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续本系列连载之七)
一 成为“业余”生物学家
当斐尔德还是传教士的时候,她就利用回美休假的空闲时间,在费城自然科学学院学习生物课程,持续了两年(参本系列连载之四)。现在定居于纽约,她继续进修生物学,并且开始了除演说家外的另外一个副业:生物学研究。
1892至1907年间,她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的海洋生物实验室渡过了九个夏天,每次为期四个月,主要在此学习并且从事原创的研究。1894年,斐曾修读海洋植物学课程和由芝加哥大学的利列博士教授的胚胎学密集课程;1895年7月,斐将自己沉浸在无脊椎动物学的世界。从1900至1907年的夏天,她担任海洋生物实验室的讲师和研究员。
她的主要科研工作是关于蚂蚁的感觉系统,其中蚂蚁对气味的感觉最让她有研究兴趣。她是研究蚂蚁个体、它们的学习习惯和记忆力、它们对改变的调适的真正先行者。为了方便研究蚂蚁的行为,在试验多次后,斐于1899年成功设计了一款便宜且便捷的手提箱子,里面装着她做的蚂蚁窝,斐将其命名为“斐氏窝”(Fielde nests)。该手提箱很受欢迎,一经问世便迅速被美国、欧洲和非洲的其他蚂蚁研究者采用,1904年斐又对它进行了改良。正是用这个手提箱,斐开始了她持续七年的蚂蚁研究。
她从1901年开始陆续发表文章,截至1907年她从纽约迁居西雅图之前共计发表有关蚂蚁的文章22篇。斐发表的文章都列在《皇家协会科学论文目录》上,成为蚁学活文献的一部分。截至20 世纪末,斐仍被同行的学者提及。在1965至1994年间,在科学刊物上,斐的论文总共被引用90 次。她是独立学者,不受聘于任何学术机构,仅仅以科学研究为业余爱好,能达到这种成就,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了。搬到西雅图之后,斐便不再研究蚂蚁,此后,她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仙人掌、蝴蝶、狗,但都是浅尝辄止。
二 为美国妇女争取参政权而奋斗
从斐尔德回美国直到离世,一共24年。在这24年里,从纽约到西雅图,她的真正主业,是积极投身为妇女争取平等参政权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运动。
(一)纽约州篇
19世纪中叶,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奋斗拉开序幕。南北战争中及战后,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大为增强,早期的女权运动者主要涌现在废奴运动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1840年,第一次国际反奴隶制大会在伦敦召开。参加大会的男性代表们被认为是各国开明、激进的领袖,但他们拒绝了美国女性派出代表参会。八年后(1848年7月9日),美国第一次妇女权利大会在伊丽莎白·斯坦顿和柳克丽霞·
莫特的倡议下召开了。斯坦顿起草了美国女权主义的第一个历史性文件《观点宣言》。这次大会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妇女运动的诞生。1869年是妇女运动的转折点,宪法第14、15条修正案给予黑人男子政治权利,使女权主义者感到自己被贬入最底层。女性主义者开始意识到,平等的追求不应局限于一种社会不公,而是要覆盖所有领域,包括政治权益。这些早期的女性倡导者试图通过演讲、宣传和组织行动唤起公众对于妇女权益的关注,斯坦顿是这个时期最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然而,初期的努力并没有作用。
从19世纪70年代起,美国开始了第二次科技与工业革命,出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在此时代背景中,各种新的面向女性的工作机会被催生出来,许多妇女纷纷步入职场,受教育程度也得以提高。这激发了她们对社会地位和权利的更大期望。19世纪末,妇女开始采取更加精准和有组织性的策略,以争取选举权为主要目标。游行、罢工、抗议等手段成为她们表达诉求的方式。
最终,妇女的参政权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间在各州逐步实现,1920年8月18日,随着田纳西州议会的批准,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成功获得四分之三州议会批准,完成修宪程序。同年8月26日,第十九修正案正式生效,宪法修正案中有这样的规定:“美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性别因素而被联邦或任何一州拒绝或限制”,从此美国妇女在全国获得了投票权,取得争取选举权运动的胜利,每年的这一天也因此成为美国“妇女平等日”(Women's Equality Day)。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自其产生之日起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第十九修正案》一般被视作美国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的斗争成果以及结束的标志。
在美国社会,这场运动激发了民主精神的火花,选举权被公认为公民权利的核心组成部分。妇女的斗争不仅拓宽了她们的政治参与边界,而且促进了美国社会向更加民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场运动不仅是争取平等权益的斗争,也是妇女自我解放的深刻探索。通过争取选举权,妇女不仅获得了政治权力,还开启了追求社会、经济和文化平等的征程。她们的政治参与为妇女权益争取到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空间。
此外,这场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它在全球范围内点燃了女性运动的火焰,成为全球女性运动的先驱和典范。在20世纪,世界各地的女性运动借鉴了美国的策略和战术,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女性解放和平等权益的争取。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以其鼓舞人心的示范效应,为全球性别平等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而斐尔德所领导的争取妇女参政权运动则是这场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894年以前,已加入美利坚合众国的州中,只有怀俄闵州和科罗拉多州的妇女拥有参政权,而美国最初独立时的十三个州则是较晚才实现,斐尔德所居住的城市(纽约、西雅图)所在的纽约州、华盛顿州就是十三州中的两个。斐在1894年就开始参与赋予妇女参政权的活动,后又投身于妇女政治教育运动,在纽约州,她在妇女政治事业中深耕了13年。
1894年春,斐和同事们异常忙碌地筹备6月于奥尔巴尼(纽约州首府)举行的纽约州议会的宪法会议,希望修正州宪法,以赋予妇女选举权。“委员会会议、会客室辩论、采访报道员、准备公共文件、延伸工作计划建构、分发文件、发放请愿书等”工作每日至少花去她15个小时。一些报纸报导了当时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其中有提到斐姑娘。如“平等选举权在纽约变得流行起来”,而斐是为平等选举权请愿的人之一。1894年4月20日的《纽约讲坛》报道了斐支持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其中一个演讲,内容提及斐指出纽约州本土出生的女性比男性大约多5万人,如果妇女被赋予本该属于她们的选举权,本土女性的选民至少比本土男性多2万,且作为一条不变的规则,女性将会在所有的伦理问题上公正地投票。在其演讲的结尾,斐详论法国的格言“自由、平等、博爱”的重要性。还有斐认为如果投票,没有理由恐惧外国出生的女性将拥有与本土出生的女性相抗衡的力量,因为不论从人数、族群和信仰等方面,本土出生的女性均占绝对的优势。一家报纸还刊载了斐与另5位女性联名签署的文章《妇女将投票吗?》驳斥了各种反对妇女平等选举权的意见。最终,她们获得了一份由60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并呈交给立法委员会。
但她们遇到保守派的拼命阻击。当时,热衷于公共政治的女性“僭越者”被美国主流社会视为“文明内部的野蛮人”,其行为动摇了国家的道德根基,伤害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因而被斥之为社会“病态”。以投票权为例,美国主流社会认为它要么毫无意义,要么会产生类似“通奸”的危害。因为女性应该顺从她们的丈夫,她们参与投票无非就是将男性的票数翻了一倍,结果没有任何改变。如果投票不一致,女性就背叛了她们的丈夫,像通奸一样为性别道德所不容。所以,投票权其实是在鼓励女性脱离家庭这个对于她们来说唯一合适的权力策源地,放纵非理性的参政欲望会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因此,保守势力坚决要求新女性抛弃“通奸式的个人主义”,放弃争取投票权。女性的道德权力一旦超出家庭领域,便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病态行为。在纽约州反对妇女选举权修订的人中,有些是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的妇女,她们成功地获得一份少于2万人签名的请愿书。虽然对立双方数字相差悬殊,但离谱的是,两份请愿书被认为有同等说服力。最终,妇女选举权修订案未获通过,这让斐和她的同事们沮丧不已。于是,经过对妇女选举权运动失败的反思和检讨,斐和她的同事们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公民对于选举和政治的无知和缺乏兴趣,于是,一个新的机构——政治教育联盟应运而生。
1895年1月8日,政治教育联盟成立,斐是该联盟的六位发起人之一,她担任记录秘书与常任教师。该机构的目的是致力于政治教育,名为联盟,实质上却是一个政治教育机构。该联盟虽面向男性和女性,但既然是为了争取妇女选举权的组织,自然以女性成员为主,在前十年只有少许男性会员。成为政治教育联盟的会员只需每年交2美金,并承诺学习有关文献即可,但要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支的知识,则需缴纳额外费用。斐在其中组织和讲授有关公共政府、议会制度和政治经济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费给斐带来可观的收入。
此外,每年九个月的每周,斐都会在联盟内免费作有关时事、市政议题和商业关系等的讲座,如“我们的国家怎样管理”“东方的战争”和“一个蚂蚁群体的社会组织”等。斐还发起最吸引人的“教育远足”课程,最初八年均由斐带领,乃是带学生实地参观市政各部门和各机构,比如法院、警署,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其学习的对象的相关职能及运作。斐在政治教育联盟任教13年,桃李芬芳,深孚众望,是T0P级别的金牌导师,最后由她的学生自由认捐颁给斐终身会员的身份,以表达学生们对她的敬意。
在政治教育联盟授课期间,斐出版了两本书和一本小册子。
1897年,斐出版了《纽约市和纽约州政治入门》。该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纽约市政府的核心特点、纽约州和纽约市的政治、(外国人的)归化和公民权问题、复杂的法庭系统等,可以说是选民投票所必须掌握和了解的事情的完全纲要。该书共出版了4版,每版印刷数千本,版权与售书所得归政治教育联盟所有,用作该机构的日常开销。截至21年后的1918年,该书仍然有参考价值故而仍在印刷。
1899年,斐出版了《议会程序》。她自政治教育联盟成立之初就开始教授议会法律课程,所以很早就意识到初学者需要一本“既足够基础,又足够广泛”的教材,这本书即是为此而写。该书全面阐释了议会使用的指导原则,后附481条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细节和重点,还有虚拟的议会议事场景演练可供参考。这本书一共出了两版,第一版由政治教育联盟赞助,在纽约出版;第二版于1914年出版,当时斐在西雅图,为的是给华盛顿的俱乐部妇女使用。
此外,斐还撰写了一本十几页的小册子,名为《文明交谈的十四条原则》。斐将此小册子作为免费的礼物赠给政治教育联盟,此小册子被纳入联盟的指引系统中,被印刷了很多次,这不仅扩大了她的声誉,还给联盟带来了不少收入。
(二)华盛顿州篇
1907年6月10日,68岁的斐告别了她的好友考德惠尔夫人(她刚来纽约就寄住在考德惠尔夫人家里。开启演讲生涯,也是听了考德惠尔夫人的建议并在她家开始了第一场演讲,参本系列连载之七),从此再未回到纽约。她之所以离开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纽约的气候和糟糕的空气的影响下,她患上支气管紊乱,想要找一个更适宜的地方生活。还有一个原因是她作为E人,喜欢到处浪,喜欢冒险去追求诗和远方。1907年7月,斐抵达华盛顿的塔科马,在此她见到曾经在汕头的同工何约翰牧师。他带斐去了瓦申岛的波顿。她在瓦申岛学院舒适地渡过了夏天,随后迁居西雅图,开启了职业道路上的新篇章。
斐在西雅图的第一个月,便加入了争取妇女参政权的运动中。她给三个选举权组织起草章程,并写一些支持其成立的文章在华盛顿州的许多报纸上发表,如《为何妇女应被赋予选举权的种种理由》。此外,该文由西雅图选举权俱乐部支持印制额外15000份,在西雅图和塔科马发放。该文列举了应该赋予妇女选举权的20 条理由:投票增加共同的兴趣从而在男女中产生真正的友谊;妇女拥有许多纳税的产业,根据无代表不纳税原则,纳税却没有代表是暴政;妇女应有政治力量去帮助她们的姐妹;女性像男性一样有好的政府的想法和理想;美国有许多受教育、有能力的妇女;所有妇女被赋予选举权将增加本土选民的人数;守法的妇女市民理应有份选择法律的制定者;妇女的大脑在选举日是正常的,因她们很少抽烟、饮酒;妇女被剥夺选举权违背了民主最基本的原则;所有人民都应对公共事务有责任;已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英格兰、加拿大、怀俄闵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犹他州和爱达荷州)的男士已证实其结果的优秀等等。
1910年秋,提供妇女选举权的宪法修正案被提交给华盛顿州的选民,最终获得超过40000的绝大多数投票而成为法律。在选举之前的约一年中,斐为选举的成功刻苦地工作。她在华盛顿州的许多城市和镇作演讲,并以选举权为主题写了大量的文章,其中《为何妇女应被赋予选举权的种种理由》一文以小册子的形式在选民中广传。华盛顿州是美国联邦州中第十个赋予妇女参政权的州。71岁高龄的斐尔德在此运动中可以说是全力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华盛顿妇女争取参政权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当然,运动能取得胜利,也离不开当时的时代大背景。19世纪上半叶和19世纪末的两次移民高潮使美国新教白人中产阶级深感不安,他们担忧美国的正统文化将受到外国移民文化的冲击,美国民主制度也会因此而倾覆。在这一背景下,妇女选举权运动领导者竭力宣传一个能打动中产阶级的观点,即中产阶级妇女若获得选举权,她们就可在政治舞台上带进一股受过良好教育、坚持白人正统文化的强大力量;白人中产阶级妇女的选票将超过没有教育的下层阶级、外国移民和黑人,使美国共和政府和自由民主制度得到保障。在一次妇女大会上,一名代表发言说:“给妇女选举权将会保障直接的、持久的白人统治。”
运动胜利后,斐写信给友人,述及她在雨中泥泞的路边拉票遇到的各色人等,回到家她这样反思:
我,作为一个政府的教师,要遭受请求无知者、邪恶者、轻蔑者为我的选举权投票的羞辱,这选举权本该因我的出生、教育和好的行为就是我的。我决定除非在接下来的数小时听到我希望的消息,否则我将停止爱这不公正的国家。
人对国家的爱是不会与生俱来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她感慨到:
我出生在新罕布什尔,在华盛顿被赋予选举权。被赋予比生而就有更好,因为被赋予是某种好,能有意识地享受,而生而就有是个不确定价值的无意识的过程。我将待在华盛顿州,在这里我现在事实上是一名美国公民。
斐充分理解获得选举的权利和获得知识去正确地投票完全不同。她觉得有必要教育“政治小白”选民,尤其是那些新的女性选民,要让他们清楚知道他们的政府系统的不足及直接立法的可取性与可行性。因而,1911年6月,斐组织成立了西雅图公民论坛,斐当选为主席,并亲自起草了章程和细则。与纽约政治教育联盟类似,西雅图公民论坛也是教育机构。斐有组织纽约政治教育联盟的经验,所以她主持西雅图公民论坛可谓得心应手。该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个人对公益的责任的敏锐意识”,在分享她组织西雅图公民论坛的经历中,斐曾提到:“我一生大部分都全神贯注于极需要做而别人不想做的事情。……我将至少在西雅图停留一段,并与这个地区一起成长。”
公民论坛成立之时,适逢1911年立法会议刚刚提交将自发请愿、公民复决(指公民以投票方式对立法机关通过的宪法或法律应否生效作出最后决定的权利,复决权是公民直接参政的体现,它在保障公民享有充分自主的参政权利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权利在行使中存在某些困难和不足,故还未成为一项被世界各国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普遍权利。——笔者按)和罢免交由人民选举的宪法修正案,因而直接选举的三个基本原则被广泛地讨论。斐曾先后游历希腊、奥地利、德国、沙俄、瑞典、丹麦、挪威、荷兰、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用心研究过欧洲国家的不同政府形式和美国政府多年,并且以这些为素材作为多次精彩的演讲(参本系列连载之七),她认为瑞士、澳洲和新西兰的一些民主原则有一些优点可供美国借鉴(瑞士自13世纪以来即实行直接民主制——笔者按)。她在报纸撰文《人民能统治》,文中解释何为直接立法、自发请愿、公民复决和罢免,她指出在历史上,不管是哪个时期、国家、集会或法案,自发请愿和公民复决标志着政治与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公民论坛的大部分授课内容与政府事务的前进和改良有关,但也不全然如此,如还包括下列主题的讲座:“社会主义和民主对照——家长式制度vs兄弟式制度”“童工问题”“妇女挣工资的8小时法律”“工人补偿法律的推荐制定”和“州慈善的监管”等等。西雅图公民论坛仅持续四个月(1911年6月至9月)。
在公民论坛解散前数月,斐又组织了华盛顿妇女立法委员会。该委员会从公民论坛衍生出来,行政人员大部分都相同,只是该委员会会员只限女性。妇女立法委员会的目的是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影响“家庭、儿童、食物、卫生或华盛顿州一般人民福利”的立法事务。
1911年夏之前,华盛顿妇女立法委员会的分支在几个城市和很多大一点的镇成立。各分支之间互相支持,相互促进特定的法案呈递给立法机构。在该委员会存在的5年之内,不仅影响自发请愿、公民复决和罢免的修订案,也对戒酒、贫穷母亲的生活津贴、妇女的最低工资等法例的通过有主要的影响。
其实早在斐在西雅图的头三年(1907-1910),斐自认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是在华盛顿州促进直接立法。斐以选民为对象写的一份小册子,使华盛顿州原本存在却无甚影响的直接立法委员会复兴,而这正是由一群男性组成的委员会于1910年4月在斐的家中聚会商谈的结果,斐还协助起草了细则。
而今,美国民众的政治成熟度已经相当OK。这是因为美国人通常在中学阶段就开始接受公民教育。这是一种强调公民参与的教育。大多数学校会通过公民课(Civics)或社会研究课(Social Studies)来介绍美国宪法的基本原理、选举制度、政府的运作和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学生们也会通过模拟选举、模拟法庭以及组织各种话题的辩论,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公开演讲和领导能力。通过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和社会问题,为未来参与政治活动做好准备。
这些成果,不能不说离不开19世纪以斐尔德为代表的一众先驱的黾勉耕耘。
主要参考论著:
聂利《科学、性别与文化:斐姑娘的传教生涯及其回美以后》
王政《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
赵颂《平权之路:美国社会性别平等的过去与未来》
望见春雨《妇女权益漫漫长路》
求是大牛哥《川普和哈里斯,谁会赢?有些事并不会像你想的那样》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