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父母常忽视的两个方面:赞美和管教

作者: 蒙允转载 大维的麦子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4年07月09日 07:06 |
播放

养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系统。

所谓复杂系统,就是无法用简单的一个方法,就能达到目的。

比如,日常中我们经常说,要适当赞美孩子,也要适当管教孩子。

可是这两个方面,却是很多家长常常忽略的。

赞美要做二级反馈,也要按需分配

中国文化讲究谦逊,所以生怕夸奖孩子多了,容易让他骄傲。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不是夸奖多了,而是太少了。

有的家长自认为很会夸奖赞美孩子。

孩子弹了一首曲子,一家人拍手叫好,不停夸奖赞美。

第二次孩子又弹了一遍,一家人接着拍手赞美,孩子不以为然,因为他自己知道很多地方都弹错了。

第三次,孩子已经对于这样的赞美无动于衷,甚至觉得自己明明做的不好,是否配得这样的赞美。

你看,一个简简单单的赞美,也需要很多思考的地方。

所以好的赞美,要做二级反馈。

什么意思呢?

比如当孩子没有在父母的要求下去弹琴了,这时的赞美就很关键。

一定不要简简单单的夸孩子。

而是要告诉他:你知道你表现了什么品质吗?这叫自律。

孩子不仅获得了鼓励,还明白了什么是自律。

日后他也会为了让自己表现的更加自律,而自发去弹琴。

正确的赞美,一定要具体,且要按照孩子的天赋去赞美。

也就是按需分配。

比如,有的孩子比较内向,说明他的心思比较细腻,那你就要赞美他的细节,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充盈。

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说明他需要更加具备力量的鼓励,你就可以赞美他的勇气或信心,让其更加有力量。

总之,作为父母,要看到自己孩子的天赋,朝着天赋去赞美,按需分配,才能真的让赞美发挥功效。

如果赞美是一个线段的一头,另一头就是管教。

管教的关键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

很多父母,以为管教就是批评,甚至是辱骂、殴打。

这些都不是管教。

管教的方式虽然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每个家庭都要有管教的边界。

那就是:有原则、即时性、关联性。

有原则是父母最容易误解的关键边界。

为什么?

因为我们大人很容易上纲上线。

比如很多父母说,绝对不能容忍孩子撒谎。

但是试问我们自己,谁没撒过谎呢。

如果一味的批评,孩子也许不再撒谎,但是他以后慢慢的也不会打开心扉,跟父母交流了。

这不是真的有原则。

有原则,一定是灵活的。

比如我们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撒谎的原因,根据原因再和孩子沟通交流。

告诉他,因为这次的特殊原因,爸爸妈妈可以原谅你,但是以后一定要事先跟爸妈讲,不能用撒谎来隐瞒事实。

孩子既学会了尊重父母,也理解了不能撒谎的原则。

除此之外,即时性就是要在孩子犯错的当下去纠正,决不能马后炮。

这时候孩子容易不知所以,怎么父母突然就对我发火了。

这样孩子既没有理解被管教的原因,也没有学会犯错后如何改正。

因为他忘记了犯错和管教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应的,就是关联性。

比如孩子玩手机超时了,作为惩罚,下次要减少他玩手机的时间,可是我们却罚他抄写课文。

这两件事是无关的,我们不能用A的错误,去用B的结果去管教。

同样也会让管教失去效果。

除了有原则、即时性、关联性3个管教的原则外。

还有很多父母,做了错误的管教。

比如当着大庭广众辱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

还比如,父母的意见不一致,导致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甚至有的孩子还会钻空子,一边向妈妈撒娇,一边讨好爸爸,自己坐享渔翁之利。

再比如,有的家长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工作中受挫了,回来就向孩子发火,导致孩子蒙受不白的冤屈。

说了这么多,其实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很好的施行管教,就是因为我们站在权利的制高点上,对孩子颐指气使。

可是,孩子不是员工,他不需要用利益绑架,也不需要用惩罚要挟。

他要的是父母的爱,而尊重是最基础的爱。

正确的管教,首先是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表达。

孩子也是人,他有他做事的原因,也有他伤心难过的情绪。

父母如果能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就会跟孩子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

这时的管教,更像是契约,是一种合作,而不是对抗或者顺从。

赞美和管教是父母经常提到的教育方式。

可是知道未必做到,也唯有做到,才是真正的知道。

关键是,我们有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而其中被我们忽略的内容,恰恰的教育孩子的关键。

赞美要做二级反馈,也要按需分配,让赞美发挥真实的功效。

管教的关键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建立家庭合作的氛围。

如果我们学会了赞美和管教,相信跟孩子的沟通,将会畅通无阻。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sierraelegance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