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石衡潭:城市教会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四)

作者: 石衡潭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09月04日 16:00 |
播放
 四、城市教会在当代中国社会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基督教原则与现代社会观念之间的冲突
 
    1. 基督教伦理原则与职场竞争规则的冲突 
 
    一些信徒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规则与基督教原则的矛盾。有个做汽车销售的年轻基督徒说,干他们这一行,常常需要漫天撒谎,把商品吹得天花乱坠,才可能使人掏钱买你的东西,但他觉得这有悖于基督教的伦理原则,不愿意这样做;即使偶尔这样做了,心里也会很难受。这样,他的销售业绩常常不如自己的同事,总是勉强过关,为此,他心里也常常挣扎和矛盾。他仍然感谢神,能够让他坚持下来,而不至于出局。 有个在书画店工作的基督徒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相对于汽车,书画的价值更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更得靠人的一张嘴来捧来吹。而且情况常常是:你说的越实在,就越没有人信;反之,你吹得越玄乎,却越有人愿意掏钱。 他常常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还有一些经营公司的基督徒所遇到的困惑更大,他们内心的挣扎也更强烈。有的白天不得已做一些违心的事,晚上又痛苦地忏悔。但似乎还没有找到根本解决之道。如一位做建筑的基督教就说,在他们这一行吃回扣几乎成为公开的秘密或者行规,不这样干几乎干不成事情,即使你能够保证自己不拿,但别人要时你却不能不给。他也常常为此而感到烦恼。这些情况,在教会也很难得到实际的帮助与指导。 
 
    2. 文化、休闲与娱乐生活方式上的差别 
 
    有的信徒兴趣比较狭窄,除了圣经和基督教的书籍外,不爱读其它的书;除了基督教的教堂外,不愿去其它宗教的殿堂庙宇,哪怕是名胜古迹、文物单位;除了传福音外,没有别的目标和追求。所以,有的信徒去了大同,可能不会想到去看一下云岗石窟;有的信徒上了五台山,不一定会进一家寺庙。有的信徒不愿意出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也不会唱那些男欢女爱的歌曲,而在职业生活中,却可能要与这些打交道。这也使他们感到难堪。有个男信徒就遭遇过这样的尴尬。他陪老板和同事去唱卡拉OK,却发现那些歌他一个也不会唱,只有枯坐在那里,心里很难受。 
 
   (二)恋爱婚姻和家庭中所存在的问题 
 
   前面说过,目前,城市教会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机会还不是很多,教会生活主要存在体现于私人生活领域,而恋爱婚姻家庭是一个最主要、最密切的私人生活空间。在这一空间,一个人从思想信仰到生活小节都要与另一人或几个人进行长期的、直接的、不容回避的接触、相遇、碰撞、磨合,而信仰是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它主导一个人的方向与目标,整合一个人的全部生活,所以,信徒在这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比较多比较大比较复杂,也比较容易突显出来。
 
   1. 在城市教会中,普遍存在大龄未婚青年信徒现象。  
 
   由于强调信与不信的分别,强调信者与不信者不能同负一轭,所以,信徒一般不会在信徒之外寻找自己的婚恋对象,而把目光投放在教会之内。但在教会的范围之内,可供选择的范围相对比较小:教会的规模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在一些小教会尤其如此,而且一个信徒在一个教会中能够真正认识和有所交流的异性是有限的。所以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信徒找不到或者说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这一问题对女信徒尤显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这样一些原因造成的。首先,前面说过,中国城市教会的大部分信徒仍然为女性,自然,女信徒要全部在信徒内寻找婚恋对象是比较困难的。其次,教会的这样一些固定观念也影响到他们的择偶。按照传统教会婚姻家庭观念:男人是女人的头,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丈夫是一家的领导者、施爱者、保护者、供应者。所以,一般女信徒都希望找一个在信仰方面比自己成熟坚定的男信徒,而不太愿意找信仰上比自己更幼稚的,更不大会找那些还不信的。而实际情况却是:中国的信徒不仅以女性为主体,而且在信仰素质上也是女性普遍比男性高。她们按照这种模式去寻找对象的话,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说一个男信徒还常常会想通过转化一个不信的女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一个成熟的女信徒就很少会以这种方式去发现意中人。第三,女信徒一般比男信徒对教会的事工更积极、更热心,他们在教会中担任义工的也远比男信徒多。教会各项事工占据了她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她们很少有时间去认真考虑和安排自己的事情,也很少有接触其它异性的机会。这些都增加了她们婚恋方面的难度。 
 
    2.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恋爱往往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不少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一些信徒在与非信徒谈恋爱时面临很多的困惑和烦恼,承受巨大的痛苦与压力。有的结局完满,也有的以分手告终。有一个从事酒店业的男信徒说,他与女友相处了3年,这期间他一直给她传福音,但她却没有感动。  他觉得他们这样继续下去没有意义,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最后决定分手。此男信徒是自己依照信仰原则做出这样的抉择,他能够比较理性地承当这种抉择所产生的后果。还有人则是感到了环境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屈从或隐忍。如有个女新教徒与一个天主教徒相爱,却遭到了她周围信徒的质疑与反对。他们认为此天主教徒的信仰不纯正,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他们不应该结合。这使该女信徒陷入巨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她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个女信徒,与一个非信徒的男友相恋了6年,男友却一直不信,也不愿意上教会。 
 
    他认为妇女和老人可以信教去教会,而作为男人没有这个必要。该女信徒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与男友谈此事,也没有就婚嫁问题做出最后的决定。类似的境遇和情况在城市教会中很多。 
 
    同样,信徒之间谈恋爱又往往会遭遇到来自不信的家庭和环境的阻挠与压力。有对信徒情侣非常相爱,但女方父母却因为信仰的原因而不看好女儿所选择的对象,强烈反对,并采取多种方式来阻拦他们。这令此女信徒处于非常痛苦的境地,既不愿违背父母的旨意,又不能放弃对男友的感情。她只能向神祈求,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改变父母的想法。 
 
    3. 在由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组成的家庭中也存在诸多的磨擦和矛盾。 
 
    在信徒与非信徒组成的家庭中,一般都能够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但有些家庭也会因信仰问题或相关问题而产生一些磨擦和矛盾。这种情况似乎难以完全避免,直到另一方皈依为止。某女士是回民,是家里唯一的基督徒,所以,被家人和亲戚视为背叛者,平时常常受到他们的批评和攻击,但她都忍让过来了,也无怨无悔。从实际情况看,这种直接由信仰不同造成的冲突还不多,磨擦主要产生于对日常生活的安排与支配。如金钱,作为信徒的一方要做十一奉献,而非信徒的另一方则认为没有必要或者嫌奉献太多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因此不愿意或者予以反对。又如时间,作为信徒的一方要坚持每周做礼拜,有的还要参加周间的查经;作为非信徒的另一方就会嫌对方陪自己的时间少了,干家里的事少了,从而心生不满和埋怨。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有个非信徒妻子甚至认为丈夫在信主之后不像从前那样爱自己了,自己的家庭也不如以前那样幸福了。  还有的因生活观念不同而产生矛盾。  如有个老年女信徒主要是因儿子吸毒无药可治而最终寻找到教会的,她也将儿子的事情向教会叙说,寻求神的医治和大家的帮助,但却引发了丈夫和儿子愤怒,他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她把事情抖露出去了,使他们失了脸面。她也为此十分痛苦和烦恼。
 
    (三)宗派问题、管理与牧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会似乎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派,但实际上存在着无宗派的宗派现象。中国的宗派一般没有自己独特固定的教义宣称、组织原则和敬拜礼仪,没有明确的主体意识,而是由于年龄、文化、职业、地域、环境等种种主客观因素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差异主要不在于教义方面的偏重或者某些特定礼仪的固守,而在于因主客观因素而造成的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尽一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很不一样,所以,宗派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可以说,一地一教会,一教会一面貌。  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教会,特别是城市教会可以分为建制内教会与建制外教会这两种形式,而城市的基督徒也可以分为建制内的与建制外的两种。  
 
    建制内外教会与建制内外基督徒这两组概念的外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关系或者更复杂的关系。  即参加建制内教会活动的不一定是建制内基督徒,反之,也一样,建制外基督徒也不一定都参加建制外教会活动。  一段时期被广泛关注的“文化基督徒”实际上就是一种建制外的基督徒。  关于“文化基督徒”,学术界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目前也莫衷一是。  我不想介入这一纷争,这里暂时采用陈村富先生的比较中性而简便的描述,即研究基督教的中国内地学者。只是将其外延稍稍加以扩展,还包括一些在读的将来有志于基督教研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从事宗教文化国际交流的人士。  如果细分的话,文化基督徒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把基督教当作学术来进行研究者;二是主观上认信基督教但没有接受过认信仪式和参加教会生活者;三是接受过认信仪式而不参加教会生活者;四是接受过认信仪式并且参加教会生活者。  这四种人在人数上呈倒金字塔形,即第一种人是最多的,而第四种人是最少的。广义的文化基督徒包括这四类,狭义的文化基督徒只指后两类。  这里所说的是指狭义的文化基督徒。  他们实际上已经构成城市基督教中的一个特殊派别,他们的信仰生活也形成城市基督教中的一种特殊样式。他们本身没有明确而严格的组织(主要针对第三种人而言,因第四种人人数太少,代表性不强),他们与建制内教会有着不同程度的疏离和隔阂,他们主要以其学术和思想对教会和社会发挥独特的作用。  他们与建制内教会的真正协调与结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其它如市民教会、民工教会、专业人士教会,它们彼此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沟通交流协作合一等问题。  目前,它们大都处于各自为阵,互不相关的境况中,所以,还相安无事,但如果有更多的接触,则不能避免会有所龃龉和纷争。  特别是某些团契和个人的宗派意识与独断思想、作风相联系的时候,这种负面作用会更容易体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团契和个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灵性上的骄傲,即认为自己教会是最好的,自己是最虔诚的,比别的教会和别人更爱上帝;认为本团契和自己对圣经的理解是最正确的,并且掌握了全部的真理,而别人和其它教会都是混乱迷误,都在曲解圣经。  近些年来,就有一些人宣称他们揭开了圣经的奥秘,他们不需要参考任何数据,也不需要借助任何书籍,就能够把整本圣经讲解得清楚明白。  这种灵性上的极端骄傲可能只是一个特例,但在教会之中和个人身上具有这种倾向的却并不是绝无仅有。  这种灵性上的骄傲难免会造成一些不和谐与矛盾,即使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其隐患是始终存在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经过西方那种自由民主人权观念长期洗礼的社会,尤其要对之予以重视和保持一定的警惕,无论教内和教外。  城市教会的某些牧师和传道人由于种种的原因,对城市生活的特征,对城市信徒的特征,对城市人所面临的压力与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所以,出现了一些盲点或不当。在教会生活的安排上,有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生活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缺乏严格的时间观念,有时活动过于频繁,有时随意拖延时间,让人产生厌烦和倦怠,特别是对慕道友和初信者。在所传讲的信息上,有的信息单一,知识含量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信徒知识和灵性上的需要,也不能解决信徒生活实际中最关切的问题;有的在内容的把握上,倚重倚轻,涵括性不够,仅仅考虑了一部分人,而忽略了另一部分人。 
 
     在对圣经的诠释运用上,有的过于拘泥和狭隘,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去太远,超过了人们所能认识和接受的程度。在教会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两会组织,多少年都不换届;有的没有基本的规章制度,或者有章不依;有的没有合理的议事规则和程序,缺乏民主管理意识,什么事情都一人说了算;有的老牧师不敢或不愿意使用新人,不给年轻传道人以讲道的机会,有的甚至连青年聚会也把住不放,使得一些年轻传道人心灰意冷,有的则干脆离开了教会。在对信徒牧养方面,有的大放羊,对信徒缺乏关心与了解,不能提供实际指导;有的对信徒的生活介入过深,使信徒心理上产生压迫感,同样效果不佳。这些都给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样的教会内部会出现混乱和纷争,教会成员也会减少和流失,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信徒。
 
    (四)教会的女性化现象
 
    前面谈到中国城市教会女性多的面貌没有得到明显的变化,只是比农村教会略好一点。  城市教会女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女信徒占大多数,女义工承担教会大部分工作,女牧师、女传道人占有相当比重。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妇女爱神爱教,积极追求,自尊自强,多做神工,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的限制和圣经以及基督教会传统有关教导和规定的影响,有时候她们可能会力不从心,有时候会有迷茫与迷惑。这使她们难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也使教会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受到一些影响。  
在一些以女性为主导的教会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礼拜不够刚健有力,不够激动人心。  有些教会从主持到证道,从唱诗到祷告,几乎全由女性带领或者为主导。主持的力度和激情不够,难以激发信众的感情和情绪,使他们进入火热敬拜氛围之中;证道的内容见证有余,而理性与逻辑的分析不足,难以使人完全进入圣经的真理之内;唱诗与祷告也常常缺乏振奋人心的效果。在久居此教会的信徒可能习以为常,但对于初来乍到的慕道友(特别是男性),在参加礼拜之后,心里可能就有欠然或者不解渴的感觉。 二是教会的发展比较缓慢。女性开拓精神较男性为弱,在许多事务上,不像男性那样坚毅果敢,勇往直前,而比较思前顾后,患得患失,这样可能失去很多好的发展机会。一般来说,以女性为主导的教会发展不太快,多致力于维持。  这种教会也多发展女信徒,对男性的吸纳不足。  这样也导致女多男少的进一步循环。  三是内部比较容易产生矛盾。女性的心胸不如男性那么阔大,遇事沉不住气,容易马上爆发,也常常对小事斤斤计较、对不利于自己的人和事耿耿于怀。  这些特征也会表现在女信徒身上。  她们之间的矛盾不一定每次都公开表现出来,很有可能潜藏在心底,但这样仍然会对其个人和教会带来一定的损害。有个教会的女同工经常生病,除本身的身体条件不太好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内心的矛盾和郁结得不到解决所致。这些情况都对城市教会的健康发展不利,需要引起重视并找到解决之道。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