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微信

圣餐礼可以线上举行吗?从圣经、传统与现实的处境谈起

作者: 以琳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7月14日 09:34 |
播放

现在,网络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连教会的事工也受到了影响。在我生活的小镇中,有位教会的牧师在网上举行圣餐礼的事情,引起了不少信徒的讨论。

这位姓张的牧者,他负责三个农村教会,这些教会之间的距离挺远的。疫情期间,交通不方便,他又不能让信徒们聚集在一起,所以没法每周都去每个教会主持圣餐礼。于是,张牧师就想了个办法,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来带领信徒们一起领圣餐。这个做法一出来,就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赞成的人觉得,这办法挺灵活的,特殊时期能帮住信徒们保持信仰。反对的人则觉得,圣餐礼必须得面对面,这是传统,也是耶稣基督的吩咐。

在面对这些讨论时,我们需要先来看看上帝的教导是怎样的。保罗在写给哥林多前教友的书信中,详细记录了主耶稣设立圣餐的情景:“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这段记录告诉了我们,圣餐最重要的就是记念耶稣,还有信徒们一起参与。但他没说非得用什么形式,也没说不能用别的办法。

著名神学家约翰·加尔文说:“圣餐的关键是信徒和耶稣之间的联合,而不是形式......圣餐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使我们与基督及其救恩有份。”这种观点为我们对网络圣餐引起的争论提供了神学基础——如果圣餐的本质是记念基督并与祂联合,那么形式是否可以有一定的弹性?

然而,另一位著名的牧师钟马田他对此的态度更加谨慎。他认为圣餐是“教会作为一个有形身体的集体行动”,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圣餐不仅是个人与基督的关系,也是弟兄姐妹们之间彼此联结的团契。当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同领一个饼、一个杯时,这种身体的同在确实能更强烈地表达“我们在基督里是一体”的真理。

张牧师所在教会的李长老也反对网络圣餐。他说,圣餐的饼和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大家得亲手接过来,亲口尝到,才有那种神圣地与主联合的经历。可支持网络圣餐的王姊妹却不这么想,她说:“早期教会受逼迫的时候,也在家里举行圣餐,用的饼和杯也不一样。关键是要有信心,而不是死守形式。”

路加在使徒行传中记载了早期基督徒“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这段记载让我们看见初代教会的圣餐既有在圣殿中的公开聚会,也有在家中的小型聚集。这是否暗示圣餐可以在不同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张牧师的情况就是这样,三个教会的信徒没法每周都聚在一起,网络就成了一个能保持圣餐传统的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圣餐就能完全代替实体的圣餐,它只是在特殊时期的一个临时办法。

我认为,除此之外,圣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使教会关系的合一。虽然大家人很多,但领受的是同一个饼,代表着教会是一个身体。但网络圣餐的挑战就在于,怎么让大家虽然不在一起,但还能感受到这种“一个身体”的经历呢?张牧师就想了一个办法,让每个家庭在直播前准备好饼和杯,大家一起领受,领完之后还要在群里分享感受,这样多少能保持一些群体的团契相交。

圣礼本身没有魔力,它是上帝设立的,是用来传递主恩典的管道。所以,网络圣餐的重点不在于用什么技术,而在于能不能把圣餐的属灵意义传递出来,让大家记念耶稣的牺牲,和他联合在一起。但我们也得小心,别因为太依赖网络,让信仰变得太个人化了。希伯来书劝勉我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这也提醒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群体生活。如果网络圣餐成了常态,可能会让大家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冷淡。

在实际操作中,张牧师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每个月轮流去三个教会主持一次实体圣餐,其他时候就通过网络带大家做简化的圣餐仪式。他还要求大家在网络圣餐的时候打开摄像头,一起祷告、唱诗,尽量营造出共同敬拜的氛围。这个办法既保证了教会有规律地领圣餐,又尽可能地保持了群体的感觉。

从教会历史来看,圣餐的形式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早期教会的圣餐和爱筵是一起的,后来才分开;中世纪的时候,平信徒只能领饼,不能领杯,宗教改革后又改回来了;不同宗派用的饼和酒也都不一样。这些变化说明,圣餐的形式在历史上是有一定弹性的,只要不违背它记念耶稣的核心意义就行。

回到张牧师的情况,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反复讨论后,他的教会最后达成了共识:网络圣餐可以作为特殊时期的补充方式,但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圣餐;信徒们要尽量参加实体聚会,实在去不了的时候再参加网络圣餐;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怀着敬畏、感恩和诚实的心来领受。这个办法既维护了圣餐的神圣性,又体现了在特殊情况下对信徒的生命牧养。

总的来说,网络圣餐到底合不合乎圣书教导,不能简单地说“行”或者“不行”,得综合考虑很多因素。首先,它是否能将“记念耶稣救赎”的核心意义传递出来?其次,能不能保持教会的群体性?最后,它是特殊时期的临时办法,还是想变成常态?不同的教会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传统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忘了圣餐指向的是耶稣自己。就像耶稣所说的“你们这样做,是为了记念我。”不管用什么形式,记念耶稣、和他联合,才是圣餐最重要的目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学会在圣书和现实处境中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教会的传统很重要,它承载了过去信徒们的智慧和经验。但我们也得根据时代的变化适当调整,满足当下处境中的特定需求。所以,我认为网络圣餐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办法,但我们在尝试的时候,也要不断反思,确保我们的信仰实践既符合圣书的要求,又能帮助信徒们更好的成长。

最后,我们得用一颗谦虚、开放的心来对待这个问题。不管是支持网络圣餐,还是觉得应该谨慎,我们都得以基督的爱为基础,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目标是共同成长,荣耀上帝。希望我们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都能更深刻地来认识圣餐的意义,使教会能借着圣餐更紧密地和耶稣联合在一起,使主在教会中得荣耀,使众肢体在圣餐中蒙造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