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回眸早期来华传教士狄考文:在山东生活45年,影响了整个中国

作者: 王政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5月14日 19:05 |
播放

编者按: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是最重要的近代来华传教士之一,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来华差派。同时是教育家、翻译家和慈善家、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在山东从事宣教、教育长达45年之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育机构文会馆、广文大学(齐鲁大学之前身);开设博物馆,传播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被誉为“十九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传教士教育家”。在其人生最后十八年,担任圣经翻译委员会主席,主持翻译了流传至今的圣经中文译本“和合本”。 本文是一位山东基督徒所写对这位传教士的回顾和缅怀。


1895年中国成立了翻译圣经委员会,狄考文也参与其中。


圣经和合本新约有很多词汇是山东方言,这源于译经委员会的狄考文和山东背景的宣教士,但旧约相对山东色彩较淡,这是因为在1908年狄考文罹病在身,未能出席在烟台召开的那次翻译工作会。

1908年9月28日,狄考文离世,在烟台郭显德博士、赫士博士、富善博士、鲍康宁先生、狄文爱德以及鲁西布道会、英国浸礼会、美国长老会差会部、美国长老会差会部执行秘书布朗等人为其举办了追思礼拜,狄考文生前尊敬耶稣,也爱戴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终年也差不多与孔子同岁。

让我们漫谈狄考文的一生。1836年,狄考文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宾州,其成长的年代正是美国工业发展,南北战争时期,他见证了美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家,通过技术革命,转向工业国家的进程,他心中有了一个认知,即在稳定的国家秩序下,一个国家依靠科技,依靠耶稣,就能迅速的转型,变为文明和富足的国家,变为现代化的国家,这在狄考文在山东的宣教生涯中,我们能看出他的认知。

狄考文家是长老会背景,是小农场主,他们并不雇佣黑奴,而是事必躬亲,自己劳作,所以狄考文身体强壮,这足以使其担任一个合格的宣教士,至少在体力上如此。1862年狄考文26那年,在西方神学院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同年结婚,并按立为牧师,接受美北长老会差会的派遣,进入中国宣教。从此开始了在中国的一生。

狄考文1863年来华,来之时,乘坐海船,日夜颠簸,缓慢行进,但狄考文的心却去心似箭,并且在夜晚的船板上,仰望星空,许下诺言,此生既去中国,则一生在此,发于情,终于死。狄考文后来的经历,让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宣教士践行了理念,不像其他的宣教士,把宣教当工作,而是把宣教当做了志业。

1860年的北京条约,让烟台成为了开放口岸,北长老会首先派倪伟思来到烟台,买下了一座观音庙,经过改造,开始宣教。狄考文来的时候,倪伟思已经开始了2年的宣教,倪伟思买了观音庙,开始向周围的老百姓传福音,刚开始倪伟思的眼界和视野,并不支持倪伟思向高层宣教,只是面向中下层的老百姓,但老百姓不识字,于是倪伟思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让女子来这里识字学习,至于为什么创办女子学校,那是因为大部分的男子,都要去上班打工,没时间来教会,倪伟思就开办了女子学校。

当狄考文来到烟台的时候,倪伟思生了很重的病,需要返回美国去接受医疗服务,于是狄考文就全权接手了长老会在烟台的事工。28岁的狄考文看到,当时的中国生活水平很低,思想意识观念很低、科技很落后,于是认为传福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应该尽可能的在中国推进经济社会的进步,这样的话,中国更多的人就能从旧的思想和现实只需里面解脱出来,就能自由的去选择基督教。

于是狄考文在烟台建立了蒙养学堂,就是一个全日制寄宿学校,当时招生困难,士族乡绅达官贵人肯定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只能是像家余名这样的穷苦孩子才可能前来学习刚学校最初招生了6个学生,免费提供吃穿路费,并且给孩子们洗脸梳头等,但是这些学生很少能有坚持读完的,大部分都是回家早婚,然后重复赛珍珠描写的大地上的山东人的生活

后来,狄考文做了整编改进,把蒙养学堂升级为文会馆,招生基督徒家庭中的孩子,年龄大的,把学校变为大学,开设了现代化的学科体系,并且同时注重传统儒家文化的学习。这所学校在不久于1897年迎来了路思义,即著名的基督教活动家,募款家,时代周刊创始人卢斯的父亲,路思义在这个学校里,给学校带来了绝对性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的改变。

1900年,义和团拳乱之后,青岛开辟为商埠,胶济铁路修建,潍坊位于胶济铁路的中心,登州文会馆和英国浸信会在青州的广德书院,开始合并为潍坊广文大学。广文大学后来经过路思义的募款,在济南修建了新的校区,这是齐鲁大学,也就是今天山东大学的原初。

在潍县的广文大学,是三个学校合并而成的,狄乐播的潍坊乐道院、浸信会在青州的广德书院和登州文会馆。这次合并,使得路思义和浸信会有了事工上的交集,而浸信会是所有教会中唯一接纳王明道的教会体系,王明道早年不被诚静怡和伦敦会认可,被开除,后来无法进入一个建制化的教会中,只能独立建立教会,并且在全国各地的浸信会体系中讲道。

狄考文做了这几件事,较为有影响力:

1、在中国第一次把电灯引进来,这极大的让中国社会震惊,从此钦佩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从此开始去学习。登州文会馆除了教书育人外,还是一个商业性的经营机构,当时很多地方官员都前来采购科技设备和仪器(各省亦争相购定)。

2、召开会议,翻译圣经,1920年,上海召开第二次宣教大学,在山东宣教的倪伟思、狄考文、郭显德与戴德生被选为常委,大家一致决定要翻译一本圣经,狄考文负责和合本的翻译。圣经新约中,根据出资人、翻译者背景、教会传统的考虑,新约有很多山东色彩。由于狄考文主持翻译的和合本圣经带有北方色彩,所以倪柝声和外甥陈终道等牧师,还是继续翻译适合自己文化特色和更加忠实于原文的圣经中文文本。

狄考文在中国45年,鞠躬尽瘁,终日传道,普及科学,带动经济社会的变革,为早期山东的现代化,以及整个中国的发展,援助了很大的力量,其登州文化馆学生,多年来延续了子代孙代,大部分也都坚持的信仰,没有动摇!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