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
微信

不要神化任何人,也不要神化自己

作者: 蒙允转载 廖悯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5年05月16日 16:19 |
播放

1

不要神化任何人,也不要神化自己。

每一个敬虔者滑向自我神化的深渊,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每一个追求敬虔的步伐,稍有不慎就会往下坠落与跌倒。

如果一个人越追求就越觉得自己丰盛,越觉得自己了不起,然后就开始自高自大,其实,他不是在变得丰盛而是在变得贫乏,他不是在往上升高而是在往下坠落。

人的自我神化是想要自我往上升高,实际上却在往下坠落。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

2

在信仰上的自我神化往往会带着敬虔的面具:有敬虔的外貌,却没有敬虔的实意。

这种虚假的敬虔把圣言的真理性和自我的正确性混淆在一起。把真理的无误性和自我的无误性混淆在一起。或者把真理的排他性和自己的唯我独尊混淆在一起。这种虚假的敬虔把别人对自己的质疑、反对和否定看成是别人对上帝的不敬、冒犯和亵渎。这种虚假的敬虔把自己对他人(异己)的排斥敌对和恨恶看成是自己对上帝和真理的忠诚。

3

不管我们曾经怎样奉至高者的名说话做事,我们都要清楚自己与神的界限。

不管我们怎样自认为敬虔,都不能坚定不移地认为:我的意念就是神的意念,我的道路就是神的道路。

即使有时候至高者会把自己的意念和道路放在我们心里,但仍然有太多时候,他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他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

彼得被圣灵感动和充满的时候能知道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夫妇在说谎欺哄圣灵,但这并不代表从此以后彼得的所有意念和言行都一定是出于圣灵了。

即使是被圣灵充满过的彼得,也还是有陷入试探而犯罪的危险。后来他在加拉太众人面前随伙假装,这并不是出于至高者,而是出于他自己,出于他的肉体。

我们一次正确,不代表从此我们就伟-光-正了。我们一时被圣灵感动,一时代表了至高者说话,并不代表从此我们在任何时候的言行都代表至高者了。

4

为至宝而丢弃万事的保罗也有陷入骄傲的危险,所以就有一根刺放在他身上,以保护他不要陷入骄傲的试探。

有人说得对:“软弱勒住我们的傲慢。”

所以,保罗在经历属天的大能的同时,常常感受到的是自己的软弱。

有人自以为刚强坚定,自以为“属灵”或“敬虔”。即便之前他真的是属灵人和敬虔人,然而当他在心思意念专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立刻就堕入了“属肉体”的光景中,成为了属肉体的人。因为真正的属灵人是谦卑人,不会把目光专注在自己身上。真正的属灵人不会在一种与人比较的思维模式中去看自己比别人强,真正的敬虔人不会自我称赞自以为荣耀,不会自己给自己加冕。

一种虚假的敬虔体现在自以为敬虔,并把对自己“敬虔”的感知转化为一种相信自己必定行得正,自己绝无偏离可能性,自己绝无跌倒危险的虚假安全感。或者把对上帝的信心异化为一种“相信自己总是正确有义,相信自己的言行会随时随地与神合一、所以自己不容质疑和反对”的虚妄自信心。

保罗的真敬虔体现于他深刻的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并非没有违背的危险。所以,他提醒肢体们效法他不能过于书上所记的。就如同他是在提醒众人,不要过于高举他这个人,不要神化他这个人。他甚至强调,假如有一天,他违背了自己起初所领受的真理,传起了谬道,那么,连他自己也是被咒诅的。这意味着:保罗深知,无论是彼得还是他自己,都是位于真理之下,真理在他们之上。虽然被圣灵默示的时候,他们完全蒙保守,以至于成了真理的绝对代言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被赋予了一种作为真理化身的身份和地位。

唯有基督才可以宣称自己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是真理的化身。至于其他人,不管从他那里领受了多少真理,都不能像他那样宣称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否则,就是在偶像化自己,就是在神化自己。

5

唯有至高者遍查全地。人心唯有在他面前才是赤露敞开的。除了他,任何人都不具备随时鉴察人肺腑心肠的能力。

对于现实中的人与事,对于人心,我们很难全面地鉴查,更难作出绝对公平公义的判断。

我们常常会偏向自己,并对他人有诸多的偏见。我们的判断常常不是建立在公平公义的根基上,而是建立在以自我维护为目的的感觉、情绪和意愿的根基上。

不管我们多么确信自己对于某些人与事的判断,都需要为自己的判断留点余地。要清楚自己有犯错的可能性。要警惕自己可能具有的种种偏见。

我们既不全知,也不全善。所以,我们并不拥有审判人心善恶的资格。

论断的实质,就是想要代替至高者去对人心善恶进行审判。这就僭越了神的审判权。

论断者自信于自己对他人内心善恶的判断绝不犯错,也绝对公平,所以认为自己的论断不是一种罪,而是一种“公义”的彰显。这种过度的自信是建立在一种自我神化的根基上。

论断人的背后是一种自我神化之罪。论断人是一种隐藏的偶像崇拜,而崇拜的对象正是人的自我。

鸣谢: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眼中瞳人”

图片来源:Kranich17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