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武汉肺炎启示:认清风险,防患于未然

作者: 谨心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0年02月10日 08:58 |
播放

生在和平年代,以为生活原本就该如此岁月静好。但真相却是人生无常,充满各种未知的风险。我们需要认清这一点,时刻保持警觉,并采取实际行动,才能保护好自己和我们创造的幸福成果。

2002年底,一只来自广东野味市场的果子狸将SARS病毒传给了深圳一个厨师黄兴初。他出现了高烧不退、呼吸衰竭等症状。经过救治以后,黄杏初的症状得到缓解。

不久,所有接触过他的医护人员都出现了跟黄杏初当时一样的症状。虽然震惊,却没有引起重视。等到北京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SARS病毒才真正得到重视。仅仅几周,非典肆虐神州。

当时柴静做了一个“探寻事实真相”的节目——《非典阻击战》,播出后,有同行说“你们在制造恐慌”。时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说:“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时光荏苒。17年过去了,这17年里我们成功地举办了08年奥运会,举行了60周年、70周年国庆阅兵,建成了港澳珠大桥,开通了“天路”青藏铁路,将数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

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当年非典的痛似乎也随着时光过去了。日光之下无新事,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19年12月,在武汉首批41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中,有27人(66%)有过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暴露史。华南海鲜市场的环境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次疫情比起03年非典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没当成一回事儿,轻慢地调侃:

有人劝说父母长辈们带口罩,还挨长辈一顿打骂,甚至被扣上了不孝顺的罪名。

贵阳一女子不戴口罩硬闯商场,不仅拒绝工作人员的口罩,还恶语相向、拳打脚踢。还有更糟糕的是不但不戴口罩,还去买野味。

在疫情防控时期,依然有人无视政府禁令,不听劝告,不顾亲朋好友安危,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酒席。

还有麻将馆老板为了个人利益私自让自家茶馆开门营业,聚集多人打牌。

有人途经武汉回乡,心存侥幸,未采取自我隔离,导致与他密切接触的15人中有3人确诊。

对风险的轻慢往往出于两点:

1、无知。对风险无知,所以没有警觉性,无所畏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以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声称“人定胜天”。而这次武汉肺炎,是自然界再一次敲响警钟——人在自然面前是何等渺小。人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跟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是一种共生的状态,并非是他们的主宰。

人被感染,本质是与微生物共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了。而打破这种平衡的始作俑者是人自身。

因为无知,所以为所欲为。捕杀、购买、食用果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的人,也许对野生动物携带病毒这一点毫无意识。因为无知,所以对大自然如此轻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管人类如何发展,终究不过是苍茫大地上芸芸众生之一,还得敬畏天道,遵守自然法则,否则就会自取灭亡。而遵守法则的前提是要认识法则

2、心存侥幸。知道风险存在,但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疫期还办酒席、打麻将、不戴口罩、途经武汉却不按要求隔离的人也许会侥幸地认为03年非典时没有被感染,所以这次也不会。别人感染了,但自己不会感染。

侥幸是人的一种否认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非常原始、极端的自我防御机制。否认这件事或许会给自己造成不好的结局,以此来防御焦虑或其他不好的感受。

对于风险,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虽然一时的否认让自己暂时感觉良好,但因此对问题视而不见,实际是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中,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大,直至失控。

侥幸还是因为对风险的认识不客观不全面。

认识事物的规律与在现实中运用此规律,是密不可分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是因为仅仅是头脑里知道,并没有真正内化于自己的内心。

比如一些贪官,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地反腐,也有不少前车之鉴,但利欲熏心,心存侥幸,顶风作案。直到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才后悔莫及。又如很多人对健康毫不在意,直到得了重病才明白健康的宝贵。我一个闺蜜的爸爸是医生,常年抽烟喝酒。家人怎么让他戒烟戒酒都不听,觉得自己不可能得癌症。后来真得了肺癌,做了手术,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后,说戒就戒。因为,他这时才“真知道”了健康的对自己的重要性。

这两天有张图片刷爆了朋友圈:

而这次疫情,也让人们知道,能健康平安地活着,就是多么大的幸福。

但愿我们能从这次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不再让历史重演。也愿疫情早日结束。


原文刊载于“谨心与郁共舞”微信公众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