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巴莱》亚影再遇《桃姐》魏德圣讲述片中彩虹意义

作者: 高雅歌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3月21日 07:00 |
播放

本周,香港国际电影节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于香港举行,来自11个国家与地区的32部电影角逐电影节14个奖项,《赛德克·巴莱》、《金陵十三钗》、《桃姐》、《龙门飞甲》等众多优秀华语片展开激烈竞争。

自威尼斯电影节《赛德克·巴莱》、《桃姐》在竞赛相遇,到金马奖《赛德克·巴莱》打败劲敌《桃姐》获得“最佳剧情片”,再到《金陵十三钗》《桃姐》止步奥斯卡,《赛德克·巴莱》成为唯一坚挺至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前九强的影片。此次在亚洲电影大奖再度与《桃姐》相遇,吸引了大批媒体及观众的广泛关注。

《赛德克·巴莱》在本次亚洲电影大奖上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魏德圣)、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原创音乐六项提名,谈到《金陵十三钗》、《桃姐》在内地上映的良好票房成绩,魏德圣表示很高兴一路竞争的对手有如此好的票房反映,希望《赛德克·巴莱》也有这种幸运,能够早日在内地上映,接受观众的检验。

魏德圣多次强调,拍的成这部电影,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圆梦的过程,十年来,自己无时无刻的都在想念这个故事。由于“赛德克·巴莱”这个名字中所饱含的深意,所以尽管片名是电影能不能第一时间被人接受的关键,但是魏德圣及这部电影的片方也从未考虑过要改掉这个拗口的名字。对于魏德圣来说,“赛德克·巴莱”就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一个真正的男人可以牺牲他的身体,但是必须取得灵魂的胜利!。

对于结尾处,牺牲的赛德克族人出现在彩虹上,魏德圣说,影片有不少赛德克族人出演,走过彩虹桥是他们的信仰,对他们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影片去年于台湾上映时魏导就解释过,在《圣经》创世记里,“彩虹”代表上帝对人类永恒不灭的许诺;而对魏导来说,则是“和谐共存”的一种表征。当不同颜色并在一起,原来可以呈现出这么美的画面;若单一颜色分开来看,不免单调,若把所有颜色搅和在一起,就如同一团烂泥。

《赛德克·巴莱》故事叙述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看着族人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这场战役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