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从“杨绛与钱钟书的旷世情缘”谈:幸福美满的婚姻都有规律

作者: 生命树婚恋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1年08月02日 10:02 |
播放

当我们凝视深渊时间久了,深渊也会让我们被黑暗遮盖,那些美好良善的温度和味道就会被影响。

所以在上篇重温了尼克.胡哲和宫原佳苗的婚姻之后,我们还是想继续分享那些让我们羡慕的婚姻。

他是杨绛眼中的“才子”,风华绝代、才识过人,他是国人公认的文化大家,是妻子眼中最值得仰慕的丈夫。

她是钱锺书盛赞的“最美的妻,最才的女”;她是中国最后一位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

人们爱杨绛,爱她淡雅安静的品质,爱她通透俊雅的文字,爱她明亮、坚韧、温润,在一个多世纪闪闪发光的人生。

人们爱钱钟书,爱他的人品和傲骨,人们之所以纪念钱钟书,是因为世间再无钱钟书。

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在离婚大潮汹涌澎拜众人惊呼:“再也不相信爱情” 的今天,她和钱钟书的爱情和婚姻却是那样的纯粹、让人羡慕。

01 尘世间的惊鸿一瞥

1932年春天,学贯中西的才子钱钟书,与温婉大气的才女杨绛在清华大学第一次见面。

钱钟书说:“我没有订婚。” 杨绛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一段让人羡慕的爱情传奇就此拉开了序幕。

从这之后,两人不是约会就是通电话,很快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好像坠入爱河,无法自拔了。

钱钟书对这段传奇是这样说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其实早在杨绛8岁时,就去过钱钟书的家中做客,杨绛的母亲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老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一生良缘就此确定,钱钟书和杨绛,才子配佳人,佳偶天成, 爱情往往就是这样,不知所起,而一往而深。

但轰轰烈烈的爱情容易,持守一生不离不弃的婚姻却难,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对方,才是真正感动世人的泪囊。

从牛津留学、到生女养家,再到经历战乱动荡、世事变化,生活的磨难越多,越让他们对彼此更加珍惜。

他们在彼此鼓励和支持中度过患难岁月,更是在相同的信念中,冲破了平淡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的缠裹。

杨绛会为了钱钟书自学打针,不会做饭的钱钟书会为了杨绛化身厨师;婚姻中琐碎难不倒彼此相爱,琴瑟谐美合一的人。

1946年《围城》问世,钱钟书在《围城》的序中说,正是因为杨绛女士的不断监督,替他挡了许多的事情,此书才可以很好地完成。 

钱钟书也曾这样评价杨绛:“赠与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喜欢一个人或许很简单,然而爱一个人就是懂得彼此,对任何事细致体贴,愿意追随彼此,成就彼此,互相爱戴,这应该就是幸福美满的婚姻真正的模样。

也许这些滴滴点点才是让人对她们的婚姻,对她们的人品,对她们的经历满怀纪念的原因。

的确,这个世界需要榜样,需要一些反射着光芒,让人沉思的生命;需要在至暗之时,有对生命引导和盼望的力量。

02 杨绛的婚姻观

关于婚姻,杨绛有着众多字字珠玑的感悟和体会,刊登在《现代妇女》2015年第三期的这篇文章,可以说就是串起众多珍珠的项链。

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

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

锺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我成名比钱钟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

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

所以,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是心甘情愿的。

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钱钟书知我爱面子,大家闺秀第一次挎个菜篮子出门有点难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场。两人有说有笑买了菜,也见识到社会一角的众生百相。

他怕我太劳累,自己关上卫生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他的体己让我感动。

诗人辛笛说钱钟书有“誉妻癖”,锺书的确欣赏我,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也是爱情的基础。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

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

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03 婚姻的真谛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这也许是最直白和最深刻的爱情告白和婚姻盟约,因为这种观念颠覆了自私的人性,让幻想在爱情和婚姻找满足的人绝望。

而在我们婚姻辅导的案例中,的确所有的矛盾和痛苦,都出现在这个关键点上,想满足自己的人都痛不欲生,想为对方牺牲自己的人却幸福美满。

很多人对此充满恐惧,牺牲自己为什么还要结婚?爱自己配偶胜过自己,这是不是有受虐倾向?

而杨绛的解释非常精彩:“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不是盲目的,而是理解,是相互理解,才会有自觉的相互支持,关键就是志同道合的志趣相投,这其实就是婚姻中永远不会改变的规律。

如果非要用概念去整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相同的信念和相同的使命,这种看不见却运行其间的,才是保障婚姻不进入泥潭的关键。

但对于只想着满足自己没让自己觉得好和幸福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谛的,理解并不是自己的标准和感觉,而是对对方的信任。

这是这种建造在信念之上的信任,才会让她心甘情愿的成为“灶下婢”,为对方牺牲自己,因为她知道对方的荣耀就是自己的荣耀。

也正是建造在信念之上的感恩,才会让他关注生活的琐碎,体谅牺牲者的辛苦,愿意付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生命去鼓励和赞美对方。

彼此欣赏才会彼此尊重,彼此相爱才会共同成长,婚姻如果不是荣耀了对方,就会贬损彼此,这条金律永远都不会消失。

这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杨绛对这个时代的金玉良言,更是她亲自经历到黄金规律。

她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爱情婚姻,遭遇风暴的真正原因,当失去了这种知心,并建立在信念之上的尊重,爱情和婚姻也就会沦为笑谈。

04 让我们沉思的见证

1989年导演黄蜀芹要把钱钟书的《围城》搬上银幕,专门到钱钟书家里讨论如何突出主题。

杨绛觉得《围城》表达的主要内涵,应该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意思是“围城”的含义,不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钱钟书很赞同杨绛的概括和解析,觉得这个关键句“实获我心”,于是这句经典也就成为了对这个世界,对人性最深刻的解读之一。

她的深刻之处不仅是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无聊,更看清了人性的贪婪,而更加让人沉思的,就是人类在这个巨大围城中的结局。

对于生死、并其上的爱情、婚姻、事业、家庭;对于活着,并其上的荣耀、权柄、价值、意义,到底何处才是归途和安定?

人生的愿望到底仅仅是对进与出的挣扎纠结,还是在选择之间的焦虑恐惧;到底是对生命的唏嘘叹息,还是在盼望中爱和信心?

杨绛用她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她一百岁的那一年,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她知道人生不过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而等候她的不是一个未知的虚幻和灯灭,而是一个永恒的家园。

她知道只有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才能坦然无惧地回去,只有守住那起初的爱和信念,才可以心静如水……

我想能够看懂的人自然会明白里面的奥妙,丈二摸不着头脑的人,也许就需要谦卑下来思考。

无论如何,幸福美满的婚姻都有规律,愿这篇文字能够引发您的思考,和我们交流探讨!


本文原载于“生命树婚恋”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