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当妻子流产后,再思“神的美意”

作者: 李约翰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7月30日 16:32 |
播放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非常害怕有人来我们家探访。妻子流产以后,每每来到家中看望的肢体,最害怕他们说的“这是神的美意”一话。看似安慰的话,却给我们紧绷的神经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冲撞。似乎所有重要的词汇,然后都会变成朗朗上口的口头禅。随着成为了口头禅,也越发的容易被忽略。究竟什么才是神的美意呢?笔者想从圣经的角度,以下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永恒的视野

痛苦使现实被放大,很容易使处境中人夸大事实,甚至认为眼前的困难可以吞噬掉所有一切的快乐,了无生趣了。思前想后,我们之所以不认同上帝的美意,就是因为缺失了永恒的视野。因为我们的心在于当前,而不在于永恒,所以当前的得失将直接影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上帝的美意,必然是与永恒产生联系的,因为在基督教神学中,今生的意义就是为了预备永恒。我们必须要小心,良药尚且苦口,何况神之美意呢?接受神的美意,不能只看当前,因为不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理性的分析,就容易失去基本的判断。

另外一方面也值得我们注意,苦难深入痛苦但是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会催生和加强我们对永恒的期望。当这期望长成,我们的喜怒哀乐便不再是被今生的得失所决定。苦难的本身,从永恒的角度说来,也不失是一种上帝的美意。按着人的软弱,我们确实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忍耐,这个过程还是充满了各种的挣扎和怀疑在其间。

圣经中有不少的例证可以说明,其中约瑟可谓是最佳代表。如果约瑟一味的纠结兄长的贩卖之仇,就没有办法从仇恨中解脱。但是他深知道他的一生被预备成为家庭的拯救,所以所有的苦难都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种学习和操练,直到神旨意实现。约瑟不再将兄弟之间的残害当作是个人仇恨,而是将至视为上帝的打发与保全:“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20)”当以永恒的视角看待神的美意时,所有的不解之题都似乎得到了答案。

二、以基督为中心

美事与否常常容易变成一种主观经验的评判,无关对错,只论喜好。所以这也是一种主权的碰撞,涉及顺服和信靠的话题。这是现代人常犯的毛病,因为个人的感觉已经成为了一种至上的追求,人们只求开心和快乐。而美意与否也需要看是从上帝,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谓神的美意,必然是以基督的荣耀为中心,而不只以为人需求为重点(或者是真正的需要,而非眼前的需要)。要记住,上帝并不欠我们任何的东西,反倒是我们亏负了上帝的荣耀。当我们要了论说神的美意时,就必须要放下自己的诉求,从神永恒的荣耀出发。

有时上帝似乎会在苦难的风浪之中沉默不语,似乎对我们的生死都毫不在意(可4:38)。事实上,苦难对基督徒生命的成长有明显的好处,迫使人更多的依靠上帝,而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上帝也未曾应许基督徒不再经历苦难,否则我们经历苦难就一定不是神的美意了。在使徒行传中有清晰的记载——我们进入天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这一切的艰难,都逼着我们不再依靠自己的能力,而是依靠基督的大能。借着苦难操练我们依靠神,也是神的美意。

如果好坏的界定,只是从个人感受出发,那么人便变成了上帝了。这也是亚当夏娃犯罪的缘由,他们不相信上帝的话,却依循内心中的骄傲。以基督为中心,便是要打消这种错误的偏见。因为被造的人本身就是不足的,我们无法依靠自己给自己带来永恒的喜乐。不再从个人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基督美善的旨意出发。若我们要在基督里长久的喜乐,就必须相信保罗所说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三、以父神的智慧

不再认为神旨意是美善的,就是认为有更美善的,并且存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构成了埋怨的理由。但是事实上,这并不成立。人堕落的理智存在一种危险,就是容易将上帝的作为限定在人有限的思维。认识到上帝的无限,和人的有限也会很大程度的坚定神美意的认识。苦难最是考验我们是否真如个人所宣告的,上帝掌管着一切。神学家古德恩在其系统神学的大作中,提及到神的可认知性和不可认知性。前者指的是救恩的稳固,后者谈的是上帝智慧的无限和超越。

此处指的是,人的智慧并不能完全理解一切事物,因为人是有限的,上帝是无限的。苦难总是离不开神秘,因为苦难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教导我们谦卑。我们有很大的误区,就是试图了解一切,冲破思维的局限。但是我们人的智慧,怎么能胜过上帝的智慧呢?我们确实想知道所有苦难发生的基本原因,就像加减乘除的数算一般明确。但有时似乎并没有很明确的答案,就如约伯一般,上帝并未解释为何,而是像他彰显大能使其相信神的智慧。

确实,在苦难中,我们用以安慰他人的属灵话语,似乎根本无法安慰我们自己的内心。但是除非我们认同神的美意,否则我们就会一直在埋怨中自艾自怜。对神美意的认同,这是信仰生活的基础,能够给我们力量面对世上的苦难。愿你我即便身在苦难之中,因为认识神的美意,充满了喜乐。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