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教传入温州150周年 120年定理医院诉说福音历史

作者: 姚颂恕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12月08日 09:14 |
播放

悠悠东瓯故地,
煌煌文明古邑。
瓯越子民康健,
始于定理医院。

这是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即定理医院的急救科主任尤荣开所做的一首小诗,可见温州当代医生工作者对于定理医院地位的肯定。这所医院,见证了基督教在温州的历史,见证了福音在这篇土地的做为。

“上帝啊!只要给我‘一百至一百五十英镑’,我就可以建一所像样的医院。”这样一个从爱心而发的祷告,是上帝造就定理医院的开始。做这个祷告的人,是传教士苏慧廉。

苏慧廉其人


苏慧廉

有人评价,英国传教士苏慧廉(William·Edward·Soothill)是跟温州人关联最大的一位外国人,他在130多年前的1883年来到中国温州,大力促进了温州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他在温州建设的教育、医学场所依然在恩泽后世。

苏慧廉于1861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哈利法克斯。他英国汉学研究者,教育家,偕我会传教士。

1881年1月,一艘开往中国的大船载着22岁的英国传教士苏慧廉,来到温州简陋的码头。苏慧廉和他的妻子苏路熙从此在温州呆了25年,经历结婚、生子的重要历程。苏慧廉夫妇给儿子取了中国名字海生。苏慧廉夫妇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温州这座城。

本名LUCY(露西)的中文名非常美——苏路熙。她回英国之后,写了一本名为《乐往中国》的回忆录,以女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大约用三分之二篇幅记录了她在温州的岁月。她写道,“温州村子的风景和在中国名画里看到的没有什么区别”。“群山如宝塔林立,数也数不清,就像大海的波涛,但比波涛美丽,因为色彩和形状多种多样”“……岛屿很可爱,……渔船银白色的帆,穿梭于阳光和微风之间”、“(瓯江上游)水平静得像水车的的溪流,在平静的表面之上,漂浮着一队小船,在明亮的阳光中,雪白的船帆就好像翅膀”。

苏慧廉夫妇离温之后,曾在中国山西等地及一些城市居住,但他俩对温州仍念念不忘。

在华期间,苏慧廉夫妇布道传教,又建立学校、医院和教堂。苏慧廉效法保罗,向犹太人,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中国人,苏慧廉也做中国人,为要得中国人。他首先学习并熟练掌握了温州方言,又穿上当时中国人所传的马褂,也根据温州方言发音规律,创编了“用拉丁字拼音代替汉字”的瓯音拼音文字。

在华期间,苏慧廉完成《新约》温州话全译本,开办艺文学堂,后任山西大学堂校长。回英国后,苏慧廉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欧战期间,苏慧廉任基督教青年会宗教工作主任干事。1935年5月14日夜间,苏慧廉在牛津去世。

在华期间的1897年,苏慧廉办起了定理医院,是浙南地区最早的西医院,又开创了温州现代化医疗体系。

医院的建立


最早的定理医院

苏慧廉是温州市中心医院创始人之一,苏慧廉目睹100年前温州民众缺医无药,一旦患病,求神问卦,听天由命,为解除民众病痛,办了城西教堂诊所。

1897年(清光绪廿三年),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带着奎宁、碘酒等常用药品在温州创办了一间小诊所,后来小诊所扩建成定理医院(后依次改名为白累德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它是浙南地区最早的西医医院。

从此,温州人民有了专业的医师,有了固定应诊时间,有了固定应诊的场所,就医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随着西医神奇的疗效,影响力不断扩大,医务人员、场地、设备、药物均满足不了就医者需求。

“上帝啊!只要给我‘一百至一百五十英镑’,我就可以建一所像样的医院,以解燃眉之急,消除他们病痛。”苏慧廉牧师为此祷告。英国偕我公会1895年的年报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温州拟建医院的报告:“霍厚福医生的医疗工作成为传教工作的重要部分。他现有大量的病人,建设一座匹配的医院迫在眉睫。苏慧廉牧师希望能为此募集到一百至一百五十英镑,捐献者的名字,将成为这所医院的名字。”

苏慧廉牧师借回国汇报工作之机,多方奔走,后来,英国大雅茅斯市(GreatYarmouth)的约翰·定理(John Dingley)先生慷慨解囊,决定捐献两百英镑,支持这个建医院的“扶贫”项目。这笔钱很快汇到温州。苏慧廉在墨池坊买了块地,是现在的墨池坊杨柳巷10号,即温州市墨池小学,并在其上盖起医院。

在苏慧廉牧师的多方奔走努力下,新的医院,确切地讲温州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温州开天辟地的第一家医院,取名为定理医院,于1897年2月17日正式开张,聘任霍厚福医师担任院长,负责医院的一切事务。

医院的贡献

定理医院开张时能够收治十二名男病人、十名女病人,并配有辅助用房,如厕所、厨房、门房等。因为主要的工作是门诊治疗,所以有一个相当大的门诊所及一个兼作候诊室的小礼拜堂。

定理医生的首任院长是霍厚福医师。据1990年循道会差会报告,1990年定理医院接待门诊病人高达11000位,住院病人256位。这样繁重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霍厚福医师一人和他所培养的本地助手来承担。

霍厚福院长主持定理医院期间每年大约收治门诊病人一万多人次,住院约三百人次,有时霍乱、白喉、疟疾等疾病流行时,医院人满为患,只好租房使用。

建立这所医院,当时温州的环境如何呢?霍厚福医生在温期间曾兼任瓯海海关的医师四年,负责《海关医报》(Medical Reports)1895年3月-1899年9月的温州有关医事报告记录。

霍厚福曾记录:“1895年夏天,尽管温州平均气温不是很高,但大部分时间空气非常干燥,外国居民感到十分闷热,精神萎靡,水井几近干涸,当地居民便纷纷去河里取水,由于河水不洁,病菌丛生,这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机会,以致霍乱更加流行,造成多人死亡。”

1900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顶峰,在全国范围内给教会医院和外国医生带来了巨大威胁。苏慧廉和家人不得不返回英国避难。不过,就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苏慧廉靠着自己的诚心感动了英国医生包莅茂(W.E.Plummer)来温州开展医疗工作。

1901年霍厚福院长离温回国,包莅茂医师接替霍厚福工作,出任定理医院院长。包医生在温州为中国患者服务13年,直到1914年才因病离开。

包莅茂医师接替霍厚福院长工作时,定理医院不但具有一定规模,而且有良好的口碑,门诊人次、住院病人逐年增多,但医务人员仍然非常紧缺。所以他的医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乐此不疲。

苏慧廉牧师说:“每年要接待一万两千个门诊病人、七百个住院病人;每年还要给四百人施行手术、其中半数要麻醉。同时他每年还要看欧洲病人四百五十次。他每一分收入都进入医院基金;一年当中有九个月的时间几乎天天要给他的十名本地学生和助手上课;每年还被安排出席五百五十次的为病人举行的礼拜和晚间讲座,谁要说我们的包莅茂医生懒惰,我们可不答应。”定理九年,职工从10多人增至20多人。九年间门诊达七万多人次,住院达四千多人次。

当代的定理医院


温州市中心医院12周年院庆官网页面

1954年,浙江省卫生厅把白累德医院改为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式更名为温州市中心医院。

它是浙江三家百年名院之一,温州市中心医院官网介绍,该院于2012年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全国首批无创DNA产前筛查试点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工作范单位、全国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协作中心、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医院……

“医院被评为省示范文明医院、省级绿色医院、省健康促进医院、省爱婴医院、卫生部国际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市交通事故急救绿色通道指定医疗单位。

“植根简巷风雨百年创基业,造福东瓯征程万里谱新篇。医院秉承“求实、精业、奉献、进取”的办院宗旨,一如既往地不断在医、教、研、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把群众满意作为办好医院的首要任务,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便捷的人性化医疗服务,努力打造成为当地百姓最满意的现代化医院。”

医院官网这样写道。今年,温州市中心医院迎来120周年华诞,医院为此多方寻找医院创始人的后人,并成功邀请到查尔斯·苏西尔来到温州参加庆祝典礼。

首次来到中国的查尔斯回忆说,在温州的生活对曾祖父母来说很重要。“当他们回国的时候,他们带回中国的语言、生活习惯,甚至带回中国一些文化的东西,我深深相信这里是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经历,从中国得到的东西影响深远。他们回到英国后,在牛津大学担任教授,继续研究中国文化。”查尔斯的姐姐和堂哥都住在牛津,和苏慧廉以前的房子只相隔500米。堂哥在伦敦的盖营医院里受过训练,而盖营医院的建筑风格和定理医院是一脉相承德。

温州人对苏慧廉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激,苏慧廉的后人对温州也有着特殊的情结。苏慧廉对于温州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卓越贡献不会随岁月而逝去,应该被牢牢铭记。

媒体报道,10月28日上午,温州市中心医院建院120周年院庆纪念大会在医院门诊广场隆重举行。“120年中,我们曾历经危难,甚至陷入解体的困境。但先贤们筚路蓝缕,坚忍不拔,从未停止过奋斗的脚步:在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坚守初心,真诚践行医学誓言。医疗技术与医学设备虽更新缓慢,但从未停滞;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虽步履维艰,但从未断层。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这所医院始终矗立在瓯江之畔,终究屹立浙南。”温州市中心医院院长黄建平说,“一百二十年的扶危拯弱,是栉风沐雨、几代人早生华发的付出。”

结语

悠悠百年岁月,当年为了主的福音竭尽全力的圣徒早已逝去。然而他们所传的,和所建造的,无论是有形有体的,还是眼不可见的,仍然深刻的影响着温州这篇土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