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游记丨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基督教元素融合于中国古典建筑

作者: 罗凯伦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7月03日 09:20 |
播放

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Tao Fong Shan Christian Centre)坐落在香港沙田村的小山上,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山上建有颇有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呈现出一番别样的风景。

道风山取名也颇有深意。“道”指的是“上帝的话”,“风”意味着“圣灵的能力”,“丛林”指的是“修道场所”。“道风山”指的是让道风山成为突破宗教文化藩篱的修道场所,为培育和发展基督教本土化灵修、艺术和礼仪,致力建立文化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近期笔者和友人一同有幸访问了道风山。道风山的特色之一在于将基督教元素融合于中国古典建筑中,揉合了中西方文化。这个基督教建筑群包括一所教堂,一个祈祷处,一所图书馆,一个专门制作和售卖基督教艺术品的艺术轩和退修营舍等组成。

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基督教香港信义会道风山堂。佛教宝塔式圣殿呈八边形,具有北京天坛的建筑特色。走进圣殿里面,直入眼前的是“道成肉身”的牌匾,两旁为“道与上帝同在”和“风随意思而吹”的对联。依照信义宗传统,圣餐桌摆在中间,仿照佛教中的祭祀台。圣殿两旁挂有颇具古文风味的《圣子赞》和《圣灵赞》。目前,圣殿可容纳70人聚会,周一到周四进行早祷,周一到周五进行午祷和晚祷,主日进行二场礼拜,分别以粤语和英语进行。

圣殿底层的静室名为“莲花洞”,供个人或小组默想。通过窄窄的通道进入石洞内,抬头可见“放下重担”四个大字,给人以放松和安静之感。牌匾下方的窗户上刻有莲花十架标志。据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官网介绍,莲花出污泥不染,又比君子,象征人之高尚品格和代表中国文化;莲花又是佛教圣花,象征圣洁无染的心灵,与基督教的十字架结合,表述让基督教在中国文化落地生根的使命,并且对于其他宗教呈现开放和相互丰富的远景。

嵌入两边石壁则有两处刻有经文的木板,分别写着:“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马太五章八节”和“耶稣基督的宝血能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约壹一章七节”。两旁放有长椅,游客可在此安静默想祷告。

颇为有趣的是,笔者简短祷告后正要走出静室,抬头看到的是“背起十架“四个大字,提醒人们真正的基督信仰不是单单享受神的美好和与神的团契,而是应该像耶稣基督一样进入到这个世界中,和主勇于背负十字架。

离开莲花洞,笔者和同行人在主建筑群外围走进了树林中。从山坡下有一条石头窄路,共一百步,可走入只供一个人大小进入的“生命门“,窄门两旁写有”宽路行人多并无真乐 窄门进者少内有永生“。而进入”生命门“后,抬头发现横批为”博爱“,题字的人是”孙文“(孙中山),两旁写有”你们往普天下去 传福音给万民听“。院内有中式风格的凉亭”感恩亭“,亭子旁边有立有道风山十字架。这个高四十尺的巨型十字架是全港最大的十字架,上面刻着”成了“,在此高处可俯瞰沙田市中心,也可在此默想主的十字架。旁边有一块大石镌刻着”活在主内“,仿佛提醒着路人要在生活中常常与主同行。

我们沿着路折返,进入到了莲花池侧的“迷宫(又称明阵)”。人们可沿着迂回曲折的路径走,可进入祷告和默想中。“明阵”(Labyrinth)是一种中古教会的灵修方式,看似通向死路的迷宫,其实不然,沿着起点信徒不断绕圈走入到明阵中心,进入中央后可以祷告,祷告完毕,从中央绕圈走出明阵,入口同时也是出口,代表着这个属灵的行走是完整的。

 
道风山明阵(图:道风山服务处)

我们接着回到了庭院,参观了艺术轩。艺术轩售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艺术品、陶瓷、灵修书籍和有关中国基督教艺术的著作。

离艺术轩不远处是基督教退修营舍云水堂,此处可接待多至40人,供个别信徒或教会团体租借作退休僻静及会议之用。

据道风山历史回眸(1903-2010)宣传栏和官网介绍,道风山创办人为挪威传教士艾香德(Dr. Karl Ludvig Reichelt)。1903年,艾香德受挪威外邦传教会差派到中国传福音。他先在湖南宁乡小城开始教会工作,次年,他拜访了沩山佛教大寺院,而此次拜访使他萌生改变西方宣教方法的一个革新概念。此后数年他专心钻研中国宗教、特别是佛教,旨在让那些已经立志投身宗教生活的人也能得到福音。

1922年,他参照佛教寺院制度,在南京创立景风山基督教丛林,招待佛教和道教徒学道。后因战争,艾香德牧师于1930年把工作迁移至香港。5月,差会在一次公开拍卖中,以总额3705墨西哥金币买下一座能俯览沙田村的小山,在此创办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并邀请丹麦建筑师艾术华(Johannes Prip-Moller)设计庞大的中国式建筑群。艾香德牧师于1952年3月13日安息主怀,葬于道风山基督教坟场。

1967年,北欧神学家霍文博士(Sverre Holt)出任道风山新院长。1981年,道风山普世运动研究中心成立,两年后,何安石牧师被委任道风山院长,一年后,道风山教会成为香港信义宗教会会员。次年,差会董事局(CMB Board)捐赠道风山一部分物业给信义宗神学院作为新的校园。

2000年,道风山全面改组工作完成,被重组为三个独立机构:“道风山基督教丛林”,“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和“道风山服务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