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 澳门著名景点大三巴举行铜像揭幕

作者: 编辑部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0年08月12日 23:20 |
播放

428年前的87日,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抵达澳门,开始学习中文,然后展开了他在中国传播福音近30年的旅程,自此也再未回过故乡,将他的后半生完全献给了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他的中国传教生涯也深远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的日子,在当年他抵达澳门的同一天87日,澳门当地政府和教会领袖在已经被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景点被人们习惯称之为“大三巴”牌坊的圣保罗教堂前壁遗迹旁,举行利玛窦铜像揭幕仪式,五百人观礼。同时一系列澳门当地的纪念活动也陆续拉开,这也是中国今年自春天以来从北京开始的纪念活动,先后到上海、南京之后的延续和最后高潮阶段。

澳门著名的经典大三巴牌坊,它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教堂建成于1637年,体现了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图:资料图片)

 
8月7日,澳门当地政府和教会领袖一同出席了利玛窦铜像的揭幕礼。(图:网络收集)

利马窦铜像由铜合金铸造,高2.2米,重约半吨,身穿中国明朝士大夫服饰。耶稣会代表、詹德隆神父高兴的说说:“利玛窦今天又回到澳门了!在大三巴前面还有四位耶稣会士,他们都穿欧洲的衣服,唯独利玛窦穿中国传统的官服,因为他非常爱中国,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情谊。”

 

雕塑制作人黄家龙则介绍说,铜像高二点二米,重近半吨,穿着明朝士大夫衣饰,右手执毛笔,左手提古籍,作思考状,是要突显利氏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卓越成就。

 

耶稣会澳门会院院长吕晶器神父则表示,在公共空间竖立铜像,对居民和游客来说是开始或再次认识这位伟人的机会,对教会来说是历史时刻,也是传福音的好契机。

 

同一天,澳门邮政局还出版了专门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的邮票。澳门艺术博物馆还举行了“海峤儒宗--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文物特展”,展出了183件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这些展品分别来自意大利、中国内地、台湾和澳门,呈现了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传奇。

 

这批文物自二月起已先后于北京、上海和南京展出,澳门为巡回展览的最后一站,并特别展出利氏的绘画及地图、早期澳门天主教会的文物,以及利玛窦友人的书法作品,当中五十二件由澳门教区借出。展期由88日至1031日。

 

利玛窦,是一名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他在1538年沿着达·伽马开辟的航线前往印度,开始了他的远东传教之旅,5年后踏上澳门土地学习汉语和中国风俗。他透过和儒生士大夫们交往,成功进入中国社会。

 

不少评论认为,利玛窦当年的成功是因为他尊重中国文化、采取谦虚的态度融入中国社会。也有教会人士表示,利玛窦在华传教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他小心谨慎地研究、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而不盲目崇拜,他谦卑地将当时欧洲的自然科学引进中国,改革当时士大夫空谈义理而不务实际的风气。

 

利玛窦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他是第一个能够阅读《尚书》、《周易》等中国经典因而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他号西泰,是第一个变西文姓名为中文姓名的人,且藉着文化交流、自然科学等各种方式更好的把福音传给中国人,带领当时著名的士大夫徐光启等人成为基督徒。

 

传教的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把西方近代文明带到中国来的西方人,他带来了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使明朝士大夫得以了解欧洲的哲学宗教、精密器械以及绘画艺术,能够放眼观察和认识西方世界,是“西学东渐”第一人。同时他还翻译中国典籍,向欧洲传播中国文化。


为纪念利玛窦逝世
400周年,从今年年初以来,意大利、中国等地都进行了国际研讨会、生平展等各种纪念活动,尤其是在世博会期间,中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共60多名专家学者聚集上海复旦大学透过400年前利玛窦的影响来探讨中外交流。

“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巡回纪念展也一路从今年春天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澳门四个重要城市举办,以利玛窦的一生为脉络,从他的出生、教育和加入耶稣会的过程、到远航,再到踏上中国大地之后留在各个城市的足迹,期望把他的心路历程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

 

与此同时,利玛窦本人的信仰与对中西文明交流的意义也引起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南方人物周刊》、《科技日报》、《华尔街日报》等都以深度报导的方式来解读400年前利玛窦的在华传教、贡献以及对今天中西交流的启迪。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