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宗教时评】法国恐怖袭击事件考验我们的信心与行动

作者: 张志鹏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8月02日 07:55 |
播放

7月26日上午,19岁的Adel Kermiche 和其同伙回应ISIS的呼召持刀闯入一间位于法国诺曼底的教堂,劫持了五名人质。最终84岁的老神父雅克·哈默尔(Father Jacques Hamel),惨遭割喉杀害,另有一名人质受伤后生命垂危,两名劫匪被警方击毙。在此之前,法国遭受到一系列的恐怖袭击,2016年7月14日晚间,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发生卡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严重伤亡。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市中心7个不同地点几乎同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数百人伤亡。2015年1月7日位于巴黎市区的《查理讽刺漫画周刊》总部发生一起严重恐怖枪击事件,造成十多人伤亡。曾经的悲剧让人们震惊愤怒,但谁也无法确保未来不再发生类似的恐怖袭击。

在震惊愤怒之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为什么ISIS这样的暴力恐怖组织会发展壮大?为什么选择在法国进行恐怖袭击?为什么许多袭击者都是年轻人?对于信仰者而言还需要进一步追问:我们究竟是应该相信善有善报还是相信恶人当道?我们是应该继续坚持爱人如己还是选择嫉恶如仇?我们究竟是应该采取积极行动还是在消极地诅咒等待?

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ISIS的崛起有着复杂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这些原因与宗教信仰、心理认同等因素结合在一起,造就了现在观念越来越排外、组织越来越极端、手段越来越残忍的ISIS。概况而言,这些杀人如麻的ISIS成员给自己的犯罪行为蒙上一层神圣信仰和社会正义的幕布。从所宣称的口号来看,他们把自己塑造成反抗西方强权、反抗国外侵略、反抗文化侵蚀的“英雄”,但是在本质上,他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无非是自己的利益、权力和名誉。为了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需要构建出一个共同的敌人。通过与“敌人”的斗争来展现自己的价值。不幸地是,他们所宣传的内容吸引了世界各地有着类似感觉的人,他们源源不断地加入ISIS。

为什么ISIS及其追随者会选择法国动刀,除了有安保的原因外,这与法国的政教关系有一定的联系。在世界各国中,政治与宗教以不同的方式混同或者分离。就法国而言,他们的政教分离不仅彻底,而且走向了另一个混同的极端。在严厉防止宗教影响政治的同时,政府权力已经介入到宗教内部,限制了一些宗教自由。事实上,早在2003年12月,法国禁止在学校里带有宗教色彩的标记和头巾法案引起穆斯林世界的愤怒和抗议。在2004年1月,有数千名穆斯林妇女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法国政府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佩戴头巾的计划。然而,从2011年4月11日起,法国公布了“布卡禁令”,女性被禁止佩戴穆斯林头巾前往公共场所。任何违反此法者将被罚款150欧元(约合1375元人民币),并被送入公民学习班接受教育,提醒他们共和价值和性别平等。不能否认,政府对特定宗教行为的管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我们还注意到,杀害神父的是一个19岁的年轻人和他的同伙。此前7月18-24日一周的时间内,德国接连发生4起袭击事件,其中两起被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承责,其作案者均为青少年,年纪最大的27岁、最小的17岁。据调查,法国激进分子中2/3为15-25岁的年轻人。研究者认为,年轻人的“激进化”现象,就是这个时代年轻人寻找榜样、寻求精神满足时心理动荡的反应。“圣战宣传很容易吸引那些由于出现人格形成困难、认同困难的青少年,给他们提供一个榜样,填补空缺,修补扭曲的人格,甚至替他们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不仅有思想的灌输,往往圣战者还能得到物质、性或权力方面的好处。”那些接受“圣战”思想的年轻人被告知,他在现实的战争中扮演的英雄的一方。例如,巴黎恐怖袭击中的26岁女孩哈斯娜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她从来不去读经或者礼拜,没有表示过对宗教的兴趣,就连面纱也是最近一个月才带上。比起宗教,她似乎对酒精、香烟、派对以及和异性的一连串约会更忠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她是“寄养家庭长大,从未得到过爱”。

面对不时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一个信仰者应该怎样认识,怎样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许下列做法值得你借鉴。首先,要认识到恐怖暴力袭击是人类犯罪行为的本质。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暴力和恐怖袭击层出不穷,多个国家和多个族群、多个宗教团体都曾经采取过。相对世界大战和大规模屠杀而言,人类文明已经是在进步了。人性不是完美的,追求自私利益的人类不可避免地采取两败俱伤的最差策略。ISIS的出现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个。好在,二战结束后人类已经达成了用法律来惩罚犯罪行为的国际共识,无论这些犯罪行为是个人所谓还是以国家名义进行,无论是打着神圣的旗号还是代表着全民的利益,犯罪就是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和道德的批判。其次,虽然能够认识到人性中的不完善,但我们还是应该选择从善而行。事实上,善与恶之间有着清晰的分界,“不伤害”或者至少“不伤害无辜者”是基本底线。一些人的犯罪行为并不能让我们失去信心,失去信仰,失去信念。相反,世事艰难,更要坚定信仰,用更多祈祷、关爱和沟通来化解怨恨、痛苦和暴力。具体来说,信仰者应该更多地成为公益行动者,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真诚的爱,感受到基于信仰的爱。从根源上消除偏见和暴力。再次,信仰者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积极推动宗教自由与政教分离的共同实现。通过法治来保障宗教自由的权利,通过法治来防止政府干涉宗教,同时也防止宗教侵入政府。这样做不只是为了社会进步,而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因为,绝大多数的涉及宗教的暴力行为,要么是基于宗教对政权、政府的混同和控制;要么是起因于政权、政府对宗教的过分限制和干涉。具体而言,不仅法国有关政教关系的法律需要反思和修订,许多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同样需要推动宗教自由与政教分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伊斯兰教信仰的变革。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