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
微信

20世纪和21世纪的灵恩派运动

作者: 译者: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11月28日 10:56 |

原作者按:
《希伯来书》的作者提醒基督徒,他们被很多“如同云彩的见证人”围绕。从那时起,这片“云彩”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在这篇月度专栏文章中,我们将思考过去2000年帮助组成这片“云彩”的人与事。这些人与事帮助组建了今天存在着的基督教会社区。

在20世纪,有关个人和社群经历圣灵的方式,以及其对礼拜和敬拜的影响的不同观点引发了大量的讨论、争议和分歧。这一动态般的对话和探索还在继续。而事情源自于早期教会的经历。

新约和圣灵的作工

我们在这里不可能对新约中对于圣灵大能的论述进行判明。但是,可以概括来说,耶稣的早期追随者很快就开始讲述,说虽然耶稣已经不再以肉体形式与他们同行,但他还存在于他们的生活和行动当中。耶稣那看不到却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大能还存在于他们生活及其社群之中。他们声称,他们之所以能经历到耶稣的大能,是因为上帝将圣灵浇灌到基督教社区的每个成员身上。如《使徒行传》第二章(同时约翰也在福音书中记载了圣灵的初步浇灌,如《约翰福音》20:22所述的耶稣在升天之前的作为)记载说,事情起于五旬节,但每有一个人信奉基督时,圣灵还会继续浇灌下来。

这不是一种非人之力所能及的力量,基督徒也不会仅仅依赖耶稣留下的原则和指导。相反地,他们宣称耶稣基督是活着的,活在他们当中。简单说就是,他们在与耶稣的关系中亲身经历过的上帝的无形之力现在更紧密地活在他们之中,使他们与上帝合一。这种能力就是圣灵的作工。

在“使徒时代”结束后的情况

之后的基督徒因为争论圣灵是来自圣父和圣子,还是只来自圣父而产生严重隔阂,这也成为东西方基督教社群分裂的主要原因。

而同样具有争议的是,基督徒对于基督教群体在生活中能否(或如何)继续经历到圣灵的作工(如说方言、发预言、说智慧的话、施医治等)有着不同的态度。它们依然还是个人属灵更新的证据呢,还是会通过教会机构进行传播呢?随着使徒时代的结束,这种最引人注目的属灵更新是否已经停止了呢(这种观点称之为“灵恩停止论”)?

这些争论和分歧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但最终形成一种官方观点,即假定这些“恩赐”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些部分已经结束,而其他恩赐则随着有权威的教会机构进行传递。与这种观点相反的是,部分运动(有些是正统神学,有些是异端)宣称教会需要复兴,在教会历史上的某些时刻继续表现出“圣灵的恩赐”;这种行为甚至受到过教会等级序列系统的谴责。后世通常将这种行为归类为个人热忱或彻底的异端。

这就是20世纪初所发生之事的复杂又冲突重重的历史背景,这些事情对基督教世界一直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20世纪的“灵恩”基督教运动

基督教是一种“圣灵信仰”。这意味着从最早期的岁月开始,基督徒相信由于圣灵的存在,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和社区中可以活生生地经历到上帝。但是,有些团体特别强调圣灵的经历,这对20世纪和21世纪全球教会产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影响。

所谓的“灵恩派基督教”有时也被冠以“圣灵充满的基督教”('Spirit-filled Christianity)和“更新基督教”(Renewed Christianity)这些专业术语头衔,它非常强调圣灵在信徒生命中的作工,强调属灵恩赐的持续存在及利用,强调奇迹和“神迹奇事”。“灵恩”这个词源自希腊语“charismata”,意为“恩典(属灵)恩赐”。正是这种强调(以及它的表达方式,如说方言预言)成为为这支运动(实际上是好几支运动)的决定性特征,但这场运动并不存在于某一教派或教会模式当中。

部分基督教教派,如五旬节派,其神学和实践的主要重点是属灵恩赐,这种恩赐是个人对基督的经历的一部分,会在礼拜中显露出来。五旬节派教会源自一场名为“圣洁运动”(Holiness Movement)的运动,他们在二十世纪之初就显示出鲜明的特色。他们的推动因素包括始于1906年并持续了三年(有部分评论家将其延伸至1915年)的“阿苏萨街的复兴”(Azusa Street Revival,在美国洛杉矶)。当时,很多主流教会教导说,在《使徒行传》中看到的和保罗书信中提到的属灵恩赐在现在的教会中已不复存在。与他们相反的是,五旬节派明确宣称事实并非如此,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经历到这种恩赐。

这种经历与通常所称的“圣灵的洗礼”或“圣灵充满”有关系,可能还与最初的皈依有关,也可能是皈依后“深化”的第二阶段。它可能与按手有关或无关。在广泛的运动中,有些人将“圣灵的洗礼”与“圣灵充满”区别开来,用“洗礼”描述与圣灵的初次相遇,而用“充满”描述随后的额外的更新经历。置于如何使用这些术语没有硬性规定,不同的基督徒个人和团体都可能有不同的用法。

虽然基督徒对于这些信仰的反应不尽相同,有时甚至还十分激烈(从阿苏萨街到今日),但不容否认的是,由此产生的运动已经是现代全球教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五旬节派由内往外看

从1960年代开始,这些思想开始在新教及天主教的部分主流教派中传播开来。因此,一个人既可以寻找到其信仰和实践被称之为“灵恩派”的个人和教会,也可以找到总体上并不正式属于这支派别的广泛教会网络(如英国圣公会、罗马天主教会、浸信会等)的一部分。这一普遍想象通常被称之为“灵恩运动”,虽然与五旬节派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他们可能并不是那么强烈地强调说方言是“圣灵洗礼”的标志(五旬节派经常强调这一点),而这一点也因人而异。

这种现象影响到所有的新教教派和罗马天主教会,但在东正教会当中,似乎存在相当之少的影响证据。不过,作为最后的一点需要进行说明。在北美,部分皈依东正教的证据显示,存在部分基督徒是来自灵恩派背景的,虽然他们人数明显要少很多。他们似乎渴望获得个人和情感上的“经历”基督,但同时还希望在根植于早期教会大公会议决议的教会中看到历史渊源和有效性。于是以这种方式,截然不同的传统们(都提供了基督教的经历形式)有时可能会结合到一起。

另一群教会团体有时会被称之为“新灵恩派”(Neo-charismatic)教会或“第三波灵恩运动”(Third Wave),后者指的是圣灵的三波大运动:第一波是二十世纪初的五旬节运动,第二波是1960年代的灵恩运动,第三波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以来的灵恩运动。

由于代表的传统太多,所以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灵恩派教会聚会,但是,这些教会团体都会具有某些特征,它们包括:高度的非正式性;礼拜时间延长,通常也使用现代音乐风格和礼拜乐团;基于圣经的讲道,虽然在部分教会中,他们的教导可能更多是基于个人的属灵经历,而不是详细的经文阐述;会众通过说方言、分享有智慧的话、预言、异象和“图像”(指能展示属灵信息的共同图像)。

由于灵恩的启迪(如说预言和有智慧的话)往往不受根深蒂固的社会和性别规范和期望的束缚,因此女性的地位会相当地高。这样可以规避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威和教导结构,为女性在教会中发出更多的声音提供机会。

这一运动是全球性的,在美国和欧洲的各类教会中、韩国的巨型教会中、中国的家庭教会(通常其聚会没有正式的政府许可)中、非洲的独立教会和南美洲(如在巴西就非常明显)都可以经历到。毫不奇怪的是,这些经历毫无一致性,但往往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来。

这些团体中有很多彼此关系融洽,其成员由于共同的经历(即使教义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不同)可以相对容易地从一间团体转移到另一间团体,他们对“教派”的意识要比以往历史时期淡薄得多。有估计说,世界上“灵恩派基督徒”的人数可能有5亿人,或者说占到世界基督教总人口的25%,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人们广泛认为,这支运动是当代基督教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因此它重塑了教会的人员构成,并且还将继续如此下去。这是因为“灵恩派教会”在南半球和全球非洲移民教会中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是否存在一种独特的所谓“灵恩基督论”呢?

灵恩派基督教社群在神学上趋向于保守,以圣经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基督教信仰传统中的主流。因此,强调基督的神性、道成肉身的真实性、罪造成的伤害的悔改的必要性、通过十字架赎罪和基督肉体上的复活,都突显出这一官方运动的传统神学和信仰性质。或许有人会强调末世论和基督再临,但那也是基督教主流中一直流淌着一股浪花。

不过可以反思一下,公平来说,这些运动产生出的团体有助于思想思考信徒与基督的关系及对基督的期望。这种关系通常被认为是灵恩基督论的一个主要特征:信徒可以通过灵恩敬拜和行使属灵恩赐的经历,经历到与基督的个人联系、与基督合一的感觉和神圣基督临到的直接性。另一个问题是期望,它强调启示的信息、医治和从属灵的捆绑中得释放,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解放基督的基督论。

虽然21世纪的基督徒还在就这些问题进行争论,有时甚至存在分歧,但这些互相关联的运动显然对全球教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是,这种影响还在继续中。


文章源自Christian Today。原作者马丁·惠托克(Martyn Whittock)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英国圣公会的认证平信徒牧师。他撰写或与他人合著过五十六本书,涉及广泛的历史和神学主题。此外,作为一名评论员和专栏作家,他也为一些出版物和在线新闻平台撰稿,并在电视和广播新闻及讨论节目中接受采访,探讨信仰与政治的互动。他最新的书籍包括:《特朗普和清教徒》(2020)、《夏娃的女儿们》(2021)、《耶稣:非官方生平》、《末世又来了?》(2021)、《十字架的故事》(2021)、《末世政治学》(2022)、《美国维京人:北欧人如何驶入美洲土地及想象》(2023)。他目前正在撰写《东方维京人:从弗拉基米尔一世到弗拉基米尔·普京: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争议遗产之起源》(2025预计)。他在与他人合著的《基督:第一个2000年》(2016年)中部分探讨了圣灵神学对现代教会社群的影响。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