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时评】再谈学生高考后自杀:其实孩子压力远超大人 家长要懂给孩子减压

作者: 岳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6月29日 09:18 |
播放
配图:pixabay.com 配图:pixabay.com

近期,关于一则标题为“学生高考后自杀: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的新闻,在微信圈被无数人转发。

新闻的主人公小斯已经自杀身亡,在他死前,曾在QQ空间发过这样一段文字:“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一耳屎打起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屎打过来……我只是待在家里或者和他说话,我的心里就高兴不起来……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分离时不会有不舍,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

看到这则新闻时,笔者不禁想到,小时候因为成绩不好,也会引来父母的责骂;一旦有什么事情没做好,一顿打骂接踵而来——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只知道打骂是避免不了的。

有位做教育的专家曾说:“孩子的压力远远超过大人。”这句话你能想象吗?据华商晨报2015年的报道,曾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在沈阳就发生几起中小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走上自杀极端道路的事件。而国内其他地方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令人不禁想问:现在的孩子们究竟怎么了?教育孩子们的家长又怎么了?为什么社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孩子们自杀的倾向却越来越多?

或许这些孩子们并不知道“自杀”的真正含义,也不明白“死”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渴望用“死”来逃避现实环境和压力,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亲子专家说:孩子的压力90%以上来自父母。但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太小,不能正确面对压力,当父母的施压临到时,也不知道怎样去排解。所以父母们需要有这方面的意识,认识到孩子正处在压力之中,也当帮助孩子应对压力。

孩子有压力时的反应?

孩子有压力时,在情绪、身体上会有不同寻常的反应。例如焦躁、不安、发脾气、哭闹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从前吃饭香甜,现在拒绝饮食,睡眠状况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固执顶嘴……这一系列的变化,当家长去留心观察时,会发现孩子在通过肢体或情绪上的发泄来表达内心压力。

孩子压力从何而来?

很多家长表示疑惑: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压力?他们不愁吃不愁穿,只需要学习好即可。在大人看来极为细小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造成孩子压力的元凶。

家长和孩子有着时间与经验上的差距。在某些事情上,家长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以爱为名”强加给孩子,一再重复,一再叮嘱,久而久之,孩子会感到有压力不断从父母那里涌来。

在学校,成绩不佳;在社会,与同伴相处不愉快,这些也都会成为孩子的压力来源;而这些往往被家长们忽略。

孩子压力远超过大人

因此有专家说:孩子的压力远远超过大人。成年人遇到压力时可以通过各样的方式途径来宣泄:运动、K歌、逛街、看电影、饮食……孩子们太小,还不懂得如何处理压力,也不理解压抑心里的负面情绪是什么,因此在面对压力时通常会选择承受。

夫妻之间有压力,会吵架;朋友之间有压力,可以倾述;孩子有压力又无法正确应对的情况下,会选择通过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家长们需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正面临在压力之中,并且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舒缓压力。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表达压力

孩子有压力是正常现象,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表达出心底压力,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面对他们表现出的苦恼、惧怕、害怕和各样情绪时,去理解和包容,并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去克服他的压力,而不是责备和打骂。这样,会让孩子学习如何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正确面对压力。

孩子的心灵需要家长们的细心呵护,孩子缺乏生活经验,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接纳、理解和包容,才是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途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