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通过三部电影看: 如何改造人类?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6月20日 09:37 |
播放

人类对自身并不满意,这种不满意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以来就存在。

这也是人类宗教的起源。正是对自身的不满意,让他们构建了一个完满的宗教图景。

可以说宗教是第一个成系统的回应对自身不满的成果。宗教家们把这种不满和弥补不满系统化,发展成对人类罪恶和救赎的种种教义。但是宗教对人自身不满的改造结果,寄托在另一个世界。那个完美的世界与当下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之间没有更多关联,甚至是完全隔离开的。但是除了宗教之外,人们也对人类自身的不满量化,通过现代科技的方式,回应这一论题。这一个科技方式就是基因编辑。

自从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之后,人们就发现了遗传的秘密。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为什么猫生不下狗,只能生猫。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基因决定。基因是一个个体成为自己的设计图纸,在还是一个细胞的时候,他的DNA就已经为他的未来设定好了他要成为的样子。

既然基因记录了一个个体的发展状态和结果,那么人类的罪恶是不是也同样可以通过基因传递呢?科幻家们正是基于这个基础,来设定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人类的剧本。这种基因改变通过两个方式,一个是基因筛选,一个是基因编辑。

第一个方式代表电影是《吾乃母亲》。故事的背景设定在若干年后,人类因为自身的欲望而让地球不再适合生存。在一个封闭的基地中,还保留着适合人类生存的人造环境。这个基地也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保存之地。机器人担当者哺育人类的重任。电影主人公女儿在实验室诞生了,这位机器人首当其冲地成为母亲。母亲对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在她成长过程中成为所依赖的母亲角色。除了哺育照顾她的生活,机器人母亲还承担着教育的角色。母亲教育的内容多样而丰富,她希望女儿能将人类优秀的文化继承。母亲除了教育女儿,还会隔一段时间对女儿进行考核。当然,女儿过人的聪慧从来没让她犯过错,每次考核都能达到母亲的要求。
d24gh2dymmg3xstxjw.jpeg

女儿在这个密闭的基地中快乐生活着,因为被母亲告知,外面充满了不适宜人生存的毒气,因此女儿从未离开基地半步。这平静的一切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被打破了。

一天基地门外传来敲门声,一个受伤的女人请求帮助。但是母亲的告诫犹在耳畔,女儿不敢开门。当然也不能告诉母亲,因为女人告诉她机器人才是控制人的坏人,而在另一个基地,还有人类存活着。这个时候,女儿究竟是相信谁,相信母亲还是开门让这个受伤的女人进来,她陷入两难中。最终,良知让她选择开门。

自然,开门之后,母亲知道了一切,也发生激烈的战斗,母亲中枪,所幸没有伤到芯片。经过激烈打斗之后,女儿选择相信女人,而不相信机器人母亲,在最后的时刻,女儿开枪击中母亲的芯片,母亲应声倒地。

然而这一切都是女人和母亲之间的演戏,目的是考验女儿的良知和道德。机器人母亲的目的是要筛选出一个真正善良的人,让她善良的基因开花结果,繁衍出人类。因此,每一次母亲对女儿的考核,都是一个生命的冒险,一旦考核不通过,就意味着被杀死,更换另一个人类胚胎进行培育。

基因编辑的代表电影是《千钧一发》。故事背景同样是设定在未来,只不过他没有那么悲观,而是乐观地认为,将来的某一天,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来设定一个完美的人生。通过基因编辑,一个父母可以选择他孩子的肤色、样貌、身高,当然也能通过基因编辑,提前将一生中所可能患有的疾病驱除。这样就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基因歧视。那些被基因编辑过的人,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些没有编辑基因的人就不会有人聘用,也不会有保险公司愿意给他们保险。

d24gi3y7157vai1wcu.jpeg

主人公是个没有被编辑的“瑕疵人”,为了更好的工作,他只能用别人的身份进入社会。尽管没有基因编辑,但是他丝毫不输于那些被基因编辑的同事。他每天下班之后,都要把自己工位收拾得一尘不染,就怕被公司发现。因为他的优秀能力,他被选中参与一个重大的太空项目。一个没有被编辑的瑕疵人与编辑过的“优秀人”之间的故事,为我们展开了这种基因改变的伦理思考。

通过基因筛选和基因编辑,能否将人变成理想的人类呢?我想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混淆。那就是人性的道德是否能被自然科学量化呢?显然道德如果能被量化,诚如康德所向我们展示的,人类也就失去了自由

改变人类的还有另一部电影,那就是《耶稣受难记》。电影中有个镜头,耶稣背着十字架在路上跌倒,他的母亲跑去扶他,他对他母亲说,“看,我在更新世界!”这是我印象最深的镜头,十几年过去了,至今仍然在脑海中。

耶稣采取拯救世界的方式不是对人类道德量化,而是以灵魂拯救灵魂的方式。他以自己的受难,唤醒世人,以自己的复活,来告知世人如何战胜人的罪。他更是以自己的教导,告诉我们一个新的世界,告诉我们拯救并不在来世,也不在实验室,而是在我们当下的生活。

唯有以生命改变生命的拯救才能改变人类!



欢迎通过邮箱联系作者:lidaonansir@163.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