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物质生活普遍溃乏,精神文明生活更是贫穷落后。没有电视、没有视频、就连电影也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农村巡回的电影演出,则成为群众拭目以待的最佳娱乐。
一日夕阳西下,辛劳的山东人民从自己责任田收工回来,村民一片喧哗:“电影队今晚在东村放电影,影片名叫《地道战》。”儿童们奔走相告,陈楼寨沸腾起来。
提前草草吃完晚饭,赖恩随着人群向东村走去。人流涌动如同逢会一般。姑娘们洗完澡换上节日盛装,婷婷玉立,笑语缠绵,其中一位拉着芹妮,向着赖恩暗送秋波,令赖恩回味无穷。尤其是一群孩子们跳着、叫着宣染着喜乐气氛。
《地道战》是一部快炙人口的抗日名剧,至今仍网上热播。当时应属首映,观众反映热烈,何况电影是届时的唯一传媒呢。芹妮与几位秀女并立,她们不断向赖恩注情凝视,辐射出无限魅力,足使赖恩忘记流浪的烦恼。这个信号提示赖恩:他的空虚失丧不单是居无定所、无所事事,感情的失落与孤独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但彼时的赖恩除了顾影自怜之外,真是入地无门啊。他感到命运的不公,但又无可奈何,他似乎感觉到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掌控着他的一生,这个势力是他无法逾越,也无法理喻的。想到这里,赖恩仿佛觉有一道光正待破茧而出……
电影艺术对赖恩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戏剧舞台艺术对他更具诱惑力。几年前,他的高中同学醉心于电影剧本的习作,在精力和物力上都有很大投资。他的同学很欣赏赖恩的文艺天才,曾邀他评赏自己的作品,但赖恩对电影剧本的创作好像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过同学的引荐和专心追求,反倒使他对戏剧剧本的创作(尤其是古典历史剧种)产生浓厚兴趣,这可能于赖恩多愁善感的性格有关吧。
如果说豫剧是河南省地方剧种的话,那么鲁西南人民则是豫剧的爱好者。他们很多人都会学唱豫剧,《朝阳沟》选段几乎是家喻户晓,年青的姑娘们人人都会哼上几句。电影《穆桂英挂帅》老少皆知,轩嫂每遇精神爽快,都会手舞足蹈形象演唱:“……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出征谁出征……”佩上她那浑圆的鲁西南口音,直唱人前仰后合、得意忘形。可能是这个时期,赖恩暗暗地喜欢上了豫剧,为后来编写戏剧剧本增添浓厚趣味。
素来体贴赖恩的轩嫂,一日清晨早起,神秘地对赖恩说:“ 兄弟,后李庄从今日开始唱三天大戏,据听说是商丘豫剧团演出的《安安送米》七场折子戏,非常精彩,你和芹妮他们去吧。”赖恩自是感激不尽,不过是偕同轩哥的堂弟惠子前往,他可是位民间艺人哩。
《跃鲤记》折子戏中的《安安送米》,赖恩当年在老家时曾经看过,泗州戏剧团演出的舞台艺术已是非常感人,记得那时赖恩看一场哭一场。今有河南豫剧演出,赖恩当然不会错过机会。一路上惠子向赖恩侃侃而谈,他毕竟是民间柳琴戏的琴师,所以对《安安送米》的戏文津津乐道。当然,赖恩在这方面与之相比相形见绌。他们谈到白衣庵母子相会时,惠子滔滔不绝对童子安安赞不绝口,特别是其中的戏文:“心连心肉连肉疼烂心肝,见我儿面黄瘦容颜改变……”令人顿生恻隐,潸然泪下。
戏剧是我国精神文明的瑰宝,它传承了我国五千年来的民族精粹,将中华优秀传统的宝藏,惟妙惟肖的形象地表达出来。舞台虽小、却涵盖了炎黄子孙的广漠文化,不仅代代相传,亦能发扬光大。《安安送米》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份,它体验了善良、正直、勤劳的中华儿女,对世界精神文明的贡献,和道德品格的塑造,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我国二十四孝的史实记载,确实是人类魂魄的缩影。如果国人能够举起圣经作为母本,则其动力必大增,效果必显著。
北李庄距陈楼寨不到二公里,所以他们须臾即到。北李庄的村口戏台高筑,彩旗摇曳,戏台两边两幅长联,墨字红边、气势宣弘。
上联是——三皇五帝乔入梦尽显奥秘历史
下联是——七情六欲真演绎细品浩瀚人生
横批是——大千世界
对于诗词对联,赖恩自幼侍立老父案边,耳濡目染、举一反三。目睹北李庄戏台对联,不仅拍掌称赞。继文化大革命之后,民间艺术似有抬头的趋势,而眼前这幅对联直接挑战样板戏的迂腐良心,对弘扬我国传统艺术有着潜意识的拓展。
那年代鲁西南地区,凡大一点的村庄,都保留着古朴的戏台,以供农闲时娱乐所用。这点比起安徽要保守的多,也开放的多。保守是说他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守,开放是指他们突破时代的压力。直到如今,鲁西南人民朴质、勤劳、勇敢的美德,深深植根于赖恩心中。
在紧锣密鼓的敲打声中序幕开启。戏台之下万头攒动,没有影剧院的设备,戏迷们只能站立,加上没有专人维持秩序,所以台下人流涌动,十分混乱。一连三天赖恩场场必到,这位天涯浪子专心至致,已经入戏了。
他鄙视秋香的恶毒、诡诈;他痛恨古人的封建思想;他同情庞氏的无奈遭遇;他怜悯安安失怙之苦。他对姜诗毫无分辨的顺从,感到扼腕、甚至产生愤怒。戏文演绎的唯妙唯肖,尤其是出于豫剧的高亢音质,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每当庞氏上场,那纤纤舞步伴着水袖翩翩的摇摆,那种艺术形态的一举一动,无不重现历史的真实。那位饰演庞氏的演员唱腔夹杂着浓浓的豫东调,她的本嗓发挥到了极处:圆润、高亢,将被压者的无奈、凄凉、痛苦、绝望的思想感情表露无遗。尽管赖恩与之戏不同台,但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以致赖恩唏嘘不止,流泪不已。
正如圣经暴料:人生就是一台戏、日光之下,一切都是旧戏重演。可怜的人们,当局者迷,对现实生活醉生暮死,毫无悔悟之心。因此,戏剧将历史重演于舞台之上,历久弥新,与现代教育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演者乔装改扮绘声绘色,而观者如身临其境、如涉身处地宛然进入戏中。亦悲亦喜,亦怒亦苦,这就是小舞台大天地的戏剧之工。人都有挖戏根之嫌,明知结局,但仍执迷不悟。赖恩直到把庞氏一家团聚收入心底之后方才了却心愿。当然《安安送米》收场美好,但赖恩心知杜明:那是编剧结果,那是导演的结果。演员必须有扎实功底,唱、白、念、打招招式式必须到位,并按照剧本的戏文,顺服导演的执导,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算上优秀演员。赖恩素以触类旁通为自诩,但对自己的遭遇仍是懵懂不知:为自己人生的编剧,与执导自己人生的,难道都是妈妈的神吗?借着看戏,赖恩似乎看到了那启迪的智慧之光。
自从看戏之后,赖恩与轩哥的堂弟惠子建立了共同语言。通过对曲艺的交流,赖恩对惠子刮目相看:别看惠子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对曲艺确实是独具慧眼,他不仅拉的一手好板胡,就是对柳琴戏的唱词也十分讲究。惠子小赖恩五岁,一米七零的身材,银盆方脸、面皮白皙、唇红齿白,委实生得一表人材。可惜,只因富农成份,至今仍是光棍一条。他和寨子里的绰号叫“黑胡子”的张飞配搭柳琴戏:他板胡配乐,黑胡子则敲板自唱。那家伙虽说长得五大三粗、却天生一付好嗓子,音韵神态宛然一副艺人模样。
一个非常闷热的夜晚,繁星点缀,皓月当空。一群无聊的男女老少,聚集十字街口,手摇芭扇,聚精会神,享受惠子和黑胡子表演的柳琴戏。这柳琴戏和皖北一带的坠子大同小异,琴音配合演唱者的韵律,把人们带入古老的想象。随着剧情的唱、白、念、打的嘴上功夫,把听众的喜、怒、哀、乐的情愫调动起来,令听众喜形于色、怒火中烧、哀从心来、乐以忘忧。特别惠子的板胡下滑音柔肠百转、摄人魂魄。听众如痴如醉,替古人担忧,几乎忘记挥扇,任凭蚊虫叮咬。农家乐,其乐融融。赖恩一方面欣赏黑胡子雄浑的嗓音和形象的表演,另一方面专心致志,咀嚼品味黑胡子的腔韵、词调,大有美中不足之感。
收场之后,人们陆续散开。半月西斜,星转斗移。惠子和黑胡子伴着赖恩边走边谈,他们谦卑问教,使赖恩对这两个庄稼汉不仅肃然起敬。
“俺哥、给咱指点指点?”月光下惠子一脸诚实。
“好,唱得很好。”赖恩反觉不好意思,他的话不像是虚伪,但确是隐去了很多内容,毕竟他于他俩萍水相逢,交浅言轻啊。
惠子仿佛听出弦外音、紧追不放:“赖恩哥,请帮帮我们……”
“因为我们没有师傅授艺,自学自演,真的没戏。”
“是的,是的,我们好可怜,能唱的几个段子,都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所以牵强附会、塌板掉韵,唱给不懂戏的人听勉强可以……就是经不起琢磨,明眼人一听就穿帮。”
黑胡子坦诚道白,勾起惠子满腹心事,他止住脚步,向赖恩投来求救的眼神。
经过短暂的沟通,赖恩决定帮助他们,为他们编撰一部武侠曲艺。这一点赖恩还能信手拈来,利用无聊的时间,编写虚无的故事,曲艺的唱词并无太多讲究,只要合情、合理、合韵律即可。如此惠而不费的顺水人情,赖恩又何乐不为呢?何况借此机会消磨时光、锻炼笔锋,像这样一石三鸟的事自是非作不可。
拿定主义赖恩发话:“那我就试试吧。”
“谢谢,谢谢!”惠子与黑胡子欢喜道谢不迭。
“嗳,杨中绕下山你们听过吗?”
“没有,我们从来就没有听过。”
“就是杨七郎之子杨中绕,下山归宗认祖,大败萧天佐的故事。”
“那太好了,快点传授给我们。”黑胡子有些迫不急待了。
“这么好的段子,老一代怎么也不知情呢?”惠子是一个理智很强的人,他打破砂锅问到底,大有穷追不舍之势。
“我还没有编写呢?”他们相视一下,会心地微笑了。
这书词是赖恩童年在集市上书场的见闻。一位乡下唱大鼓讲评书的艺人自编自演的故事。根本虚构,毫无历史记载。但由于知识贫乏、娱乐无门,只要你构得合乎情理,唱得天衣无缝,也会使听者消魂。那时赖恩,童年无所事事,每到逢集都到书场,直听到罢市方归。童年记忆犹新,赖恩自忖没有问题。
编写柳琴戏情节、过程、铺叙,这对赖恩来说小菜一碟,但要写得朗朗上口、韵律对衬的唱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他需要渲染情绪、突出重点,又要咬文嚼字上下对衬,特别是使用韵律的起落来烘托感情。情节固然在,但韵脚需斟酌。既不能死搬硬套,又不能赤裸太白。死搬硬套粗糙而猥琐,但赤裸太白又毫无艺术趣味。没想到在编撰柳琴戏唱词时,着实考验了赖恩的艺术功底,也同时启迪了赖恩的艺术情窦,使他对戏曲文学工作产生浓厚兴趣。一个从未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居然异想天开,幻想构筑曲艺宫殿,是不自量力?抑或想入非非?但这一切的权衡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赖恩已经着手创造了,且是一边写一边唱,直到他以为满意为止。
编撰唱词甚能宣泄赖恩隐藏很深的爱国情怀,也能对世态炎凉产生尖锐的共鸣。尤其是主人翁一片赤诚的爱国心,受到佞臣们的捉弄和骨肉之亲的猜忌,而大声疾呼。唱诗慷慨激昂、愤懑悲恸。赖恩搜肠刮肚,不惜堆砌大量词藻来弘扬发挥。在相认团圆、纵然得胜功勋显赫时,却又病入膏肓,生命垂危,却又回天乏术。佘太君呼天唤地、情感悲戚的唱词中,赖恩在这一段采用烘云托月的方法,借着雷鸣电闪来抒发骨肉的情素。在奇病得医,女郎中使英雄妙手回春的唱词中,赖恩使用拆天补地之法,藉这位巾帼英雄缠绵的甘愿代死的爱意,“城中牡丹皆怒放,如凰展翅放光芒”的大手笔,将绝路逢生的凄凉用圆满的爱情推向高潮。
赖恩穷极一周的时间(不包括抱孩子的时间),终于全部脱稿。为了晚上和两位分享,赖恩来不及藤写,只是草草阅稿,修正一些错别字,便约好惠子和张飞在惠子家见面。轩哥很欣赏赖恩的无偿奉献,那天晚上他列席了约会。
惠子清洁朴素的卧房,他们围绕一盏刚擦过的高罩灯前,大家欢聚一堂,分享赖恩的作品。赖恩宝爱这卷稿纸,如同刚产的婴儿,轩哥一旁眯缝着笑眼,因这偌大的笔记本可是他从镇上特地买来的。总之,大家皆大欢喜。
赖恩首先绘声绘色地讲解了故事情节,然后感情丰富地朗诵了前半部唱词,直把黑胡子张飞乐得跳起来,他激动地挥舞云板,几乎喊出来:“太妙,简直妙不可言!这下我们可飞起来了。”
他云板响动、唱词脱口而出:“各位听众莫张狂,听俺仔细叙端详……”
惠子人口当弦、马上唱和起来。
“徐楼今日来请,要你们明日前去演唱。”轩哥的二叔不知什么时候进来,这老爷子满面春光,报告大好消息。
“ 中,中,中,咱明晚去徐楼必然旗开得胜,左右逢源。”
那天晚上赖恩睡得特别香,他梦见,喜庆的戏迷们将惠子和黑胡子高高抬起,抛向蔚蓝色的天空……
几天后,惠子和黑胡子满载而归。他们内心的喜乐洋溢于表,惠子尚能抑制自己的心情,但黑胡子却不然,他讲不完用手指,直说的唾沫飞溅。
“那徐楼的人个个可是听书精,却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段子。咳,你说咋啦?他们男女老少人人被杨家将给迷住了。他们夸咱书词新颕、唱诗优美、情节动人。很多片段出人意料,很多地方简直有些出神入化……”
“可不,他们都说这段子是破天荒第一次听到的好戏。”惠子扼要地补充,但言语中充满自豪。
“是你俩配合的好。艺术这东西、是集体的创作结晶。”赖恩的话似乎有煞风景,但大家却听不明白。最后,彼此莞尔一笑,惠子和他的搭档忽忙返回各自的家。
难怪圣经描述:骄傲是人类第一杀手锏,也是最后一个死去的毒瘤。直到赖思后来做传道的功夫时,方才明白这一真理。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