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徒的必修课——知行合一

作者: 沐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1月18日 14:07 |
播放

俗语有云:知易行难。这句俗语正如保罗呼喊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一样。这似乎是当今时代大多数基督徒的写照。我们都知道要心意更新而变化、不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但我们却总是欠缺动力,再加上背负着太多身分和重担,要把一杯凉水实践在一个小子身上有时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妥的事情。结果我们的认知与实践脱离了,知行不合一常常就是我们的现实纠葛人生。

很多基督徒都活在这种认知与实践出现落差的困境中,他们认为最大的难处在于行的层面上,这属于修为的范畴。 行出来固然极其不容易,只是在行之前,基督徒在“知”的工夫上是否也存在有偏差呢?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上帝那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呢?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门各派的释经书多如牛毛,许多同工和朋友给予我们不同意见,我们该如何分辨孰是孰非呢?在我们还没有发现自己是否有能力实践之前,便已为着“真、善、美”等根本问题烦恼不已,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立志而为的“善”? 甚么才是叫我们得自由的“真”?其实,笔者发现尚有不少基督徒徘徊在知的层面上,更遑论如何去行了。

有些基督徒认为神学只会叫人自高自大,不合上帝的心意,上帝所要求的只是一个忠心顺服的仆人。这些固然是不错的,但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当在上帝面前忠心顺服。身为仆人也得弄清楚上帝所交托给我们的使命,如此我们才能够成为更合上帝心意的仆人。昔日上帝亲自将心意陈明在以色列人面前,今天祂却借着圣经、教会传统、世界及个人历史、大自然,或者各人的良知向我们表明祂的心意。但是另一方面,世界上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试图扰乱我们的接收系统,模糊我们对上帝的认知。神学就是有关上帝的知识,仿如在众多悦人眼目的影像前安放的一块滤镜,让我们看清楚那恶者蛊惑人心的技俩,懂得以圣经的话语来抵御这个花花世界的价值观——财富、权力和自己。

许多人认为耶稣是一位相当出色的教育家,祂除了懂得利用许多日常生活例子以比喻的形式教导门徒外,祂更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透过问题,让门徒们自己发掘个中的道理。正如希腊古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催生法一样(催生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家主西门似乎不太满意那个女人在他家里的表现,也认为耶稣的反应不合传统。但耶稣却以债主赦债的问题问他,要他明白赦罪与爱的正比关系。然而,这不过是催生法的第一个层次。还有更多时候,耶稣并不是提出问题的一个,但却透过一些言语引导别人,搅动他们心中固有的标准答案。 耶稣对那个犯了奸淫然后被众人捉拿的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就是要引导身旁的人提出问题。惟有这样,他们才会把早已封尘的答案翻倒出来,再次正视耶稣的一席话。这便是催生法的第二个层次。

神学就是一个问与被问的互动过程,很多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在问与被问的互动过程中却使问者与被问者不断升华,我想这便是心意更新而变化的意思。昔日约伯与上帝在这种问与被问的纠缠中得着更新,今天我们是否已满足于那些已知的标准答案,闻“神学”而色变呢?笔者认为神学不是教牧人员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愿意认识上帝更多的基督徒所当走的一条路。神学就是我们基督徒去行道的一个重要基础。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