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公正世界假定,群际接触理论与约伯记

作者: Julia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8月06日 17:20 |
播放

摘要:因果报应理论不符合基督教教义,有着严重的危害与后果。因错误地理解公义世界假定在历史上与现今社会中频频导致宗教迫害。本文用群际接触理论回应耶稣要基督徒做光做盐的号召,为自由公义发声,在困境中心存盼望,在苦难中保守信心。

关键词:公正世界假定,群际接触理论,约伯记,因果报应,苦难,公义

旧约圣经有五本智慧书,《约伯记》与其他四本书有显着差异。《约伯记》是《圣经》全书中最古老的书籍,探讨了“为什么义人受苦”这个命题。每一代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如果上帝是好的,是全能的,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苦难?古以色列通常的回答是上帝赏善罚恶(即“因果报应理论”)。它假定人类选择和行为有道德意义,但经验常常不能解释义人所受的无妄之灾。

一、公正世界假定的错误应用

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报应说的认知偏误称为公正世界假定。公正世界假定(Just World Hypothesis)由美国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所提出,该理论认为向受害者谴责的人陷入了一种逻辑错误。他们假设这个世界是公平公正的,因此运作模式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坏事不会降临在好人身上,所以若某人遭遇不幸事件,则他做了坏事,恶有恶报,反之亦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相信公正世界假定通常会导致更糟糕的不公正,这个谬误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指责受害人。例如人们普遍认为长期失业的人肯定是懒惰的,因此不值得获得社会安全保障或其他帮助,或者指责强奸受害者穿着“挑逗”,而忘了加害人才是应该被谴责的。

这个世界是不公义的,这才是真相。可为什么人们仍然愿意相信公正世界假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句多么秩序感的陈述。人们必须做一些事情才能配得上他们得到的东西,若能清楚地解释因果关系,我就可以逃脱“下一个人有可能会是我”的结论。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放心和安慰的解释,非常有吸引力,让人觉得能控制自己的生活,面对未知的苦难没有那么无助和焦虑。 如果糟糕的事情只发生在那些应得的人身上,而我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虔诚的,有信心的,遵守诫命的人,那么我就可以肯定,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

公正世界假定贯穿人类文化,有神论者更鼓励和支持公正世界假定:“如果上帝不存在,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一个不公平的地方”。所有的宗教都在试图解释善恶有报的运作原理,并劝人行善。

● 印度教与佛教相信来生,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业”来解释因果关系,此生做的善功是为了来生的福报。公正世界假定在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中有其最极端的表现之一,其中每个人的生命状态都被认为是先前存在的罪恶或美德的结果。

● 新纪元运动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在,比如用幼时的经历来解释成年遭受的苦难。希望通过冥想,超心理学等积极思想术来促成积极的结果发生,用信念创造实相。

● 新灵恩运动认为可以通过信心的成长和祷告的操练,获得上帝的祝福。而且这个祝福不仅有天国的祝福,还有地上的祝福,包括健康、财富、事业、婚姻、子女和家庭。

人们相信有一位全能的神掌管着一切,善恶必有报。“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但错误地运用这个理论时,信仰会阻碍正义。公正世界假定的支持者甚至感觉不需要参与改变社会的活动或减轻社会受害者的困境。于是信徒往往不太关心别人的苦难,也不愿意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受害者是罪人,上帝正在惩罚他们。“神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或者你的儿女得罪了他;他使他们受 报 应 ”(伯8:3-4)。“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伯4:7) —这就是约伯的朋友所犯的错误。 由于相信受压迫的人是值得应该的人,多少人的痛苦因此而被忽略?

二、公正世界假定对教会的危害

不纯正的教义结不出正确的果子,公正世界假定的认知偏误在历史上频频出现属灵迫害的悲惨事件。在对待妇女生产,性侵和家暴等社会问题中,教会中持公正世界假定说并自认为敬拜公义的人,以圣经经文为依据对受害者进行了雪上加霜的又一层精神迫害。

1591年爱丁堡妇女Euphemia Maclean在生产时忍不住疼痛,要求助产士给她使用了止痛药和另外一些迷信的物件,当时正值猎杀女巫时期,国王 James 四世听闻后大怒,以不符合圣经为由该妇女处以火刑,活活烧死[1]。依据是:“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创3:16)。400年后的现在,荒谬的故事继续在发生,一位患妊娠型高血压的基督徒产妇,没有听从热心为她的顺产同心祷告的姐妹们,还是选择了剖腹产,被指责信心不够大,最后无奈离开那间教会。公正世界假定支持者引用的经文是:“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提前2:15)。此节经文的背景是当时的妇女拜月神阿耳忒弥斯,以为她能保护处女贞洁和妇女生育。保罗在此劝诫妇女们不要拜假神。

教会中性侵与娈童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电影《聚焦》是根据《波士顿环球报》中一篇新闻改编,以美国神职人员奸污和猥亵儿童的丑闻为背景,讲述了几位记者为了找出事实真相历经艰难的过程。电影中有这样一幕:一位受害者有了很好的家庭和工作,可才谈了十分钟,就哭得稀里哗啦的,他始终没明白神父为何会选中他。校友会Jack劝记者Robby停止揭露丑恶,记者Robby告诉他当年他俩分别在田径队和足球队,而受害者同学在冰球队,而神父正好是冰球队教练。我们在苦难中常会问“为何偏偏是我”,在幸运的时候却很少问为什么自己这么走运。神深知我们在苦难时学到的功课比在快乐时学到的功课要多得多。“神藉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伯36:15)。聚焦电影中的故事后40年,我们发现历史仍在重复。社交媒体新闻的普及就像500年前宗教改革前夜时印刷出版的普及一样,随着#metoo与#churchtoo运动的展开,恋童,性侵,虐待这些恶行在教会中越来越多被揭发出来,有形的教会不是净土,是罪人的聚集地。

家暴也是教会中比较隐蔽的问题。400年前,丈夫打妻子根本不算犯罪。就算被打,人们认为顺服就好了嘛,有信心,神会保守你。当面对不公义的事情发生时,公正世界理论被有的牧师用来劝受害者有盼望在天上,应该效法耶稣,舍己忍耐到死,神必还以公义。“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希12:4)。被父权主义误导的法利賽人/文士得有多心硬才能说出“家暴离婚是犯罪,家暴致死是为主殉道,背十字架[2]”。或羞辱受害者:”你身上也有错,要改正自已到无可指责,完全成圣。” 就像约伯的朋友们说的话:“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么?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么?”(伯4:6)似乎句句都对,可是听上去是如此无情,这样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更是无情。John Piper牧养的Bethlehem Baptist Church和Doug Wilson的Christ Church均把因不能承受家暴痛苦而拒绝继续婚姻的妇女逐出(excommunication)教会[3][4]。excommunication是教会能做出的最高惩戒措施,一般用于背道,异端或分裂。

一群敬拜公义的神的人却做出了不公义的事,而且是以神的名义。“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塞53:7)。这句经文被错误地运用。耶稣的死是让我们相信福音,不是让我们照着样去死。把耶稣十字架上受死变成劝受压迫者继续忍耐,而不是为自由公义发声,是对耶稣最大的侮辱。

三、去除公正世界假设

我们必须相信地上的国是不公义的不完美的这个设定。否则的话会陷入两个结果:

●遭受到真正的苦难和无妄之灾后信心崩溃,放弃真道

我们信基督是因为这是真理,不是因为信了就保佑我们凡事顺利。“不管要面对世上结果如何,我都相信,因为这是真理”和“因为我相信,所以肯定会有好的结果”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一种就像但以理书中的三个年轻人:“既或不然,我们也决不拜你的神”(但3:18);像以斯帖一样,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斯4:16);像司提反一样慷慨陈词后坦然赴死。后一种就像约伯的妻子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伯2:9)。

●丧失对遭遇苦难的人的同情心,离神越来越远

约伯呼求他的朋友:“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伯6:2)。“我朋友啊,可怜我!可怜我!因为神的手攻击我。你们为什么仿佛神逼迫我,吃我的肉还以为不足呢?”(伯19:21-22)。 如果我认为自己一直拥有岁月静好的日子是因为自己信心大,遵守诫命,我就会丧失对遭遇苦难的人的同情心,离神越来越远。我会变成一个没有怜悯心的人,我不会去想了解别人的痛苦,也听不见别人的呼求,因为我认为他们如果可以像我一样有信心,困境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我通过自我省查获得美满婚姻,那些遭遇婚姻中的背叛和虐待的人是他们自我省查还不够,没有到“无可指责”的地步。我不会在意他人的挣扎,因为他们可以像我一样成圣,问题就解决了。我只需扔一本圣经给人,并说:“努力成圣”。

现今教会中最普遍的假道理是用道德主义掩盖福音。传道人教导信徒,一旦你得救,就取决于你自己是否愿意努力地过基督徒的生活,然后演变成为交易:你对神顺服,神就给你祝福,食物,房子,美好的婚姻,孝顺的儿女,体面的工作,最好还有假期。要知道神赐给我们的平安喜乐不是让我们免受困苦,而是在困苦中仍有平安。魔鬼才让人们过着表面上岁月静好的日子,因为他不想让人们转向神。人的罪就像牢房一样,不过是又好又舒服,让人觉得根本没有必要离开。直到有一天,时间到了,牢房门突然关上,那一切都晚了。

去除公正世界假定的人才能学会谦卑,才会事事感恩,并结出善的果实。这个世界中,人是全然堕落的,善的来源是神。如果我们得到别人善意的对待,这是神的恩典,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了善工得来的奖赏。得到了恩典,就应该用这份恩典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将这份恩典归于自己的信心、虔诚或遵守诫命。如果苦难仍然降临在自己身上,神仍然在掌控,神有主权,他要恩待谁就恩待谁,他允许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才会发生。接受苦难发生这个事实,并从这份苦难中学习自己的功课。

四、群际接触理论的提出

我们必须肯定,最终极的正义世界,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盼望的新天新地。这个世界是堕落的,不公义的;完全公义的世界是天国,只有天国是圣洁的,完全无罪的。那么我们这些向往天国的基督徒应该如何生活在属地的世界上呢?

就像阿米什人虔诚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简朴的田园生活,是否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完全不受现代社会中属世的诱惑,一定过着更圣洁的生活吧?士师记中有同样的故事:“来到拉亿,见那里的民安居无虑,如同西顿人安居一样。在那地没有人掌权扰乱他们;他们离西顿人也远,与别人没有来往”(士18:9)。 结果是这样的:“但人将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带到拉亿,见安居无虑的民,就用刀杀了那民,又放火烧了那城,并无人搭救;因为离西顿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士18:27-28)。“独善其身”是一种可怕的思想,持这种观念的信徒往往对社会现实采取一种消极甚至排斥的态度,将属世的和属天的完全割裂,拒绝世俗的世界,不和世界打交道,过着隐居的生活,就是“圣俗两分”。想当“祭司”的信徒认为属世的工作会影响个人与神的关系,不会去考虑平信徒是如何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建立与神的关系的。

但是想想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是如何与人打交道的吧。他去法利赛人家里吃饭;对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讲道;在撒玛利亚妇人手中喝水;治疗瞎子、瘫子、各种疾病;替外邦妇人的女儿赶鬼;他拣选了马太,一个税吏。他告诉我们要照着那个的包裹伤者,怜悯他,照顾他的好撒马利亚人去行,而不是为了不粘染尸体影响自己的圣洁,选择不去接触临死之人的祭司和利未人。“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上帝,就是你的上帝用喜乐油膏你”(希1:8-9)。“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愿意他的旨意行在地上,要我们信从这光,成为光明之子。作为子民的基督徒怎能“出世”,对地上的罪恶不闻不问,而只一味陶醉在自己将来永生的应许上呢?

从这一点来说, 群际接触假说(Contact Hypothesis)是针对公正世界假定开给这个世界的解药。认识上的刻板印象、态度上的偏见以及行为上的歧视往往是导致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这源于不同群体彼此之间缺乏充足信息或持有错误信息。躲在自己舒适区的人并不了解异己,也没有去了解的意图,公正世界假定就是这样的错误信息来源。群际接触理论集中关注不同群体之间的接触交往对群际关系的影响,被公认为是改善群际关系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群际接触理论运用在教会里,可以唤起教徒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心,追求真理,保护弱小,心存盼望,按上帝公义、正直和圣洁的本性在地上行事。

五、群际接触理论在主内的启示

如同群际接触理论所揭示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人际交往是减少多数群体和少数群体成员之间偏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如果有机会与他人交流,人们更能理解和欣赏与他们生活方式不同的观点,随之偏见也会减少[5]。比如某些职业:医生、警察、律师、记者,因接触受众(病患,产妇,性侵和家暴受害者)较多的原因,所以对他们往往更有怜悯之心。

在爱丁堡妇女Euphemia Maclean被烧死250年后,1846年,苏格兰医生詹姆斯辛普森James Simpson提倡使用氯仿来缓解分娩时的疼痛。他成功地实验了三十多次后,苏格兰教会却反对并声称不给使用麻醉剂出生的婴儿洗礼。有怜悯之心的辛普森医生争辩道神是仁慈的,他认为创世记2:21就描述了第一次手术而且是支持使用麻醉剂的:“上帝让亚当陷入深沉睡眠,他拿走了他的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6]。最终在1853年维多利亚女王生利奥波德王子时接受了使用麻醉药,所有反对声音才消停,无痛分娩从此得以开始普及。

美国前体操运员Rachael Denhollander年幼时被体操队医生侵犯,她的公开指证使得其他157位女运动员有勇气来法庭上直指Larry Nassar的罪恶,并将福音信息带进自己的证言。她说道:“我祈祷,你能经历到沉重罪疚所引发的心灵破碎,这样有一天你才可能真正地悔改,真正地经历来自上帝的饶恕。你需要的是上帝的饶恕,而不是我的饶恕,尽管我已饶恕了你。” 她曾经最大的困惑就是想知道上帝如何看待她的遭遇,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她必须经过许多挣扎,流泪和学习。她最有体会的经文是约翰福音6,耶稣问彼得:“你也想离开我吗?”彼得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跟从谁呢?”她说道:“我的信仰必须坚持一个事实,即虽然我不明白或没有答案,但我知道上帝是好的,他是爱。其他我不明白的东西,都不会抵触这个真理。”就像约伯所说:“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42:1-2)。

退役后的Rachael成为律师,她现在正在为在C. J. Mahaney牧养的Sovereign Grace Churches中受到性侵的家庭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箴言 31:8-9写道:“你当为哑巴开口,为一切孤独的申冤。 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她说:“许多教会在意识形态上使得他们处理类似事件时表现非常糟糕,虽然有些教会领袖是非常真诚的,却是错误的真诚。 这个严重的问题会损害福音,把弱小者从希望和庇护中推开。披露这个问题并不是损害福音,而是寻求恢复福音,将基督的公义权柄优先置于有形的机构和错误的神学之上。我们传扬耶稣基督宝贵无价的爱,我们宣称人类的内在价值是以神的形象所创造的,那我们就应该追求真理和保护弱小,哪怕因此会受到伤害。这是真实情况,我不能保持沉默!”[7]

家暴法的产生起源于一位清教徒牧师。1641年,Nathaniel Ward勇敢地站出来说,打人是不对的,任何人有不被打的自由。他撰写了“马萨诸塞州自由法”。这是在新英格兰建立的第一部法律。 该法根据当时的条件定义了自由,建立了以普通法,大宪章和旧约为基础的基本原则法典。在这之前丈夫打妻子不是违法行为,马萨诸塞州自由法中规定任何妇女不应受到丈夫的责打,除非丈夫是在防卫妻子对他的袭击[8]。这些思想源于新教改革,但不为圣公会所容,Nathaniel Ward本人几乎被圣公会除名,牧师职位也最终失去(为义受苦)。开始的时候在圣公会把持的议会的压力下国王查理二世不得不撤回该法,后来到了詹姆斯二世才重新生效。Nathaniel Ward认为正义和法律对个人的自由是至关重要的。“马萨诸塞州自由法”开启了美国的自由传统,最终出孕育美国宪法。

牧师Jeff Crippen个人的幸福婚姻生活并没有阻挡他看清这个世界的不公义的属性。14年的警察工作经历和35年的牧养经验,使他更深入地进行与虐待,家庭和性行为话题有关的研究。他说:“神把我们骄傲的盖子吹走了,给了我们很大的一个打击,以引起我的注意。”他在给其他牧师的公开信中诚恳地提醒道:“我们谁也不认为自己会成为压迫受害者的邪恶盟友。然而,除非你已做好准备,否则在你的教会和事工中肯定会发生这种情况。” 他和一位基督徒Barbara Roberts联手建立A Cry For Justice机构[9]专门致力于教育人们认识家暴者的心理和策略,教导与之有关的真正经文,推荐能获得进一步帮助的资源,以及为受害者提供一个受到鼓励,值得信赖的安全环境。

六、基督徒做光做盐追求公义

当信徒有困难时,轻信主义者只会给你灌一碗心灵鸡汤,并不会真正的帮助你。律法主义者会在尽力帮助受尽挫折后只好责备你。而半轻信半律法主义者不仅不会帮你,反而会立马责备你。对求助者不是帮助而是谴责,真福音能结出这样的果子吗?一定是信仰出了大问题。陶醉于自己的信心大,却不知道因为不认识神,所信的不过是自己臆想出的偶像。

让我们像群际接触理论中描写的那样:平信徒尽自己能力帮助受害者,与他一起痛哭,社工们提供安全庇护所,还有心理关怀救助,记者们釆访揭露黑暗,律师为不能发声者辨护,司法机关有权柄对罪犯审判关押,政府有责任完善律法保护弱小。

神学家们还应该从教义上面找出他们的错误之处,错误的教义结出败坏的果子。天主教的“教宗无谬论”让执掌的人权力过于大,肆意妄为。他们的“因行为称义”使得真正追求救恩的人觉得做多少工也不够,顺服(恶人)多少也不够,陷入苦待己身的敬虔主义,而不敬虔的人以为买了赎罪券就能得救。道德主义将福音变为“我对神顺服,神给我以祝福”的交易。律法主义认为不仅要信,还要看遵守多少诫命,这不是福音好消息,而是坏消息。成功神学将因信称义的福音加上“还可以收获地上完美公义世界”是假福音。基督徒相信神最终会管教恶人,并不等于之前的工作就不做了,甚至说什么“不需要做,有信心神会保守”。天主教信的福音是:信+行为,我们信的是信心带来果子(行为),现在有福音派轻信主义认为:福音=信心—减去行为,即有了信心,行为甚至悔改都不需要了,这是比天主教更偏离正道的教义。

然而人建的系统是有限的,尽力了,黑暗仍橫行,这就是这个不公义不完美的世界。我们基督徒仍有盼望,因为所有罪恶最终会被清算,天国才是公义完美的。《约伯记》的最后神并没有直接回答约伯的问题。他没有说:“约伯,你所遭受苦难的原因是为了这个或那个。”相反,神在这种深重痛苦的奥秘中亲自回应了约伯。《约伯记》的智慧在于:不是为什么我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遭受苦难,而是遭受苦难时我的信、望、爱在哪里。

我们虽身在不公义的地上世界,心中盼望着公义的天国,主祷文说“愿您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要基督徒追求公义,做光做盐,像光一样刺破黑暗,像盐一样保守渴慕公义的心,不被权力、金钱、名望和属世的诱惑腐蚀。

最后用马丁路德的一句话结束本文:“即使我知道明天这个世界会毁灭成碎片,今天我仍要种下我的苹果树。”


[1] Monte Lichtiger, Frank Moya.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Anesthesia, Medical Department, Harper & Row, Jan. 1, 1978 Page 315

[2]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25987894.html

[3] https://spiritualsoundingboard.com/2017/12/12/bethlehem-baptist-church-excommunicates-victim-of-domestic-violence/

[4] https://spiritualsoundingboard.com/2018/01/25/breaking-leaders-at-doug-wilsons-christ-church-put-woman-in-abusive-marriage-under-church-discipline/comment-page-1/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act_hypothesis

[6] Doctor James Young Simpson, Rabbi Abraham De Sola, and Genesis Division of Plastic Surgery, Obstet Gynecol. 1996 Nov;88(5):895-8..

[7]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rachael-denhollander/response-to-sovereign-grace-churches/1720170721396574/

[8] David Seidman Civil Rights (Individual Rights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 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01. Page 29

[9] https://cryingoutforjustice.com/who-we-are/

注:本文原载于《福音与当代中国》杂志第一期,福音时报蒙允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