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观察和思考|后疫情时代小组化牧养重要性加强 如何更好塑造健康信徒和健康教会?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7月19日 11:35 |
播放

后疫情时代,教会的活力与发展是令人堪忧的,在聚会层面上所遭遇的“双暂停”与“大堂聚会模式的暂别”成为了如今教会面临的真实处境。但凡事的发生都有上帝的美意,如果教会牧者在这样的处境下,能够恢复对小组牧养的执行力并提高对教会健康结构洞察力,那么小组牧养的复兴势必会缓解艰难发展的燃眉之急。

“小组牧养”的历史回溯

“小组牧养”不是近现代才出来的用语,在新约中,耶稣便是小组牧养的先驱。这意味着,教会的小组牧养有几千年的历史。

历史上,小组牧养这个教会传统的消失,源于中世纪天主教教宗的得势。当时教宗越是独揽大权,越是不想有人同工的情况就越严重,当时教会的内部也满是伤痛。如今的基督教会若想恢复初代教会的能力和荣耀,就必须从恢复小组事工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位基督教领袖无论他多么努力地摆上自己,如果他只是一个人在为主努力地工作,那结果注定是精疲力竭。“1”这个数字无论乘上多少次方,都是“1”。而数字“2”每多一次方,数字就会大一级,同样,一个教会里面,如果一起同工的人越多,数量就会像等级数那样发展。小组牧养特点之一也正是如此。

关于小组牧养的缘起,一位基督教学者L弟兄说:“从圣经依据上看,旧约里,最早的小组应该就是家庭单位,上帝通过家庭这种小组形式完成祂的旨意。例如挪亚一家八口,上帝通过这个家庭向那个世代的人显明何为义人。神也透过这个家庭小组,与祂的百姓订立盟约。后来,以色列人出埃及,神以小组为架构建立了以色列新的形态,有十人一组、五十人一组、一百人一组、一千人一组,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小组里得到比较好的关照。到了新约,耶稣带领的十二门徒就是最典型的小组。他们有三年多的时间,天天在一起,吃喝住行,形影不离。”

初期教会,在人数激增的情况下,很快就有了小组聚会形式。因为单靠大型聚会,几千人是明显不能同时满足的。所以就发展出,大聚会和小组聚会相辅相成的模式。他们会在圣殿一起聚会,也会分成小组在家中擘饼。他们即在大聚会中保持合一,也在小组中获得更亲密的团契生活。

当下国内不同牧者对小组牧养的态度和思考

虽然许多教会的牧师们常听到小组牧养的内容,也有很多牧者正在做小组化牧养,但不同牧者对待小组牧养和小组事工的实践和推动又持有不同的观念与态度。

有的牧者认为,教会由大堂聚会转型到小组聚会很不容易,小组牧养往往很难推动下去;有的牧者认为,小组牧养我们一直在做,可是一两年以后,很多小组开始人数萎缩,不得不把几个小组合并后在一起,但小组发展仍旧止步不前;有的牧者则是将小组事工做的势如破竹,人数倍增。

在数字媒体资讯的时代,信息不再是只有牧者一个人先知道,然后分享给大家的模式,而是要与所有人共享。一切都交给主任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教会牧者学会以同心合一的小组结构来运行教会,小组牧养的必要性就会越来越高。

关于发展小组牧养事工遇到的挑战,华南的一位牧者谈到说,在发展小组牧养的三年时间里,他自己看到整个转型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比如,对小组长的选拔上和小组课程的实践与落地上,牧者就需要做很多功课,有的时候因看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能力,就选他做组长,但是却忽视了做小组长的一个要素,那就是要有善于与组员建立关系的亲和力,不然他后期会很艰难。另外就是牧者需要培养组长,最好的形式就是观察他们做,随后给与他们建议和一起祷告的陪伴,这样小组长不会只是停留在方法论的层面,而是可以感受到从牧者而来的信任、鼓励与扶持,这样可以一起进步与成长。

来自中南的一位牧者指出,小组化牧养需采用双轨制化的模式,即小组化聚会与门训的有机结合。当一个教会能够把门徒训练做得足够好,教会的小组事工才能相应做得好。小组牧养是牧养所有人的一个平台,而门徒训练是透过牧养有事奉主心志的人,最后使他们成为主的工人。他认为,一个教会没有门徒训练,这个教会是没有品质的教会。在牧养轨道上,一个教会能够做到1:1,即一个人照顾到一个人的程度,这是很衡量教会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同时他也提到说,推动落地小组化牧养时,牧者尽量不要随意改动小组学习的教材,也不要追求小组人数上太快的成长,要做好小组事工的顶层设计,分层牧养体系。牧者、组长需要成为小组课程实践的推动者与参与者。牧者需要提供现场教学的机会,给与小组长彼此扶持和互相帮助的机会。然后让更多的小组长和信徒之后来复制这个模式,教会的小组事工就能够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华东一位牧者认为,小组牧养是实现精细化牧养的一种途径,当大型教会开始不再注重建立华丽的教堂,而是把精力放在牧养上,教会不能只是提供垂直性讲道,教会牧者需更加注重于精细化牧养。他认为,牧师主要职责是负责训练教会所有的组长们,而主日礼拜则有小组长负责牧养,牧师会在所有的小组里面巡回。其意义在于,牧者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小组长们都训练出来;而同时教会又没有丢掉对信徒的牧养,牧师依然可以在不同小组里面做巡回和顾问。这样精细化牧养可以很好地应对以后的冲击和威胁。

精细化牧养还需要注重多元化牧养,教会的小组可以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比如,按年龄分的老年小组、青年小组等,按服事类型分赞美敬拜小组、厨房事奉小组等。聚会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比如敬拜赞美会、祷告会、见面会、聚餐、郊游等。

小组对塑造健康信徒和健康教会的重要性

史蒂夫·索戈伦说:“小组成员属灵生命的闪耀光彩,是照亮黑暗地区的潜在之灯。”拥有健全的信徒,乃是神对这个世代的一大祝福。有些教会很像医院,因为今日教会有许多会友身心不健康。这有一个显著的原因,就是宗教的知识不能跟宗教经验同步并进,导致教会发生像神秘主义与宗教狂热这样的问题出现,这两者在教会中非常猖撅,大多数教会活跃的会友往往表显无知的热心。

吴正贤牧师在他的《爱的教会论》这本书里说到:“16世纪是宗教的改革,18世纪是灵性的改革,而21世纪是迎来了教会结构性改革的时代。现代教会结构的本身,将会影响信徒们如何实践他们的信仰,因为敬拜意识是可以左右生活形态的信仰核心。当教会启用家庭形态的来做小组聚会与牧养,并与小组事工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教会结构促进大家全力投入到拯救灵魂的事工之中,将所听到的真理和所被呼召要做的事奉本身相结合。一个教会会有不同的牧区和分堂、分会的体系,当把这些转换为以布道为中心的体系,这样教会会来到很快速的发展。”

教会需要积极地做有质量的小组牧养和门徒训练,与此同时,教会还需要积极搭建不同的小组事工。在小组牧养中,牧者一定可以发现在那些在小组中信仰越发坚固,又具备各样不同恩赐的组员,教会的牧者可以再次划分出不同的小组事工。比如,祷告医治小组,教导小组,福传小组,婚恋辅导小组,社会公益小组等等。这样可以更好的事奉到这个时代不同人群的需要。

牧者需要鼓励组长们,以多样的方式接触到非信徒,在门徒训练的时候,一起讨论拯救灵魂的策略与方法。让小组不是以单方面接受教会爱与安慰,而是让有热情的小组长接受挑战,组长可以带着1-2个家庭开拓新的小组。若是小组可以不执着于会友之间的交通,而是对失丧的灵魂有负担,这样的小组越多,教会也就越健康,越灵活。”

结语:

教会不应失去拯救灵魂的热情,否则门徒训练和小组牧养的结合就会出现问题。教会的牧者和组长们要在拯救灵魂的热情和意识达成共识,并且很好的带领组员同样建立对未信之人怜悯与负担。

没有完美的教会,但要有努力建造合上帝心意教会的心志。真理是不变的,但牧养方法可以不断地通过学习迎来更新与改变,这样才能够在人们的注意力被世俗文化占据的时代,为主赢得更多的灵魂,让教会成为这个世界的盼望。

 

注:《爱的教会论》/吴正贤/校园书房/ISBN 978-986198530-5
《基督荣耀的身体》/凯波尔/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9789579995108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