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事奉,笔者发现教会非常地缺少年轻人,尤其是在基层教会。要是遇见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那实在是罕见,堪比国宝大熊猫一般。
年轻人对教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不仅是教会未来的希望,也是信仰传承的关键力量。年轻人充满活力与热情,能够为教会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在时代变迁中保持活力。同时,年轻人善于接受新事物,拥有创新思维,可以推动教会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此外,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接触基督教信仰,从而扩大教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重视年轻人意味着为教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会一定不能因为年轻人在教会的比例过少就不重视他们,更不能因为存在一定的难度就放弃,必须要“深挖”且留住教会的年轻人。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为此,笔者先来分析几点教会年轻人缺少的原因。
原因一:基督教的信仰在国内还属小众
根据1982年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即19号文件),基督教在解放初期人数约为70万人,截止改革开放初期(19号文时期)人数约为300万。而至1997年发布的《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第一份“宗教白皮书”)中提到,中国基督徒人数约1000万;2018年发布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即第二份“宗教白皮书”)提到基督徒的数量约为3800多万人。
可即便2018年基督徒数量已经达到了3800多万人,在中国这十几亿的人口基数中,基督徒的数量实在是太过稀少。因此,这也为大家对基督徒的认可度提高了一些难处,使得大家对基督教和基督徒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原因二:不能赚更多的钱
当下,社会的贫富差距越发明显,年轻人的家庭压力也比较大,这也使得年轻人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赚钱之上。这也致使普通人对不能赚钱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事就实在是不感兴趣。而对不信的人来说,教会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在他们看来,去教会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今生的好处,所以就不愿意去。
不仅如此,就算是有些年轻的弟兄姊妹是来过教会的,但迫于家庭和生活的压力,使他们也不得不少来教会,只能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挣钱之上。
原因三:缺乏吸引力
城市教会的年轻人相对肯定多一些,可对农村教会来说,年轻人真是少之又少。最近我的事奉禾场有些调动,被分派到一间乡镇教会。根据今年刚统计的信徒人数,这间教会的人数大概在650人,而在这当中,低于50周岁的只有63人,大约在十分之一。而在这组数据中,50周岁的人也已经不年轻了,但对教会来说却仍旧属于年轻人,仍旧是那么稀缺的年龄层。
不仅是人群,很多的教会在形式上也是比较单一和古板的,没有什么针对年轻人的事工和方式,各方面的事工开展都倾向于老年人,也就因此忽视了对少部分年轻人的牧养,自然就更加缺乏吸引力。
那么,如何留住年轻人,应当使用哪些方法呢?
方法一:留心寻找
对于教会来说,一定要注重对年轻人的寻找。譬如说,在每次的聚会或者教会有各样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迎新小组,找到做事比较灵活一些的弟兄姊妹,在看到教会有年轻人进来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留心。
我有这样的经历,以前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教会聚会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工作做得非常好,就是对新人的观察和寻找工作。虽然我是第一次到他们教会,但15分钟不到,立刻就有人找到我,并询问一些信仰和事奉的情况。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意识——必须留住新人。
方法二:及时跟进
在教会有新人进入的时候,不仅是要将他们找出来,还要及时地跟进情况。最近有没有来聚会?可否参加事奉?有没有软弱等等。要做到及时跟进又不引起他们的反感,这就为教会留住他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跟进的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过于急切或者给人压迫感。可以通过轻松的聊天了解他们的近况,像是在聚会后一起喝喝茶,简单交流下最近的生活和信仰感受。同时,可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新人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和每次交流的内容,这样既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状态,又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
另外,安排一些有经验的弟兄姊妹作他们的引导者,以朋友的身份陪伴他们成长,比如解答他们在信仰上的疑惑,或者在生活困境中给予支持,这种持续且温和地跟进能够让他们逐渐融入教会生活。
方法三:注重对年轻人的牧养和培养
教会需要年轻的弟兄姊妹,更需要注重对他们的牧养和培养。年轻是好事,但不仅要年轻,还要在年轻的时候能对主有清晰的认识才是最好的。教会越是有年轻人,就越要注重对他们的牧养,要用真理的道引导他们。不仅如此,对条件不错的、适合的年轻弟兄姊妹,还要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工作,这也是做好教会的传承。
教会可以组织专门针对年轻人的查经班,挑选贴近他们生活和困惑的主题,用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解圣书中的真理。同时,鼓励年轻人参与教会中的各类活动和圣工,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另外,教会也可以定期举办年轻人之间的分享会,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信仰历程和心得,彼此激励、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年轻弟兄姊妹能够更深入地扎根于信仰,并为教会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方法四:要多给年轻人事奉的机会和平台
教会要给年轻人提供合适的事奉平台,不要小看他们年轻。有些长辈总是认为年轻人不成熟,30岁的时候不成熟,40岁的时候还是不成熟,一直到50岁,对他们还不是很满意。可我们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一般对年轻人都是如此看待的,甚至毫不客气地说,等我们到80岁,而他们60岁的时候,也不会对他们很是满意。
教会应当转变这种观念,给予年轻人更多实践和成长的空间。可以设立不同类型的事奉岗位,根据他们的兴趣、恩赐和能力来分配任务,让他们在实际参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长辈们应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陪伴年轻人,而不是一味地挑剔或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年轻人不仅能够积累经验,还能逐渐建立起信心和责任感,为教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会要多给年轻人事奉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能操练和成长,也要允许他们犯错并能包容。谁能不犯错呢?谁能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好呢?人都是在错误中慢慢地发现并找到自己的问题,继而慢慢地总结并规避,然后才成长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有所总结。
教会要多留心并留住教会的年轻人。不论何时,教会都需要年轻人,他们是教会的未来和希望。当一间教会不再有年轻人的时候,其带来的危机是可想而知的。教会要注重对年轻人的牧养,哪怕花费的代价很大。
教会应当制定长远的计划,将年轻人的成长视为重要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和交流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信仰的核心价值,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只有真正关心年轻人的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在教会中找到归属感和使命感。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