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观剧《我是余欢水》有感:当“胜过罪”成为惯性谎言,我们要如何真实地胜过罪?

作者: 大漠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4月30日 09:55 |
播放

正在热播的一部仅仅12集的网络电视剧《我是余欢水》,居然出人意料的火爆起来。接着,“人人都笑余欢水,人人都是余欢水”的大讨论便在网络中风生水起。

剧中的主角余欢水,并不是什么显赫人物,一无钱二无权,不过是茫茫人海里的一个小人物,不但没有光鲜亮丽的生活,反而在家庭、职场和朋友等环境的挤压之下,过着一种屈辱和胆小懦弱的生活。人生的磨难,完全抹去了他身上本应该有的棱角,退让与隐忍,成了他性格中的主要特征。即便他深爱的妻子对他也是冷脸相向,只因为忘记给上学的孩子买牛奶这么一件小事,也逼着正在吃饭的余欢水马上去买。余欢水尽管忍受着妻子的“虐待”,但最后也没挽回妻子对他的背叛,与前男友好上了。

可以说,余欢水就好像是处在生活夹缝中的一棵小草,虽说是活着,但这种活法实在是令人唏嘘,也让一部喜剧作品里氤氲出一种世态炎凉的色调。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在他的身上却出现了各种荒诞、逆袭、反转的人生的经历,让我们看见社会上那些虽是滑稽可笑的现象,居然却是人性的脆弱之点,让一个人的罪性全然裸露无遗。我们看到,家庭关系中的冷漠与失衡,社会给以“失败者”的各种冷眼,把懦弱胆小的余欢水包装成“抗癌斗士”背后的一串复杂的利益链。善与恶,黑与白,罪与非罪构成了一个幽默荒诞的故事,并由这个故事铺展开了一幅鲜活的人生百态图,观众在似笑非笑中品味出来的,不是生活上的某种甘甜,而是比酸甜苦辣更为复杂的那个滋味。

在最后这一集中,因其剧情的发展,让余欢水也“英雄”了一把,并让剧中主要人物聚在一起,余欢水因有“优盘证据”在手,逼迫他们讲出自己做过的最阴暗卑鄙的事情。于是,一场内心剖白开始了。

每个人在剖白自己阴暗事情的时候,不是因为一句谎言,就是因为一闪念的私心。余欢水首先说自己从来没拿过那个优盘,最后还坦白小时候父母离异,为阻止母亲与别人结婚就天天气她。还有剧中开始时车祸的事,本来是自己开的车,他居然撒谎说是朋友大壮开的车,导致大壮家人没有拿到补偿金。还有自己为了钱,欺骗所有人说自己得了癌症。接着,魏总坦白说我不想干是因为想另起炉灶,梁安妮坦白是她告诉余欢水厂房地址的,赵觉民承认证据优盘是自己拿的……

其实,正是这些人那些阴暗卑鄙的心理状态,才演绎交织出这部剧的整个故事。人性的真相也就在这个过程里被揭开,人的淋漓的罪性也在这荒诞的故事中被凸显出来。细思,人与社会的构成,都是每个人心里状态演绎出的各类事件,才叫这个世界斑驳繁复起来。

而人的心里状态,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信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很难袒露自己最阴暗卑鄙的那部分内容。不管是心中的一个闪念,还是一个私心和欲望,谁也不会或不敢把它告诉给别人。而这隐藏的部分,就是我们基督徒挂在嘴上的所谓“罪性”。也就是从这个层面,圣经才说每个人都是有罪的。

保罗说:“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行善的时候,就有恶缠着我。因为,按着我里面的人,我喜欢上帝的律,但我看出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内心的律交战,把我掳去,使我附从那肢体中罪的律。我真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必死的身体呢?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这样看来,一方面,我内心顺服上帝的律,另一方面,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罗7:21-25)

保罗是一位有信仰的基督徒,内心能有这样的挣扎和疼痛,说明信仰绝不是一条平坦之路,而是像基督那样,是一条背十字架的痛苦之路。只要是真的信仰,就会如同保罗这样始终处于与罪的角斗之中。

当然,像余欢水等人不会有这种挣扎和角斗之痛,有的只是一种疑问或是追问。在剧的结尾,暗示余欢水得到了爱情与事业的双赢,或者暗示还是一个人默默离开,似乎都没有答案。其实这种暗示是一个迷惘的暗示,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从艺术角度诠释,这只是一种表现手法,显得含蓄,给人留下思索的余地;从现实角度解读,就是一个永远都解不开死结。

其实,这样的处境是属于人类每一个人的,与身份地位及富贵贫贱无关,但却与罪性有关,都是各有各的苦难,而苦难往往是罪性的同义词。

很多基督徒当看到这个结局的时候,估计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的认为,走进信仰走进教会,依靠基督就什么都解决了。但事实上,我们这些走进信仰走进教会的人,难道就真的在罪上得到解脱了吗?保罗都难以解脱,始终处于罪与非罪的挣扎和疼痛状态,那么我们比保罗还保罗吗?

在教会里,我们经常说依靠基督胜过罪。可是,又有几个人经历过保罗那样的灵性体验呢?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是享受罪中之乐的,似乎我们也贪恋着犯罪带来的快感,对罪人而言,用圣经真理抵挡罪、尤其抵挡来自心灵的罪,如同去拿千元大钞跟十块钱做交换一样艰难。于是,“依靠基督胜过罪”,渐渐开始成为教会里一个常态性的谎言。

假如有一天,上帝的试炼临到,要我们个人像亚伯拉罕那样献上以撒,把我们所爱的送到摩利亚山的祭坛上献给神,我们有谁真的能做到吗?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