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常能从各种媒体上,看到埃及的基督徒惨遭宗教极端主义残杀、绑架的事。有些人感到疑惑,以穆斯林为主的埃及,为何还有基督徒呢?其实埃及不仅有不少肢体,更是普世教会中的重要一员。
福音在埃及传播可追溯到使徒时代。大约公元50年,《马可福音》的作者使徒马可来到埃及传扬福音。马可虽然不是第一个在埃及宣教的使徒(奋锐党西门在此之前到过埃及),但却是对埃及福音事工影响最大的使徒。马可在亚历山大等地宣教,并在亚历山大建立了埃及第一家教会——亚历山大教会。她们使用通行的科普特语,形成了科普特教会。她们认为这正应了“当那日,在埃及地中必有为耶和华筑的一座坛。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为耶和华立的一根柱。”(赛19:19)
公元68年,马可在亚历山大殉道,但正如古代教父德尔图良所言“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殉道者的血所流经的地方是教会成长的地方。”马可殉道后,福音在埃及迅速传播,信徒大量增加,亚历山大教会一跃成为早期基督教五大教会之一。在教父时代,亚历山大教会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神学家,如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奥利金等。隐修制度也是亚历山大教会的传统,基督教第一个修道者和修道院就诞生于此。此外,他们重视对《圣经》的抄写,从而使不少古代抄本得以保存至今。
按照不少历史书记述,公元431年以弗所会议后,君士坦丁堡教区的修道士优提克斯提出基督只有神性,其人性已经融合于神性之中的一性论教义。此教义在埃及等地受到普遍拥护,这些地区的一性论派反对正统教会关于基督一位二性的教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教会于公元451年召开迦克墩会议,制定《迦克敦信经》,正式确定基督一位二性的教义,主张一性论的埃及教会被视为异端,因而被逐出正统教会。从此,埃及教会与正统教会分离,形成独立的一性论教派。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年的裁决确实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科普特教会并未持异端的一性论教义,而是认为耶稣基督的人性和神性不可分也不可混,二者和谐统一,这是符合正统的。在天主教的拉特兰会议中已经确定不属于异端了,而在九十年代已经与东正教达成共识,因此埃及的科普特教会并非异端,而是普世教会的一份子。
公元639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伊斯兰教开始在埃及传播。穆斯林称埃及人为科普特人(Copts;意即是埃及人),埃及教会也从此被称作科普特教会。穆斯林政府尽管容许“有经人”(指认信讨拉特(摩西五经)、引支勒(福音书)的犹太人与基督徒)存在,但对他们收取赋税。有些不想交税的“有经人”因此成为成为穆斯林。后来随着某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埃及的基督徒遭到打压,而日渐减少。但仍有不少人在严酷的环境下坚守主的道,在神的保守下,科普特教会始终在埃及屹立。而在当代,随着埃及国内局势动荡,担心受到逼迫的基督徒,一批批地远走海外,在欧美等地建立科普特教会。
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演变,科普特教-会形成了独特的科普特礼仪。在敬拜仪式中,大都采用古科普特文(现在有些地区也使用阿拉伯文)。所使用的历法亦与其它教会不同,他们以公元284年8月29日为纪元之始,目的在于纪念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时期教会所遭受的迫害及悼念无数坚守主道而牺牲的殉道士。科普特历法至今仍是埃及农民耕作节期的参考年历。此外,科普特教会相当重视禁食,一年365天中有210天以上必须禁食。斋戒时期,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不能进食,晚餐仅能食用蔬果。最长的斋戒期应属大斋戒期,大斋戒期长达四十天,以纪念并效法耶稣基督传道前的旷野时期。
科普特教-会实行主教制,最高主教为宗主教,宗主教座堂设在亚历山大。宗主教之下有15位总主教、28位主教和上千名神父及修士。在埃及,科普特教会至今仍是基督教各派中最大的教会,共有成员842万,其中信徒456万,教堂1380间,占到埃及基督徒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今天,科普特教会已成为普世教协(WCC)的一员,致力与其它教派(如:更正教、天主教、东正教)的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科普特教-会在中国也有聚会点,主要是一些来华工作、生活的阿拉伯人。但也有部分国人出于好奇、仰慕,而成为其教会的一员。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