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杭州在家教育工作坊系列之一:从神为孩子安排的成长表来看在家教育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11月15日 09:20 |
播放

“在家教育”源于19世纪的美国,并在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然而对今天才开始深入接触“在家教育”的中国而言,“在家教育”如同一场充满未知的教育实验,它是教育个性化颠覆性的产物,也是教育道路上的重要改革。

为什么要做在家教育?在家教育能给孩子带来哪些与学校不同的益处呢?在杭州在家教育工作坊的探讨会上,主讲人徐老师首先用一张图片来回答“家长质疑在家上学的孩子会有孤僻现象”的问题。他说,“今天我们很多时候会去思考,孩子没有玩伴多么可怜……(图片里)放牛的孩子与天地融合,他们也没有多少玩伴,这时怎么办?他们会和花草树木交流,和动物交流。”孩子有对生命的感知,这些恰恰是学校所没有的——家长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孩子的生长是有他的时间和规律的。”徐老师引用传道书3章1节的经文“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说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上帝有他的时间表。”

上帝为孩子成长安排了时间表:

徐老师提到,人有三个属性:

一.个体属性

1.独立人格首先是安全感的保证,情感的满足,在家庭关系中习得规则界限感。“这也是孩子建造自我人格安全感很重要的一部分。”

2.自我身心灵的发展,需要独立自主时空。“孩子的身体、心灵、外貌等方面需要能自主地运用这些跟世界互动,才能使感官得到更加高速的发展。”

3.习惯、品格与意志力的训练。“这个需要长期的训练。”

二.家庭属性

作为家庭成员的属性,需要在家庭当中去训练孩子处理家庭生活、家庭人际关系经验及相关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属性

作为社会成员的属性。处理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经验及相应的解决问题能力。这三个属性是孩子从家庭当中成长到一个更宽阔的世界。而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跟他们的成长是相吻合的。

每个属性的发展时序性也有所不同。0-6岁的孩子属于个体属性发展重心期;7-12岁是家庭属性发展重心期;13-18岁是社会属性发展重心期。而这三个阶段里,0-6岁的发展阶段尤其重要。

徐老师表示,0-6岁的孩子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需要。但是随着成长,他的视角越来越宽广,视线会开始投向他人、家人;慢慢再成长,他的视线更加广阔,会投向社会。因此,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也是依照此属性来前进的。“孩子一开始只能处理简单、稳定、深入的人际关系,不能面对复杂、不稳定、浅薄的人际关系。但随着孩子慢慢成长,他就能逐渐处理这些复杂、浅薄的人际关系。”

而幼儿园、学校是一种不稳定、复杂的人际关系。徐老师举例:跟老师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例如这个学期是这位老师,下个学期可能就换了一位老师;跟同学也是浅薄的关系,这个学期是这批同学,下学期就是其他同学……“一开始我们的孩子不能面对这些关系,他不知道跟老师是怎样的关系。”徐老师强调,“0-6岁孩子首先是安全感的稳定,情感的饱足,这些来自于跟父母深入、稳定的关系。并在跟父母的关系中习得基本的规则和界限。”这样的孩子有自己的空间时,也会得到很好地发展。而且跟父母的关系处理中,他们的品格和习性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徐老师提到在今天有很多父母迫切地、过早地将孩子放到幼儿园当中。有些家长是因为工作,但有些家长则是觉得“孩子是社会动物,所以当让孩子过早的去接触社会”。“既然这样,为什么(孩子)不生下来就放到幼儿园呢?”徐老师幽默地反问。接着,他又说,“2-3岁就进入幼儿园,孩子会没有安全感,会焦虑,所以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开始哭闹。”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幼儿园同学之间也会争抢玩具——因为他们没有建立基本的人际规则和界限,还没有发展自我。“还未发展好就用纪律性要求要求他们,太难了。”

孩子过早进入群体带来的危害:

群体压力:

徐老师提到现在校园霸陵的情况——其实在幼儿园就有出现:有些孩子力气大相对就强势一些,他会推搡其他孩子。但老师只有几个人,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孩子。因此孩子的自我还没有发展好就进入群体中,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

学校早恋问题:

“看今天很多孩子上了几天学,什么都知道了。而且家长不知道,他们还笑你。”徐老师说,“孩子都渴望跟大孩子玩,他们渴望成熟、长大。并且这个群体里孩子越成熟越有发言权。”而当孩子在学校受到压力和伤害,回到家里父母没有及时给于疏导和关怀时,他们的压力就积攒在那里,久而久之不是爆发就是灭亡。

在古希腊的思想里,人是社会的动物。但希伯来文化却是:人是上帝的创造,个体先于群体。孩子健康的社交能力始于独立人格,也终于独立人格,因此教育最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孩子的独立人格。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