿出国文课本,装模作样的教几句文章。虽然当时的中国,皇帝没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传统的伦理纲常。

除了老张之外,卖女儿还债的龙树古也同样是基督徒,但他加入基督教不是因为基督教教义和耶稣,而是社会对他的轻视——马贼和赌鬼都升了官,成为他的上司,而他却一直原地打转,在妻子死了之后,仍找不到事做的龙树古,加入了基督教救世军。他在门上贴的“上帝言好事”,“耶稣保平安”对联,是他加入基督教的目的,让基督教为他带来好处。

另一位基督徒赵四加入基督教,和龙树古也十分相似,“可是赵四呢,信孔教的人们不管他,信吕祖的人们不理他,佛门弟子嘲笑他。这样,他是没有机会发动对于宗教的热心的。不幸,偏有那最粗浅而含洋气的救世军欢迎他和欢迎别人一样,而且管他叫‘先生’。于是赵四降服了。”因此,他加入基督教是为了改变被人忽视的不平心态,在基督教里找到被人重视的感觉,而不是去实践基督教的伦理价值。他为救世军做事,不过是为了多赚几个钱。

除此之外还有祷告的时候一只眼看着天,一只眼看着“那群该下地狱的学生”的伊太太;有祷告的时候从眼角偷看漂亮姑娘的马威等。

老舍的年代,宗教救国论在当时比较有影响,传教士们提倡基督教救国,因为他们告诉国人的就是欧美先进文化的背后是基督教,因此只有基督教才能拯救中国脱离苦难;而对于康有为等人来说,则是孔教救国论,他们模仿基督教创建了孔教,并试图通过袁世凯从宪法上确定国教地位。

老舍的《老张的哲学》无疑算是对宗教救国论一个响亮的回应。老张所信奉的各种宗教,无非是为了金钱利益,因此宗教成为老张们的赚钱营生,而不是真正皈依宗教之后的真诚和良善。在强大的传统市侩哲学面前,一切企图改变国民性的宗教无不沦丧。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