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亚洲唯一基督教戒毒学校迁址引争议

作者: Jochebed | | 2009年07月17日 16:14 |
播放

近年,香港青少年滥药严重,最近传媒更不断涌现相关新闻,令社会忧心。与此同时,以扶助边沿少年改过自新的香港基督教正生书院,因在芝麻湾(香港偏远离岛)的校址靠近斜波,危险又破旧,严重影响师生安全和学习,特区政府建议该书院迁住大屿山梅窝一所废置学校,却遭当地居民反对,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

photo
正生书院学生在操场集合。
photo
路旁为正生书院校徽
photo
在校学生大多来自香港法庭判处,也有一部分是自愿接受辅导。学生在正生书院要承诺寄宿一年,由师长和学生一同过宿舍生活,通过上课、打球、登山、娱乐来辅导治疗。
photo
过去24年间,正生书院已经成功帮助800多名少年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目前共有121名学生在此就读。
photo
目前书院校舍只有两间教室而且破旧狭小,扩大规模已是刻不容缓。如果能顺利迁入梅窝的闲置校舍,学校则有能力增收至200名学生。
photo
近年来香港青少年吸毒人数暴增,21岁以下吸毒者逾3,400人,不少戒毒中心都已爆满。青少年平均首次吸毒年龄为15岁,最年轻的只有11岁。
photo
梅窝当地居民则强烈反对迁至该区,致使迁址计划搁置。
photo
校舍内张贴有《圣经》箴言的条幅。
photo
学生在书院内上课
photo
学生在午餐前祷告。
photo
两名学生吃对方碗里的菜。
photo
18岁学生Ng Ka-chun在宿舍内休息,他首次染上毒品时只有13岁。
photo
学生们在休息室里打乒乓球,一名学生弹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photo
16岁的尼泊尔籍少年Gurung Niraj结束戒毒治疗后与同学告别。
photo
另一名尼泊尔籍学生Rohit Shrestha结束辅导离开书院。
在一次咨询会中300名梅窝居民,手持反对正生迁校的标语和纸牌,高喊不欢迎“吸毒仔、吸毒妹”,以区内正规学校资源不足为由,担心自己本区子女被剥夺就近上学的指标,因此反对将当地校舍交给戒毒学校。令勇于出席的正生书院学生哭起来,引起强烈舆论。
 
靠主的恩典戒毒
 
正生书院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而是以基督的爱心转变吸毒及犯罪青年、让他们重拾生命价值和尊严。学校在芝麻湾扎根15年,虽然资源匮乏、校舍欠佳,但因神的恩典与教职员的努力,多年来为大批误入歧途的青年人,提供改过自新机会,学员中有98%成功戒除毒瘾,得以重新振作,融入社会,但校舍不足却成为书院发展的局限。
 
正生目前只有两间课室,但却容纳了121名学生,根本不敷需求,今年正生书院重选校址被提到了议程上。经过比较,正生书院打算搬迁到梅窝新址,却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而目前大部分舆论都支持正生书院的迁址计划,媒体甚至将正生的同学称为香港青少年的典范。
 
正生书院成立于1985年,24年来培养出800多名毕业生,其中15%的人一直坚持参加教会,65%的人不再滥用药物。正生书院以圣经为基础,在戒毒康复服务中注入了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及商业运作三大元素,让学生在戒除毒瘾、接受教育的同时拥有实地演练的机会,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在每日的生活中令他们的信仰更加深入。
 
这是个天星小轮、公车、地铁、渡轮都不到的地方,只有小舢舨穿梭其间。15分钟的船程单趟要价60元港币,搭载着来此任教的老师们。他们大多是基督徒,自愿将薪水打个六七折。
 
赤膊穿沙滩短裤与人字拖的男生,大多能跑山;女孩子同样短打装束,煮饭、弹琴、做十字绣。按规定,正生书院仅能招收30名12至18岁的青少年,但现在学生人数已经超额很多,里面还包括菲律宾、印尼、尼泊尔籍的少数族裔学生。
 
在这里,没有谁犯的错重谁服刑期长的分别;在这里,大家的身份都是一样的,男的称为弟兄,女的就叫姐妹。戒毒核心包括社群生活、工作和劳动、学习生活、灵性生活四大要素。
 
如今,正生书院更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由滥用药物康复的青少年运作的电视台,向世界见证他们的信仰和恩典。“得救是一次,成圣是一世,” 该校校长陈兆焯说,“信了之后会有挣扎,要学习如何依靠上帝度过每一个难关。我们提供很多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如何在每天的生活里经历上帝。”
 
他表示,之所以进行“福音戒毒”,是因为一个人吸毒的真正原因不在于“瘾”,而在于他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福音告诉人们人生的意义,从而铲除吸毒者不能自拔的根源。“每天看我们自己,都有很多黑暗面,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值得被爱,或很值得被爱—— 一切都是依靠上帝的恩典和拣选。”
 
一位书院的学生告白说:“以前我经常埋怨自己的人生,但现在,我感谢主,因为这样的经历,我今天可以在这里做见证。我不是最好的,但上帝爱我,我生活得很平安快乐。以前我想从黑社会那里找到平安快乐,但无法找到,现在我在耶稣里找到了。”
 
香港特首表示支持正生书院
 
日前,香港特首曾荫权明确表示支持正生书院,支持这些曾经犯错的孩子,他指出,社会上有很多志愿机构帮助青年人戒毒,值得大家的支持。孩子需要社会的包容、接纳,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时,能够扶他们一把,他们才能重新起步。
 
曾荫权又指,香港一直是一个守望相助及包容的社会,香港人一向愿意彼此扶持、互相爱护,对曾经误入歧途的年青人,他亦希望、并且相信,香港市民包括梅窝居民都给予他们机会,而且有爱心帮助他们重新做人。
 
演艺明星容祖儿和古巨基也于上月挺身而出为学生求情。容祖儿恳切希望梅窝居民能宽容对待知错的学生:“看完报道之后,觉得小朋友很善良,他们不是大奸大恶,只是一时贪玩,不知后果那么严重,希望大家帮助曾经犯错的年轻人,给机会他们改过自新,走入正途,将来回馈社会。”
 
古巨基对正生书院的学生更加是无限支持。他认为学生错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过他也体谅居民的忧心:“明白居民的担心,但希望大家用心对小朋友,他们表现得好勇敢,面对传媒都没垂下头,证明他们诚心改过,见到他们被拒绝而流眼泪,觉得现实真的好残酷,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包容!”
 
正生书院校长陈兆焯表示,谅解梅窝居民希望子女原区就读的意愿及感受,事件中社会各界也显出对吸毒学生的关心,令人感动。他认为,就迁校选址的问题需要更多沟通,“我们在长洲已14年,学生和居民相处融洽,未曾发生冲突,就是好的例证。”校监林希圣则指,如能成功迁校,正生会尽力配合社区需要,亦希望能有两全其美的方法,不过他强调,若政府因居民“惧怕”正生学生而放弃计划,等于歧视正生学生,他们会继续坚持争取梅窝选址。
 
有网友说,我真是觉得正生书院老师是十分伟大的,比普通先生更加值得尊敬。因为正是他们付出一切将那些边缘少年拉回正轨的。人谁无错?在正生书院的他们,有改过的决心和努力,然而从这里改过自新的他们,已经是脱胎换骨了,甚至比没有犯过错的青少年更加懂事,成熟。
 
梅窝居民也有他们反对的道理,但是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有没有想过,反对的声音可以是婉转的。香港越来越多青少年误堕毒海,正生书院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香港政府很值得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不同的声音
 
香港文汇报专栏提到,将一个位于民居中间、原本为普通中学校址改为戒毒学校,确实具有较大的争议性。正生书院始终并非一般学校,迁址时必须将区内环境规划、居民意见等一并思虑周全,不可分配一间荒置校址就可了事。在政府意向与当地居民意见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就算勉强让正生书院迁入,只会引致学校与居民间的磨擦,使戒毒学生处于磨心之中,不利于做好戒毒工作。当局应该首先考虑尽快在正生书院原址上进行增建工程,以应一时之急;同时,慎重周全选择新校址,以保障正生书院运作不受影响。
 
梅窝居民对正生迁址一事反应激烈,不仅与校址同民居只有一街之隔有关,还包括不满当局忽略居民希望梅窝能够重办中学的诉求。此外,梅窝自然景观深受海外游客欢迎,大有条件发展成旅游休闲区。正生书院与梅窝的规划格格不入,也是居民不满的原因。
 
正生书院作为本港一间有代表性的戒毒学校,原址的教育意义极大,不应轻言放弃。即使未来另觅新址建校,旧校舍亦应保留,作为戒毒的教育基地。当局可尽快为书院增建小型校舍,这些工程并不复杂,短时间便能完成,有助纾缓校舍不足的情况。同时,戒毒学校始终有其特殊性,选址需慎重其事。较为妥善的做法,是选址较偏静的地方作新校舍之用,既减低邻近居民的反响,亦让学生避免受到外围的骚扰,专心戒毒。
 
书院学生坦然面对“不光彩”过去
 
一个星期前,在驶往香港正生书院的船上,一位记者小心翼翼地问书院的张姑娘:“关于孩子们的过去,可以问他们么?”张姑娘回答毫不犹豫:“什么都可以谈,你随便问。”担心并非毫无道理,正生书院的同学都有一段被正常观念认为是“不光彩”的过去,滥药、打架、偷窃……多数同学犯事后被香港法庭或感化官送到这座位于香港芝麻湾半岛(香港偏远离岛)的正生书院,接受两年的教育。
 
校长陈兆焯说,“正生学生的表现证明,他们自信、勇敢、忍耐、坚持、负责、和平、理性,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会成为这样的人。”
 
“我们要求同学们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过去,你随便问问,哪个孩子会逃避你的问题?”陈兆焯明确说,任何问题都可以问。但在面对这群90后的小孩,记者的遣词仍然很谨慎,“你以前碰过那样东西(即毒品)?”“你说吸毒啊?是啊,最严重那次差点死了。”相对我的小心翼翼,16岁的阿明反倒显得落落大方,眼睛明亮,表情淡定。
 
他们认为,无论是否“光彩”,那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了,正面过去,才能让未来不会走同样的弯路,尽管那段过去很傻,但也只是摔了一跤,重新爬起来了可以再继续前进,“对于他们来说,宽恕,然后帮助他们继续走人生路,才是教育的目的。”陈兆焯这样说。
 
正生书院的未来
 
柴湾浸信会主任牧师朱耀明指出,正生书院事件是在挑战大家的爱与接纳力。他认为人生唯一希望是爱,要接纳曾犯错的人,不要标签他们。问题不在于居民和正生,而是我们要检讨我们的家庭和社会。
 
据悉,为助正生书院早日迁入新址,香港社会知名人士黄坤、刘梦熊等,纷纷慷慨解囊,资助正生书院迁址兴学。另外,苏浙沪同乡会正研拟进一步捐款计划,加大对正生书院的资助。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