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石门坎后援团一位基督徒成员谈:今天我们要回归人和教育的本质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11月03日 00:04 |
播放

在10月15日至17日的“柏格理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上,除了许多著名的学者、教授等被称为是“大咖”级的发言人的同时,也有不少没有多少名气、但却默默服事和支持石门坎的普通基督徒的发言,虽然朴实,但依旧感人至深。

来自北京的林琼姊妹说到,自己看到递交上去的发言题目《生命与教育》,自己都感到忐忑,因为这个话题的确很大,但她很想从柏格理和石门坎的故事带给她的感动谈一谈这个话题,“我今天站在这里跟大家探讨生命和教育的话题,是因为我有两个身份,第一个就是基督徒的身份,另外一个就是我也是石门坎后援团的团员。”

接着,她从四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于“生命与教育”的认识,其中尤其是首先她谈到时下我们面临的很多教育的怪象,让她和很多人都心痛不已,她也由此呼吁,我们亟需要回到人和教育的本质;而伯格理和石门坎的例子给她许多启发,她也希望,尤其是时下的是启蒙教育更需要回归。

1.时下我们所面对的教育

林姊妹表示,时下的教育让她不由想起柴静前段之下做的一个纪录片《穹顶之下》,“雾霾是看得见的,但是不仅仅是雾霾,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也在穹顶之下。”她周围不少人也都在说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各种分析,其中目前的教育体制最为人诟病,她也非常同意此点,“真的是穹顶之下,每个人的大脑,每个人的思维,每个的情感都被包围在里面,我们甚至像螃蟹一样相互制约,没有办法动弹。”

因为自己担任一家银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所以她也年年负责招聘、因此也会接触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每次我非常难受的可以说每一次的面试都是一种内心的博弈和嫁接。为什么说是博弈?因为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非常现实,一上来告诉你我学什么专业、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你给我多少钱。他们没有那种‘我想学点什么,想做点什么,这辈子把给我的才能、学校学到的知识给出来帮助别人’的想法,他们所有都在索取的角度。更难受的是,过了几年这些孩子长大了有了一官半职,但你会看到他们完全是利己的,你可以说他们手段非常棒、能说会道,在每个关节都能够在潜规则里面做得游刃有余….“我常常想,难道我们真的不是什么是好的,不知道你耍的手段吗?其实掏心掏肺的说一下,我们都知道,我们都要生存所以彼此都这样。”

“但如果人仅仅为了活着的话,人跟动物是没有区别的。,到底为什么活着?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才能真正能称之为‘人’?这个意义来源于什么地方?”

继续来看当下的教育,林姊妹分享说,自己的女儿长大后去美国留学2年然后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对国内教育反思很多,她谈到三方面的问题:性和爱教育的缺失、只是希望培养出没有个性的好孩子、尤其是心智教育的缺失。“很多华人孩子在美国出现的诸多问题不是因为没有知识、没有学历,而是心智没有打开,虽然是硕士博士,但这拨孩子的启蒙教育是欠缺的,只是学习的机器、获取了比较高的学历而已。”

2.到底人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林姊妹邀请大家共同思考人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谈到人的本质,作为基督徒的她提到了圣经中对于人的两重性的认识:神性和罪性。

“上帝创造人,上帝说是用‘我们的形象和样式来创造人’,人有神的形象和样式。人是有神性的,上帝造任何人的时候,放了他的形象在里面面,所以你会被感动,这个东西叫神性,因为有它,我们好多的盼望。我们人还有罪性,圣经很好的一点是把人的罪性讲的非常透。”

“我很喜欢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跟基督徒谈灵魂,大家都说是,但跟非基督徒谈灵魂,不好说,可是我们静一下想一想,在你很安静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你自己内心不一样的时候那种状态,这是一种存在。教育是关于这部分的,这是我所理解的任何教育的本质。”

“其实这个本质回过头来说只是一句话,就是Being as Creation(成为你被创造的模样)。”林姊妹分说,“我们说现在教育里面会教你做很多,Doing,大家都看社会上比较炫耀的也是他拥有什么,比如他拥有了财富,拥有了学历,拥有了社会的地位,拥有了权力等等,但你从本质上看这个人的时候,恰恰是Being是一个人的本质。我看一个孩子的时候不看你在学校有什么成绩,我是看你是什么样的人。”

因此,林姊妹呼吁我们要更多回到关于人和教育的本质。而回首柏格理在石门坎服务的经历,她也看到此点。1904年,柏格理初到石门坎这个一片蛮荒之地,然后开始建教堂,领5000人受洗,开创了大花苗文字,翻译了大花苗版《圣经》,并且传福音、办教育。可以说,柏格理在石门坎开启了文明进步和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的大变迁。而具体到每个人来讲,就是让这里的人开始懂得讲文明、讲卫生、注重家庭关系、注重道德伦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并且让这些人过上一种现代的文明生活,最根本是带领他们走过“从愚昧到文明,从没有信仰到虔诚信仰的阶段”。

“柏格理在做教育以前是建教堂。我们用其他的视角来看待这一点、叫人文关怀也好,但一定是先唤醒了这片蛮荒之地的每个人的内心,所以他做后面的事情顺理成章,如果没有这个的话,即使十几年也做不出这个成绩来。”

最后,林姊妹点出,当下中国最为缺失的一块就是启蒙教育。比如她看《爸爸去哪儿》其中一些孩子之间的情感和情绪互动,也让她感到从小的启蒙教育有多重要。她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一块,用生命点燃生命。“关于启蒙教育,我的理解是,一个人,无论学识、财富、社会地位如何,如果没活出生命的光彩,这一辈子,都会很暗淡。我相信真正的教育是去点燃一个孩子内心的光亮。”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