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微信

信心是怎样的?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3月04日 14:55 |
播放

信心长什么样子?相信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但是信心却对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就像农民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会相信春天一定会到来;就像大多数人晚上躺在床上依然会相信明天太阳会一样。这种相信,我想就是信心!

 而这种信心从何而来呢?

有人说:“通过经验得来。”其实不错,经验多了就会产生自然的相信。就像每天早晨我去同一家早餐店,坐在同样的座位,会出现同样的食物。当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这个动作的时候,我头脑中很自然会相信坐在那就会有吃的,这就是一种经验的累积。

但是,我相信的对象是谁呢?是食物本身?是座位?还是早餐店呢?我想都不是,而是我对老板的相信,我相信老板会知道的我的需求,并按时为我预备食物。

和很多非基督徒沟通的时候,他们都不相信有上帝。但是却非常笃定的相信太阳东升西落、潮涨潮落,这也算是一种迷惘吧。

之前看中国宇宙空间站所传回的照片时,心里不由的一惊。一个蓝色的小球,旁边是无尽的深渊、无尽的黑暗,而这个蓝色的小球上却有这奇特的生命、奇特的经历、奇特的智慧,这难道不是上帝的恩赐吗?

记得有一个弟兄看见回传的照片之后,就产生极度的担心,非常害怕这个小小的地球掉进后面的黑暗中,离开太阳的光照,那大家就都完了!

然而上帝却用他奇妙的恩典掌管着万有,正如经上说:“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的确如此,如果没有上帝用祂的全能创造万物、管理万物,那么这一切都将是混乱和无序的状态。然而,无论是宏观的宇宙还是微小的原子,这一切却在井然有序中运行,这难道不是上帝的智慧吗?

小的时候读到圣经里说的:“喜乐的心乃是良药。”我一直认为一个比喻句,直到一个喜悦的姊妹告诉我说:“免疫细胞能在人感觉到快乐的时候被活化,然后有吞噬癌细胞的能力。”听上去很奇幻,后来看到《工作细胞》这部动漫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查阅一些报道后也有类似的介绍。

外邦人常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而基督徒则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其实对于有限的人而言,所有的发现都是创造者原本所设计好的规律。人在特定的时期发现特定的规律,制作出特定的物品,这更能说明在人的智慧之上,有一个更好的智慧在主宰着、引导着、带领着人的前行。

信心是什么?

思来想去中发现,真实的信心并不是相信这些显而易见的规则和规律,而是相信创造万物的至高上帝。

想起昔日在海面上行走的彼得,从常理思想,彼得理当掉在海面上,但是当上帝的能力保护他的时候,彼得就能在海面上安全前行。

对于基督徒而言更当如此,难道我们要相信这看得见的万物,而不去相信那看不见的上帝吗?那岂不是一种极度的堕落吗?

现在很多人相信金钱,因为在物欲横流的世代中,人用金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从老到少都在苦苦追求金钱,但是我们不得不说,金钱或许能延缓容颜的衰老,但是不能拦阻生命的凋亡;金钱也许能让人衣食无忧,但是却不能给人平安健康的内心。

然而,在基督里,上帝却给了跟随祂的人满足的喜乐。

也许基督徒在地上会经历贫穷,但是贫穷中却会经历上帝丰富的供应,会经历上帝奇妙的同在。就像我自己一样,当我在高中时期,我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直接就失去了劳动能力,外加各种地方治病,花光了家里仅有的积蓄。我母亲一个月挣900块钱,还要还房贷。日子怎么过?

在当地教会中,一提到“穷”想到的就一定是我们家。但是这样的环境中我母亲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祷告主。当时,上帝就感动我母亲单位的领导,可以带回一些饭菜回家,正是这些饭菜将我们一家养活。

我呢?上大学学费、生活费怎么办?上帝就给我预备了一个兼职的机会,每个月一千块钱,让我一直做到了大学毕业。

细想上帝恩典的时候,不能不心生感恩。没有人知道沙漠如何流出的江河,没有人知道贫瘠的土地上如何有了庄家,那都是因为有些人在凭着信心背着重担一点一点走过的结果,属灵的道路岂不也是如此吗?

没有经历的时候,我们会向往世界、向往金钱,当我们真的经历了上帝恩典的时候,才会发现金钱、权力,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唯有基督自己最可靠。

对我而言,至今上帝没有让我富足,但是我却有了超越环境的信心,哪怕付上生命的代价、哪怕生命注定了充满十字架的痕迹,我也愿意顺服上帝的旨意。

或许对于基督徒而言,要求的不是眼见的信心,而是要超越环境的信心。这信心不是从眼睛而来、不是从情欲而言,乃是从信靠基督而来。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Jon Tyson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