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微信

父母不要让孩子生气?“不要惹儿女的气”究竟何解?

作者: 艾迦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3月27日 11:53 |
播放

怎么样能够做好一个像样的父母?如何成为一个满足上帝心意的父母?如何更好地教养孩童?……

这些问题相信是很多基督徒父母有过困惑和疑问的,圣书上有不少关于基督徒该如何养育和教导自己孩子的原则,相信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这句——“不要惹动儿女的气”了。不过到底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父母不要让孩子生自己的气吗?可是,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丝毫不让孩子生气呢?

“不要惹儿女的气”,这句话是使徒保罗所说的,而且使徒保罗不仅说过一次,他曾经两次在谈到家庭方面的教导时,说了这话。一次是他对以弗所基督徒强调儿女和父母之间该如何相处,其中提到:“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另一次是他对歌罗西基督徒谈到基督徒的家庭责任时,指出:“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

“惹”这个词在书上多次出现,原文是激动、唤醒、刺激的意思,旧约多用于指一个人做不公义的事而导致对方被激怒。比如,哈拿曾因为不能生育而被丈夫以利加拿妾的恶言恶语而刺激。

“惹气”也并非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一个中心词,希腊原文是parorgizo,使另外一个人心中有怒气,即激愤的意思。使徒保罗还在罗马书中用过这个词指出上帝将会使用外邦人“触动”以色列民的“怒气”来挽救他们。

在使徒保罗时代,罗马帝国规定了“父权律例”,父亲对子女有绝对的权力,这种权力包括但不限于:将儿女视为自己的所有物,有权绝对儿女的生死,可以随心所欲地惩罚他们,甚至可以将他们卖为努力。而且无论儿女有多达的年龄,父亲都有权对他们做任何的处理和处决。

不仅如此,当时罗马帝国还普遍存在杀婴的陋习。普鲁塔克曾经在其著作《道德论丛》中指出,迦太基人“用自己的孩子献祭”,没有孩子的人还会从穷人的手中买孩子献祭,就像对待牲畜一样,一刀“割断小孩的咽喉”,而孩子的母亲竟然就站在一旁,“没有眼泪,也没有悲哀”。

在对待孩子极其残忍的时代,使徒保罗提出了“不要惹动儿女的气”这一教养孩童的原则,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意思说,即便有法律规定了父亲对儿女有绝对的权力,但是作为父亲的人,也不可以随意地对待他的儿女。

这样看来,其实使徒保罗是想要告诫父母,父母养育儿女的目的不是把儿女当成自己拥有的财产,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甚至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儿女是上帝托付给父母的产业,教养孩童实际上是要成为上帝忠心的管家,不要滥用管教的权柄,而是按照上帝的要求,怜悯与慈爱、公平和公正来对待儿女。比如,不能重视孩子的成绩超过孩子本身的健康、快乐等。

有的人可能会想我们已经不再罗马帝国时代了,也不可能会像当时的罗马人一样随意待子女,那如今这句教导该如何应用在我们的教育上?

虽然我们已经不再是罗马时代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否认的是,当今时代仍有多少父母把子女当成了自己的财产和所有物呢?父母虽然不曾对子女动辄打骂,但是在辅导子女作业的时候又有多少耐心?“我怎么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我当年……”说出这样伤人话的父母也是大有人在的,不是吗?不公平的责罚、不合理的对待、不如意的苛责、粗暴武断的对待、随意的挑剔……这些都是时有发生的。甚至有的父母故意说一些刺激子女的话、贬低子女的话,以此想要“激励”孩子,让他们奋发图强。

甚至在当今时代,我们又看到多少父母以“卷王”的心态折磨子女的性情,以致抑郁症、躁郁症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低龄化,甚至不少孩子自杀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相信上帝看到这样的消息更是异常心痛的。

因此,使徒保罗说,不要这样做,不要忽视孩子的心情,忽视他们的需要和感受,这样的做法都会让儿女沮丧愤怒,甚至灰心意冷,造成了我们都不想要看到的结果。

我们是怎样被上帝以慈爱、怜悯、宽容和恩慈对待的,也要怎样对待我们的子女。这才是上帝对父母的期待。

当然,我们在管教子女的时候,当他们做错事情违背了真理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警戒他们,并且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保罗也说“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只是我们需要注意我们管教的方式,不可以以激怒他们的方式来施行管教。

耶稣是非常重看孩子的,也夸赞说孩子的单纯。而做父母的,应该效法基督的榜样,不轻视孩子,不责怪他们不懂事,而是教导他们改变和成长。其实耶稣也是这样教导门徒的。起初跟随耶稣的门徒也是什么都不懂,但是耶稣从来都没有轻视他们、责怪他们,而是一点一点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点一点教会他们福音是怎样的,如何传福音等等。

有时,耶稣即便教了他们,他们也不懂是什么意思。但耶稣从来都没有放弃他们,直到被卖、被审、被钉十字架前,还一直安慰他们,给他们洗脚,并爱他们到底,尽管耶稣已经痛苦得要死了。

做父母的,当默想基督的样式,如此舍己地爱自己的子女。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Tyler Nix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