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有人离开世界时基督徒该如何安慰?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12月20日 16:11 |
播放

死亡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这一年听见太多关于死亡的消息,身边也有一些熟悉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一个主内属灵的姐姐刚检查出来得了癌症,今年十二月初就永远的离开了。不知道为什么患癌症的人好像越来越多,总会接到微信说:“温良弟兄,某位弟兄得癌症了请为他祷告”,或许人惧怕癌症,其实是因为惧怕死亡。

我们不希望死亡的来临,但死亡却始终萦绕在周围。有些时候我会莫名地感谢有死亡的存在,因为它的存在会不断提醒我要珍惜有限的时间,同时也让所有艰难的终点看着并不那么遥远。但尽管如此,我依然不喜欢死亡的存在。

无论是否喜欢,我们依然会面对死亡这件事,当我们面对周围有人离开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在我上大学时,教会里有一家人出车祸离开了世界,因为晚上开车从路口上主道,后面的大货车没看见,直接撞上了,老母亲、儿子、女儿、外孙子全都当即去世。也许对于全世界来讲,这只是众多事故中的一个,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讲却是致命的打击,经营了几十年的家庭一下就破碎了。

逝者已去,活着的人却很艰难。在那之后教会里就开始有些风言风语,说:“这一家人也不知道在背后做了什么事情,所以遭到了神如此的惩罚”,“我早就觉得他们有些行为不端正,这下神总算审判了”等等。前两年有一个姊妹家的孩子忽然一阵抽搐,然后被父母送到医院抢救,不过几个小时之后就去世了。在孩子的葬礼上,就有些弟兄姐妹说:“我就觉得孩子的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最终孩子被上帝带走了”,“这家人究竟做了什么,被上帝这么严厉的管教?”......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4:3-4说:“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对于别人的遭遇,我们往往只是一个旁观者,唯有上帝知道事情真实的原因,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人的一些遭遇就做出判断,这本身就失去了对他人的尊重。

另外我们也要尊重死者家属的悲伤情绪,我之前见过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有一个传道人的母亲去世了,当时就有信徒对这个传道人说:“弟兄,你不能悲伤,因为你常常讲要喜乐,所以当你亲人离开的时候你也要喜乐,这样就能给别人带来好的见证。”亲人离开世界,还不让人有悲伤的权利,这是怎样的一种残忍呢?

其实很多人依然有这样的思维,认为基督徒如果在葬礼上哭就不属灵、不得胜。的确,基督徒的死亡和非基督徒的死亡有着本质的不同,基督徒的死亡乃是通往永恒的一个途径,拥有盼望和喜乐。但我们也必须要体恤人情绪方面的软弱,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所以当亲人离开的时候,有情感的波澜这本身是正常的表现。

在圣经中也可以清晰看见,主耶稣也曾为拉撒路哭泣,并且圣经很多诗篇中也曾记载了人情感的流露。可见,人的情感并不是软弱的代表,而是一种人性的证明,如果当挚爱的亲人离开,自己情感方面没有一丝变化,这岂不可怕么?作为周围的人,不是要劝勉对方不要悲伤,乃是要让他将悲伤的情感发泄出来,这本身对他是有益处的事情。

对于一个失去亲人者,我们该如何基于帮助呢?圣经中曾记载过约伯的朋友,其中让我尤为感动的一段记载是:“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认不出他来,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保罗也曾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可见给予对方最好的帮助方式就是陪伴,这种陪伴并不需要更多语言,只需要默默的与他同行一段路,这就是对对方最大的鼓励。

没有人喜欢死亡,死亡却一直存在,但神却已经胜过了死亡和阴间的权势,并且也让信他之人脱离了死亡的束缚。因此,愿我们在基督里长存喜乐和盼望面对生命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安慰之子带给别人祝福。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