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稀罕的收藏:中世纪的手抄本

作者: 文:陈轶婷 图:佳士得 | 来源:新浪收藏 | 2011年10月12日 02:50 |
播放
重返历史,中世纪的西方社会依附于上帝的辉煌而存在和发展,那是一个基督教广泛传播的时代,中世纪绝大部分的艺术也由“神”而展开,色彩丰富的绘图祷告书手抄本,作为传播宗教文化的读物,每本都凝聚着才华横溢的工匠大师的心血,堪称是精雕细琢的绝世的艺术品,被众多书籍收藏家们视为珍品,每翻启一页就能欣赏到早期绘画大师们的杰作和精湛的手艺,其复杂的设计和宝石般的色调常常迎来珠宝爱好者的强烈赞赏。2011年伦敦佳士得在继2010年3月和7月以来,第三回推出Arcana Collection传世精美手抄本系列拍卖,此次拍品依然是掌握在私人收藏家手中最珍贵的手稿书籍之一。

历史智慧知识的载体——书籍
 
书籍,古往今来都是人类记录文明进程和历史灵魂中最普遍、最直接的形式。据史料记载,现存最早的“书”始于公元前3200年古巴比伦人(Babylonia)的楔形文字泥板刻成的“书”。大约公元前3100-前2884年,古埃及人将纸草 (Papyrus)做成长条状的“卷轴”,将象形文字纵列写在卷上,阅读时只展开一小段。这类卷书,沿用至罗马时代,后来逐步被兽皮取代,多用羊和牛犊等兽皮做成的上等皮纸,其中典型的代表为羊皮纸。大约12世纪末制作纸张的技术才从阿拉伯占领的一个西班牙地区雅提瓦(Jativa)传入欧洲,大约在13世纪传入意大利北部,14世纪传至法国东北部的特尔瓦(Troues)和德国南部。随着纸张的发明及制作技术的普及,“书”逐步演变成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形态,也成为了传承历史、知识、神圣题材等的重要载体。
 
在西方的书籍发展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中世纪时期欧洲出现的大量宗教神圣题材相关的手抄本书。按照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定义中的“中世纪”,西欧 5—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自然延续阶段,而正是这一特殊时期的出现。当时欧洲人们的生活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还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在整个中世纪中,福音祷告书被认为是至高无上之物,是贵族和皇族们最流行的祈祷用书形式,有着“中世纪畅销书”的美誉。内容一般包括先知画像、耶稣的生平和对圣家族的描述,类似于佛教的本生故事图,是对宗教图像艺术的一个重要补充。它们起源于中世纪时期的“古抄本”,一改以往“卷”状的书籍形式,新的书本成对摺形式,每二十五章装成一本,用厚重木片做成封面加以保护。整理的长条纸草卷更为方便,此种形式延续了好几百年,后来为了要便于阅读,将书籍表面上腊,并用铁圈串装成册,样式和现代的圈装本极为相似。
 
信仰为手抄本祷告书带来的精致华丽
 
十三世纪开始流行的彩色绘图装饰手抄本(Illuminated manuscript)是手抄本中最为精致华丽的,而描绘基督教内容的祷告书更是手抄本的珍品。例如15世纪在法国苏瓦松和拉昂流行的《祷告书》(Lot 11),这本抄本中有很多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基督教故事细密画如:圣约翰帕特莫斯、天使报喜、耶稣诞生、牧羊人、三博士来朝报喜、陛下的加冕、圣母玛利亚、基督受难、圣灵降临、基督最后的审判、殉难的圣特罗皮乌斯等。又如:拍品Lot2,1280—1285年意大利伦巴底(Lombardy)的皮纸插图手抄本《圣徒的生活》中的一页,该页的插图描绘的圣人站在一座塔楼边,身边是特大写印刷的字母 “B”,上方则是片段的文字和红字标题。残余的七行哥特字体写于反面,略有褪色。手抄母本是当时《圣经》等书籍的说明副本,由于当时工匠们都缅怀着敬畏的心情去制作,也由于这些手抄本承载着神圣的内容,不少手抄本被牧师收藏于礼堂中,作为布道和研经的辅助物,这才使黄金时期的手稿得到流传至今。
 
为上流阶层精心装帧的祈祷书,通篇多采用哥特字体、叶漩涡饰框架、章节起首字母大写,并配有小巧装饰性强的象征物,同时也会配合内容大量加入精美细密画。在其中出现的图案经常取材自中世纪贵族的纹章徽记及基督教艺术中的一些象征符号,细密画师们还会精益求精地加入了众多经过装饰处理的首字母和边框,并用细碎的纹样填充和点缀。在版式上往往会配有镶框的设计,有的是天线状的植物图案,从开篇的首字母延伸出来包围住整页的文本,还有不少会使用葡萄树的纹样做镶框,因为葡萄树在基督教艺术中有象征耶稣的内涵。在文章配备插图方面,每幅精美的细密画均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醒目彩度,画师用简单明确的手法将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图像化,当然这些内容也是围绕《圣经》及圣徒故事等神圣题材的。比如拍品Lot4,1340年巴黎的皮纸插图手抄本一页,其插图描绘的就是圣史蒂芬的殉难和圣保罗皈依的情景,细密画是四个隔间的内分场景画法,插图旁边配有法语的说明。
 
从文字风格及设计上看,抄本祷告书经历了早期拜占庭艺术时期、六世纪至七世纪的爱尔兰和英格兰的凯尔特人民族的装饰性绘画时期(其中凯兰书卷尤为著名)、到卡洛林王朝和奥托王朝(the Ada Gospels)的手抄本时期。卡洛林王朝和奥托王朝时期由于正值罗马帝国的再一次复兴,酷爱基督教神学的查理曼大帝请来了英国学者带来了文雅的欧陆风格,并统一了抄写字体为──“卡洛林小写字体”。后来这种字体又被哥特式字体所替代。总的说来,其发展的过程大致如下:中世纪早期刚劲的罗马体逐步让位给诸如安色尔体和半安色尔体的草书体,在不列颠群岛甚至还发展出了与众不同的书体海岛大写体和海岛小写体。到了中世纪晚期及文艺复兴时期常用的图案风格则变为细小优雅的花朵及枝叶装饰环绕、飞禽以及一些来自远古的小人物和裸体小爱神,并使用了相当多的天然颜料加以调配填入。
 
装饰所折射出手抄本拥有者的生活趣味
 
中世纪时期的手抄本其实并不只是为了满足神父牧师或者修道士的需求,更广义的用途是给皇宫贵族作为权贵的显耀。因此这些手抄本除了展现那个时期中最为优秀的艺术家和工匠们的才情,还折射出手抄本拥有者们广泛的兴趣和生活品味。不少手抄本书中能看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景象描绘,如玩旋转陀螺的孩子们、围起圈跳舞的农民们、散步闲逛中的上流人士、猎人和他们的猎狗等。彩色藤蔓、树叶、花蕾、鸟儿、松鼠等也常见于装饰点缀之中。通常这些祷告书中丰富的装饰设计和多样化图案,都是为带来更多翻阅的乐趣,并制造不同的视觉喜悦。这种彩色的连环画式故事表达方式,使得即便是圣经和宗教经文,也能让人感受到行文图例中洋溢着来自图文以外的跃动幻想,激发对于人物和场景间无尽的扩散想象。
 
Arcana Collection(“Arcana”有神圣、奥秘之意)绘图手抄本,几乎贯穿了十三至十六世纪,题材包括文学、科学、宗教等内容,其中不少手抄本还是由皇室贵族委托制作。其实在当时的一些特定场合,贵族们都会带上他们贵重的泥金祷告书出现以彰显财富地位和表示虔诚。本次拍卖中的最能体现这类型的拍品便1471-1476年米兰公爵的皮纸插图手抄本《格里佐玛丽亚斯福尔扎的美好时光》(LOT 18) , 这本十五世纪的手抄本,取材广泛并拥有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开本尺寸,着实令人赏心悦目。书中除了记载了圣经故事的内容外,还记载了1466年至1476年间米兰公爵的事迹。
 
保存至今的绘图手抄本,凭借其鲜亮的色彩,在现代人看来已是耀眼的艺术作品,为后人完整探索和欣赏中世纪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它们作为中世纪文化的一段缩影,却集中反应了当时社会倡导的理念:“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所有的艺术都必须依附宗教和上帝的教义而存在,包括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中存在。 这些表现形式对欧洲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用艺术来图解《圣经》中的故事,以直观生动的视觉样式,配合虔诚的文字陈述直接作用于教民,尤其是广大的不识字教民,使他们接受并崇拜宗教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的意义。可以说:中世纪里的人文艺术都成了宣教宗教意识形态的工具。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