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从奥斯卡热门影片《林肯》看历史中的林肯与上帝真实关系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3年02月25日 08:45 |
播放

斯皮尔伯格新作《林肯》虽然在本届奥斯卡上遇冷,不敌《逃离德黑兰》、《少年派》和《悲惨世界》,仅斩获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两项殊荣。

笔者亦在奥斯卡颁奖前一夜欣赏了《林肯》与《逃离德黑兰》今年两部奥斯卡最佳电影提名作品。两部电影均为经典之作,不仅都是根据历史真事改变,并且都运用不少冷静与写实的镜头,的确《逃离德黑兰》比《林肯》更为通俗、善于理解而且更加出彩,其逃离过程也更观众如身临其境一般惊心动魄,小故事却拍出大用心,其能获得最佳电影也是名至实归。

但不能否认的,《林肯》电影因真实感、历史感与人道主义襟怀绝对是斯皮尔伯格的上乘之作,并且会列入到历史政治教材电影之列。特别是电影用写实的手法动人的刻画了有血有肉、伟大而现实的历史中的林肯形象,而颠覆了许多国人心中对林肯“圣人”版的定见与想象。

事实上,林肯的确是美国总统中为伟大的一位,但同时,他也是性格非常复杂的一位。他既有着聪明的头脑,执著的进取心、不屈的斗志,达观的处世态度,也有性格的弱点,有强者的无奈,有不幸的婚姻…… 

人们折服于他的伟大,但同时林肯对人们来说又是一个谜,让人捉摸不透。而他的信仰、他与上帝的关系也是如此,对于他的宗教信仰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他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也有人林肯用信仰治愈了他的忧郁,还有说他从来不去教会,亦有说林肯是个自然神论者而已,还有人说林肯其实对基督教相当抗拒…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我们无法评判一个人的信仰到底如何,这个只有深知人心的上帝才有权公正的做出。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材料中对林肯的真实信仰状态看出一些端倪,也能够对林肯一生的信仰之路,他的内心对于上帝的追寻之路有些了解。

林肯出身于南方一个穷苦的农民人家,他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也没有任何地位。虽然他的父母是虔诚信徒,但他一生从未正式加入过什么教会,也没有正式受洗,他一些传记上也写到林肯很少去教堂。他早期的一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对基督教的一些态度。

1843年,亚伯拉罕·林肯作为伊利诺斯州共和党的候选人,与民主党的彼德·卡特赖特竞选该州在国会的众议员席位。卡特赖特是个有名的牧师。他为了战胜竞选对手,便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大肆攻击林肯不承认耶稣,甚至诬蔑过耶稣是“私生子”等,搞得满城风雨,林肯在选民中的威信骤降。

为了对“不信派”的指控作回应,林肯只好站起来为自己辩护,他出版了一个文件。文中他没有直接否认他人的指控,只是声明:“别人宣称我不是任何教会的会友,这是事实,但是我从没有否认圣经的真理;我也从来没有对任何宗教有不敬的言论,更是没有毁谤过任何基督教的宗派。我自己不可能支持任何一位嘲笑宗教,或是宗教的公开敌人。

还有一则趣事记载说,有一次,林肯获悉这位卡特赖特又要在某教堂做布道了了,就按时走进教堂虔诚地坐在显眼的位置上,有意让这位牧师看到自己。卡特赖特一眼便看到了他,他一阵高兴,认为好机会来了,他要让林肯当众出丑。当卡特赖特演讲进入高潮时,突然对信徒们说:“愿意把心献给上帝,想进天堂的人站起来!” 信徒全都站了起来。唯独林肯没站。“请坐下!”卡特赖特继续喃喃祈祷之后,又说:“所有不愿下地狱的人站起来吧!”教徒们又霍然站起。林肯又未站起。这时,牧师用特有的神秘而严肃的声调说道:“我看到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心献给上帝而进入天堂,我又看到除一人例外。这个唯一的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先生,他两次都没有作出反应。林肯先生,你到底要到哪里去?”林肯从容地站起来,面对卡特赖特平静地说:“我是以一个恭顺听众的身份来这儿的,没料到卡特赖特教友竟单独点了我的名,不胜荣幸。我认为:卡特赖特教友提出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但我感到可以不象其他人一样回答问题。他直截了当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愿用同样坦率的话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在场的教徒们被林肯的雄辩风趣的语言征服了,甚至忘记了自己身处教堂而热烈地鼓掌。卡特赖特望着这场面,十分狼狈。

这些材料至少可以反映出林肯对假冒伪善、道貌岸然的自称基督徒的人士并不以为然。早期的林肯还对自然神论的人文主义者汤玛斯·潘恩(Thomas Paine)很感兴趣,受其影响颇多。潘恩是反对基督教的。

早期的人生中,林肯对基督教明显的兴趣也并不能说很多。但伴随着人生跌宕与艰难的命运,林肯越来越看重信仰与圣经的力量。

林肯遭遇母亲和妹妹的早逝、自己孩子的早夭、亲密恋人的逝去,以及政治路上的坎坷,以及国家的动乱不和等等。这都促使林肯开始更深思索信仰与上帝。特别是他11岁孩子威利的死对他产生巨大影响。林肯他的妻子玛丽.托德.林肯一共有四个孩子,他们都是男孩,有三个孩子因病并先后死亡,只有一个孩子活过18岁。汤姆.施瓦兹是伊利诺斯州的历史学家、林肯研究专家,他说,在1862年威利去逝后,总统开始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林肯从来没有加入什么宗教,但他认为上帝必定以某种生命的目的创造每一个人。在威利早夭后,林肯确定他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成为一名解放者----推动奴隶自由进程,几个月后,他起草了《解放宣言》。林肯在1862年7月,也就在他的儿子威利去逝五个月后,他在内阁会议上宣读《解放宣言》的第一稿。

南北战争时面对国家规模的战事,当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牧师领袖们都声称上帝和公理都站在他们一方。而这也迫使林肯从圣经中去思考到底何为上帝的旨意,奴隶制是否是上帝所喜悦等。

他将自己的思考写在了著名的“静思上帝的旨意”(Meditation on the Divine Will)重要文献,文中林肯写到:“上帝的旨意一定会成就。在这个大争战中,每一边都宣称自己是按着上帝的旨意行动。当然两边都有可能是,但是一定有一边是错的。上帝不可能同时赞成和反对同一件事。在目前这个邪恶的战争里,很有可能,上帝的目的与两边的目的都不相同。不自觉地,人的手段反而变成上帝用来完成他旨意的工具。我几乎可以肯定,这场战争是上帝的旨意,而且是他的旨意让它并没有马上结束……上帝不再是一个被人驯服的神祗,好像是属于美国的上帝,他是在万国之上掌权的。”其中林肯对于上帝主权的敬畏与思考是超过许多牧者领袖的。在战争结束前夕的第二个任期的就职演说中,林肯也多次引用圣经经文,强调了上帝的主权、恩慈与宽容。

这些是从他的公职记录上的反应。而对于他的私人信仰,有记录说,儿子威利的死让林肯伤心欲绝,当时他好几天无法做事,有人发现他把自己关起来,痛哭了一天。而据林肯夫人的叙述,从那时起,他开始对信仰发生了兴趣,开始经常去华盛顿的纽约街长老会聚会,并在教会里租了一个固定的座位。

威利刚去世后,林肯写了封信给一位法官(J.S. Wakefield)说:“我并没有改变早期对基督教的看法,基督教的救恩计划和圣经的由来都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我这种感觉与时俱进,也看不出有改变的需要。”但同时,因为内心的痛苦,林肯对于信仰的寻求却没有停止。

在林肯去世后,有人来问纽约街长老会的戈里牧师,林肯是否算是“不信派”,牧师回答说:“我绝对不相信这个指控。至少在我们的教会里面,他没有这个痕迹。我经常与他谈论到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的事,他没有任何理由要蒙骗我。我感觉他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教导有深刻而正确的认识。特别在威里过世以后,和他去了盖提兹堡的战场以后,他曾流泪地告诉我,他已经对其它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只有上帝是可靠的。他告诉我,他的心有了改变,他热爱救主,也希望在不久后做个公开的表示。”

也有资料显示,林肯被刺杀后,一位新闻记者(Noah Brooks)曾报道林肯已经到了加入教会的边缘。纽约街长老会的一位女士宣誓作证说,戈里牧师曾告诉她,一切都安排好了,林肯本来决定在这个复活节正式宣布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并正式加入教会。

林肯终生都保留着他父母的老圣经——就是那本他从小父母就给他朗诵的圣经。林肯对《圣经》的评价:“关于这本伟大的书,我只能说,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救主赐给这个世界所有的好处都经过这本书传达给了我们。如果不是它,我们就无法分辨善恶。所有对人类福祉最相关的事,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都可以在这本书上寻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