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十二公民》:一部没有女人的电影,阐述夫妻相处秘诀!

作者: 耶雅亿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19年12月06日 09:37 |
播放

在婚恋辅导中,牧者教导我们——不可以只听片面之词!多方了解真实情况再做出判断与推理。即使你百分之一百同情某一方,那一方也可能是最应该被归正的。换句话说,不要论断,不要定罪。

为阐述这个真理,雅亿推荐电影——《十二公民》。网上有免费版可以观看!

《十二公民》徐昂导演,何冰,韩童声,李光复等主演。包揽18届上海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男配五项大奖以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豆瓣评分8.3分。

故事梗概

故事始于一个谋杀案,一个凶手似乎已经很“清晰被定罪”的谋杀案。

嫌疑人是被某房地产商收养的儿子,人们口中的富二代。他涉嫌杀死的是他的生父——居住在北京的河南务工人员。据住在死者楼下的老头和住在死者街对面的妇女的口供,他们分别亲耳听见和亲眼看见了案发经过,并指认凶手就是富二代。检察院做出了存疑不起诉的决定,这一决议引发了社会激烈的讨论。

在一所法学院内,一群挂科学生补考的题目就是针对此案件开展一场模拟法庭,而12个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作为模拟法庭的陪审团。

家长们被带到上图的屋子展开讨论,只有一小时时间,但他们需要得出一致认为有罪或者无罪的结果。在第一次投票的时候,8号陪审员,却投了无罪。

一场“定不定罪”的舌战展开,奇迹也就此发生,讨论最后,12票全票通过同意无罪......他是如何做到的?

先来看看陪审团的成员们。

人物简介

1号陪审员,法学院助教,被派来负责组织,主持这次会议,理性思维,相信证据。

2号陪审员,数学教授,一副世界和平的陪笑脸

3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脾气火爆,重礼,讲究三纲五常,非理性

4号陪审员,富商,与1号陪审员类似,看重证据,理性

5号陪审员,曾被冤判入狱的社会不良人员,混过黑帮,现已从良

6号陪审员,一名急诊科医生,每天都面对着生与死

7号陪审员,学校小卖部老板,经常被学校领导呼来唤去,过着十分没有尊严的生活

8号陪审员,国家法院的检察官,全场第一次投票时唯一一个投无罪的人

9号陪审员,空巢老人,曾在文革期间被打入右派而被批斗

10号陪审员,一张嘴就是地道的京片子,市井小民,对外地人有歧视,屡次打断别人的话,毫无理性可言

11号陪审员,曾考法学院未果,现在是法学院保安,做事尽责,质朴

12号陪审员,保险职员,信念最不坚定的一位

12位陪审员来自12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层次的眼界,也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判断是非的标准,这些标准默默的影响着他们的判断。“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这句金玉良缘的逻辑是:在我们人类的自己眼里或许都是绝对正确的事情,但在实际上却十分荒诞。

刚开始,大家都想敷衍了事,但是8号陪审员在大家都不知道他身份的情况下,义正言辞提出自己的观点:“决定一个人该不该枪毙,这事儿不该吹毛求疵?往大了说,真关系到一个国家法律未来是否公正不该吹毛求疵?”

老话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茶余饭后的闲谈,以讹传讹的谈资,很容易就扭曲了上帝眼中看为客观的事实。对于“谁该死”的问题,我们老百姓经常在闲谈中不经调查、思考,妄下断语。那一刻,你轻而易举将他判为有罪,他便在你心中死去。

十号陪审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说:富二代杀人是因为他有一个河南农民的爹,蹲过监狱,离了婚,还抛弃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样的爹能是好人吗?能教育出好儿子吗?再说这富二代的后爹,也是河南人,十年间,从负债累累到身家过十亿的药业大亨,如果不干违法乱纪的事儿,怎么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人培养出一个杀人犯,有什么不可能呢?

六号陪审员支持十号,他认为,证人亲耳听见楼上父子俩激烈的争吵,并且证人没有撒谎的动机。在六号陪审员看来,富二代在激烈争吵之后杀人,就是他的作案动机。

雅亿来分析一下十号陪审员的观点(我觉得我自己,其实在判断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如此主观臆断,缺乏证据):
●认为河南人没有好人。
●认为蹲过监狱,离过婚就不会教育出好孩子。
●认为有钱人一定是通过干违法乱纪的事儿获利。

十号的这些想法,可能源于过去的某些事情。他用过去的思维模式套用在这个案件中,就未必可行。先入为主,就很容易出错!

为什么上帝让我们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呢?因为我们定睛于他人眼睛里的刺的时候,我们的想法看起来:
1.绝对正确。
2.头脑中有个命令或者说有个标准让你必须去服从。
3.吸走你全部的注意力 ,以至于失去了在此时此刻对自己想法、行为的觉察与反思。
4.脱离了当下的情境,忽略事件中的其它细节。

在十二个公民中,只有8号先生坚守疑罪从无的理念,他无意与众人对抗,只是他更明白自己公民的身份罢了。

大家都问:“您怎么会觉得他没罪呢?”
他说:“我不知道,我就是觉得咱们应该讨论讨论。”

11位陪审员在八号的引领下,对案件进行抽丝剥茧的梳理、分析,发现两位证人对此案件的证词,存在着重大的漏洞:

1. 六节车厢的城铁通过一个定点至少需要6秒。案发当天,老人听到有人喊“我要杀了你”,一秒钟后听到有人倒地的声音;住在对面的女证人在窗口透过行使城铁的最后两节看到了对面的谋杀。就是说在前面整四秒的时间里,列车在老人的窗口前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老人其实什么都听不见。

2. 从卧室出来跑到大门口看见富二代逃跑,花费了15秒的时间,可事实是,一个老人拖着一条中过风的腿,不可能在15秒的时间跑到大门口。现场模拟的结果是43秒。

3. 富二代身高一米七二,他父亲一米八三,要把刀刺入一个比他高11公分的人,与刀口刺入的角度相比,不大可能。

4. 女证人是近视眼,但是她那天在床上翻来覆去很长时间睡不着,一个人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时候,是不会戴眼镜的。这种情况下她所看到的谋杀场景,有多少属实,就很难说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论看,两位证人的证词都是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去认定的。老人的主观经验是他经常听到富二代和他父亲发生激烈的争吵,就认定案发当天他看见跑下楼的一定是富二代。女证人是近视眼,她不可能看清楚对面的真实情况,但是她又如此的肯定。

……

证据面前,第一个被8号先生说服的人,是唯一的这位老人。为什么他改投无罪呢?他说:“万一,我们错了呢?”

后来,那位曾入黑帮后来从良的人,也改投无罪。他说:“没有万一,你这儿叫万一,到他那就是一万了。万一,万分之一的错误,对一个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

没错,这个万一谁都担不起,一个万一的后面必然是一个家庭的灾难。所谓公民责任,便是要看到大家所忽略的小事,从科学求证的角度为社会正义发声。

最坚持要判处富二代死刑的3号,是老戏骨演的!

他一位执念于旧日伦理纲常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儿子离家不归、妻子弃他而去的出租车司机,他自身的经历让他觉得那忤逆的富二代的刀真切地向他心口扎去,为此他坚定不移、毫无逻辑地认为其有罪。

在讨论此案的过程中,三号陪审员一直带着主观情绪——他对于儿子的出走很愤怒,又很痛心,同时也有愧疚感 。他不能面对自己的愧疚感,如果面对了,就等于承认自己错了,父亲在儿子面前怎么能有错呢?所以他一定要证明是儿子的错,这种情况下,他是不能判定富二代无罪的。

当三号陪审员说看到富二代就感觉那刀子是捅到自己身上时,大家就明白了:他的执念是因为觉得儿子对他太残忍了——就像那富二代对他的父亲。他倾诉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也放下了自身的执念,改投无罪。向真理低头,为法律正义发声,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部《十二公民》以十二人之口,使我们见自身、见众生。

主耶稣为什么选择12个门徒?

12,就是一个完全的数字。但是在《福音书》中,我们经常看到12个人一起犯错误。最后,是12门徒一起被造就、成全、装备起来,成为改变世界的人。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是电影里那位检察官如何坚持真理并且循循善诱,启发11个人来认识真相的过程。

刚开始,11个人并没有意识到身为一个公民该如何谨慎地使用自己的权利。他们只知权利却不知责任,一味地维护自己,却没有放下偏见,尊重他人——他们之中有的人听见是富二代便觉得他有罪,听见富豪便觉得人家的第一桶金血腥,听见女大学生与阔商谈恋爱便觉得她贪图金钱……种种偏见阻碍其自身的思想,伤害他人的自尊。但是,8号检察官让他们重新具有责任感,让他们看到法律的正义与尊严。这11个人的软弱,我们敢说,我们没有他们的傲慢与偏见吗?恐怕不尽然。但是,我们要感恩,众人独醉的时候,有人醒着——就像我们身边的牧者、就像圣灵保惠师。

最后一幕,雨后初晴,十二公民走出体育场。他们终于用缜密的逻辑,科学的态度,一步步将那看似完美的证词、证物推翻。更宝贵的是,他们将那曾藏于心底的偏见与骄傲降服下来,他们捡起的不只是一个年轻人的清白,更是一份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一份对法律未来正义的热忱。

观影过程中,雅亿一直感慨圣灵这些年在我身上的工作。我是什么时候迎来婚姻的幸福呢?

就是我在认识金先生10年后的一天,被牧者骂醒过来——牧者说:“你们两个人闹矛盾,我总是会站在你这边,因为你看起来更可怜,他更不可理喻。但是,圣灵提醒我,我不能这样做——因为上帝看问题是公正、公平的。所以,我以后不再盲目帮你了!”

那一刻,我醍醐灌顶!我也学习去改变,当脑中涌起无数个“金先生有罪”、“金先生如何如何”的论断时,我学习像电影里的8号检察官这样去思考——为什么上帝让我们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呢?因为我们定睛于他人眼睛里的刺的时候。

我们的想法看起来:

1.绝对正确。
2.头脑中有个命令或者说有个标准让你必须去服从(比如:我配偶就是小心眼,你看,今天他所作所为证明了这一点)。
3.吸走你全部的注意力 ,以至于失去了在此时此刻对自己想法、行为的觉察与反思(比如:我要反击,我要告状,我要给他颜色看看)。
4.脱离了当下的情境,忽略事件中的其它细节(比如:我不再去分析他的初心是什么,他的需要是什么,而是仅仅抓住他的错误)。

夫妻相处的秘诀就3@3个字:不论断、不定罪、不主观。

时时提醒自己,当我做陪审员或审判官的时候,有一位大法官在看着我。他洞察人性,更体恤软弱。所以,对配偶仁慈,就是给自己留后路。恩慈的人,必然得到恩慈相待。种什么,也就收获什么!


原文刊载于“耶雅亿的后花园”微信公众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