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徒教育家陶行知信仰足迹带给我们的思考

作者: 严以勒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10月23日 12:12 |
播放

笔者信主十余年,在教会里听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就是“生命”;按有无生命或生命大小,信徒又被划分为两大类。可是再问“生命”是什么,似乎又说不清道不明。笔者也曾为此深感困惑。而为了衡量谁有生命或谁的生命更好,传统教会“发明”了一套量化指标——每天读经的篇幅长度、祷告的时间长度、每周参与聚会的时间频度等成为生命长进与否的重要指标。

因此,整个教会就弥漫在这种浓郁的宗教性气氛里,大家比较或攀比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三个宗教性指标。很显然,平信徒在这三个指标上远远不及传道人,传道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信徒的榜样。所以就不难理解在传统教会里,听到最多的榜样是王明道、宋尚节和倪柝声这类传道人,而在近代历史中出现过的杰出的平信徒人物就鲜为人知了,或只能停留在外邦人写的书里。像美国李可柔编写的《光与盐——探索近代中国改革的十位历史名人》,在教会里不为人所知就可以理解的。这些人物不可能被当作在讲台宣讲的榜样的,他们没有被视为没生命就够意思了。

耶稣说过:“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那么究竟何为耶稣所说的“生命”呢?传统教会所说的“生命”顶多是一种宗教修炼式的“生命”,距离耶稣所教导的生命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天我还要再提一个人物,来说明一下究竟何为“生命”。这个人物是一个不是传道人的基督徒,一个在近代中国教育领域留下深远影响的基督徒教育家,他就是陶行知。

说起陶行知,大家对他并不陌生,因为他中学历史课本近代史部分必提的一个人物,晓庄学校的创办人,平民教育运动的推动者。但说到陶行知的信仰背景,恐怕很多人都不晓得。在此告诉大家,陶行知是一位基督徒。笔者最近对陶行知这个近代历史名人做了一些了解。历史对陶行知的评价很高,他的人格备受敬仰。2010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传》,有人写道:“阅读《陶行知传》,可以让读者真切触摸到一个集教育家的慈爱、学者的渊博、政治家的陶行知传 陶行知传 气魄、社会活动家的能量、诗人的豪放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尤其是他那‘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感天动地,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洗礼。”

陶行知的父母都是基督徒,并在教会学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和学校教育对他的信仰影响很大。中国内地会在陶行知的家乡安徽歙县设有耶稣堂,并附设一所名为崇一学堂的学校。陶行知15岁时,母亲在崇一学堂做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助母亲做事,被身为校长的英国宣教士唐进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从崇一学堂毕业后,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第二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为金陵大学,他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成为金陵大学首届文科学生。1914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

看陶行知早年成长的足迹,从崇一学堂到金陵大学,陶行知一共在教会学校读了整整八年。早在17岁的时候,陶行知就开始认真思考基督教信仰问题了,直至1912年在金陵大学读书期间正式信奉基督教。那时的金陵大学基督教气氛浓烈,金陵大学的青年会设立了20个查经班,每班以5人为限,轮流主领。作为金陵学子的基督徒陶行知就参加了当时的这种查经班。他们的查经班可不是基要派那种脱离生活隔绝世界的纯神学教义式的说教班,而是以美国康奈尔大学詹克教授编写的一本书《耶稣生平与教导的社会与政治含义》作为小组查经的研习本。詹克的书强调的是耶稣的爱,以及为服务他人而牺牲的基督教信仰实践。正是学习和领受了耶稣这种“爱人如己”的教训,使得陶行知做出转向基督信仰的决定,也造就了他以后行事为人和从事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青年陶行知近照 图:资料图)

1914年陶行知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赴美留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了他那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比例的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1923年,陶行知与另一位基督徒教育家晏阳初以及其他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随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致力于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陶行知身上流露出的那种被后人敬仰的“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品质,不正是效法耶稣的活生生体现?我在了解像陶行知、晏阳初、林巧稚这样的基督徒,发现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实干家”,对躲在教会里面从事宗教式的修炼没有兴趣,而是致力于用自己的专长服务他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在努力实践耶稣爱人如己的教训,推动社会的前进。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其一表现就是识字率低得惊人,陶行知、晏阳初发起推动的平民教育运动,可谓是如春风化雨。他们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又是真正的实践家。有理想、有担当、有行动、有付出,面向的是那些没有文化、被愚弄的普通农民。这不是在效法耶稣吗?这不是在彰显天国的荣美吗?这不正是对新生命的生动诠释吗?

耶稣的教导核心是爱人如己的崇高伦理,而不是提出一套宗教修炼的刻板规范加禁忌。这种爱人如己在基督耶稣的十字架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最为震撼人心。他为我们而死,也为我们树立了最崇高的榜样。而宗教的教主们恰恰相反,殚精竭虑地致力于制造条条框框的宗教规范和禁忌,并想方设法以此来捆绑信众听命于教主。因此我们才说耶稣不是宗教教主,耶稣的教导和行动与那些教主们有着天壤之别。

德国神学家朋霍菲尔对德国的教会有过痛彻心斐的反思,他对那种宗教里的伪善和假敬虔深恶痛绝,因此他提出了“圣洁的入世”,再次回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传统并有所深化。朋霍菲尔极力主张,做个基督徒绝不是追求一种置身于世界之外的孤独的敬虔生活,也不是刻意追求和修炼一种宗教禁欲模式。基督徒作为耶稣的跟从者,要参与在世界的生活,在世界里服侍神服侍人。教会要“站立在小区的中央”,而基督徒要活在世界里。

陶行知、晏阳初、林巧稚他们这些基督徒的信仰历程岂不正和朋霍菲尔的观点相合,也就是合乎真正的基督的教训。重新解读他们的信仰足迹,非常有助于我们再次思考基督信仰的真谛。因此,从宗教修炼式的生命教条里走出来,也就是从教会的围墙里走出来,进入世界,进入人群,服侍他们,这才是耶稣所说的生命,这才叫跟随耶稣!

写于20171018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