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专访】杭州心连心团契荣获“优秀志愿者团队” 负责人斯多勇弟兄见证义工服务之路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8月31日 08:58 |
播放

在这个追求速度和发展,缺乏心与心交流的社会,“心连心”这个词不禁给人一丝暖意。第一次听到“心连心团契”是在5年前,这是个由杭州一群基督徒自发组织而成的基督教团体,致力于各种社会服务传递上帝的爱:捐助贫困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救济云南灾区、敬老院看望老人、医院义工服务等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杭州心连心团契”的负责人斯多勇老师自身已有15年的义工经历,2006年他在上帝的感动和呼召之下创办了“心连心团契”,旨在将基督的爱、喜乐、生命带入千家万户,建立基督的教会。

传播爱 做光做盐

“心连心团契”自创办以来,就立志要做好社会服务,传播爱,发挥基督徒光和盐的作用,让人们能够真实地体会到“心连心”的温暖和力量。

2011年12月,“心连心团契”开始了新的服务项目。斯老师组织义工团队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安慰和帮助病人,并在绿城医院长期服务。透过义工服务给就医病人安慰和帮助,使得病人就医过程更方便省心,改善就医气氛,缓和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提高医院的软件环境,并且能让义工得到锻炼与学习。据团契成员介绍,周一到周六每天有2位以上义工在医院里服务,导医、安慰、辅导、祷告、音乐、陪谈。

四年如一日,“杭州心连心团契”的义工团队服务获得绿城医院的高度认可和称赞,经医院推荐,在2015年8月25日浙江省卫生计生系统首届“先声杯”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浙江省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者团队,且是22个获奖团队中唯一的基督教团体。绿城医院也为此向他们送上祝贺与感谢。

对于这个荣誉,斯老师首先向神献上感恩,“因爱的付出今天收获了浙江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者团队,感谢主,荣耀归给神。”他告诉基督时报同工:“浙江省有2000多支义工团队,杭州心连心团契作为唯一的一个基督教团体,能被评选为优秀志愿者团队,是非常大的鼓励和认可,神藉着这个机构给我们肯定、赞赏和鼓励。”


“杭州心连心团契”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团队。(图:斯老师提供)

“圣经教导我们,要多做善事,所以基督徒应当把社会服务作为一个长期的使命。我们在医院做了四年多的义工服务,很有价值和意义。”斯老师发自内心地告白做义工服务不仅造就他自己的生命,也让团契成员收获喜乐和成长,并切实地给医院和病人带去益处。感恩之余他不禁回忆起在医院服务时发生的一个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故事。

做好义工服务 贵在爱与坚持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做社会服务,但有的或许是为经济利益、标榜自己、树立荣誉形象等,唯有出于爱的动机才能长久坚持做下去。

“在医院做义工服务的人有很多,但坚持做下去的人并不多。”斯老师强调做好义工服务,贵在爱与坚持。四年多以来,他每周都会抽时间去医院服务:站岗、帮病人指路去哪里拿药、挂号、抽血等,或者帮助病人提包、推轮椅,这些都是他常常反复做的事。

有一次,他在医院做义工服务时,见到一个女孩子因骨折一只脚上裹着石膏,拄着拐杖走进医院。她要去骨科拆石膏,原本以为拆掉了就能走路,但发现根本不能走,所以她非常尴尬和痛苦。斯老师看见后,赶紧过去帮她推了一把轮椅,带着她去做检查、看病、拿药等。当时她一个人到医院,如果没有斯老师义工团队的帮助,根本没法回家。最后,女孩感动地把巧克力拿出来分给大家。

通过这些服务的细节,病人深深感到义工团队的关爱和帮助,而这些细节问题恰好是医务人员难以关注和照顾到的,义工团队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之处。

此外,“杭州心连心团契”的一位徐弟兄患了心脏方面的疾病,其他医院都放弃对他的治疗,后来团契义工团队知道后,便把他送到绿城医院治疗。医院的服务让他和家人非常感动,通过精心的治疗,徐弟兄已经平安度过一年的时间。他的妻子因着义工团队的付出和服务,也愿意加入团队,如果有需要,她都愿意到医院服务。

不仅如此,“杭州心连心团契”也常去敬老院做义工服务。一次,他们去医院认识了一位92岁的老人,名叫周福祥,得知家里人不常去医院看望他后,“心连心团契”义工团队便开始出动,每天都有人去探望他。并在医院给他传福音,他还接受了洗礼。虽然是高龄老人,但周爷爷的听力还很好,团契有个姐妹送给他一个圣经播放器,他可以每天听道、唱赞美诗,天天都非常喜乐。


“杭州心连心团契”义工服务团队去医院探望老人。(图:斯老师提供)

在离世之前,义工团队也去重病监护室看望周爷爷,葬礼也有团契姐妹现场参加。“心连心团契”义工团队前后服务周爷爷近四年的时间,陪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在“杭州心连心团契”不仅是大人们乐于义工服务,连高中生、大学生也乐此不疲,他们一有时间就会报名参加医院义工服务,并把它当作了一种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正如此次浙江省评选最美志愿者活动中主办方所言,本次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评选”,而是通过这种形式“让爱发酵”,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接受它、尝试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把志愿服务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医院的义工服务,斯老师感触颇深,他坦言,“做义工跟赚钱是完全不同的体会,这是人人都能受益的事情。首先是自己受益,让心灵得到成长,因着你的付出,对方会喜乐给予肯定和认可;对于医院而言,可以缓解医患关系,我们就像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桥梁;对于病人而言,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大多数病人到医院都是情绪低落,处于弱势的状态中,通过义工团队帮助和指引,可以让他们焦躁的心得到鼓励和安慰。”

“由于医院的人员一般不会做这方面的服务,所以这个服务是自己受益、医院受益、病人受益,医院非常欢迎我们继续参与。期待更多基督徒都能参与到社会服务中 。”斯老师发出真诚的呼吁。


“杭州心连心团契”义工团队到医院探望老人,为他们带去欢乐。(图:斯老师提供)

“现身说法”——教会如何做社会服务?

对于教会需要做社会服务,近些年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教会发展,基督徒人数的增多,基督教的社会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来看,教会真正落实去做的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影响力。既是牧者又活跃做社会服务的斯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身为一个基督徒,斯老师认为不是只在教堂里敬拜神,还应该走出去服务社会,了解人群深入基层,传播上帝的爱。他也知道,作为牧者的确非常忙,但想要更好地平衡自己所做的事情,必须先学习和装备自己。

2003年到2005年斯老师就读了“杭州基督教圣经培训班”,2007年他去了西安学习心灵成长与领袖训练, 2009年又学习由香港基督教青年会前副总干事带领的“小组动力学课程”,2011年学了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带队的,在杭州市团校举办的“高级社工培训班”。接下来他还就读了神学学士班。

之所以如此不断的学习,斯老师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能知道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能适应今天高度发达的社会领域,知道教会、基督徒应该做什么,能为社会提供怎样的服务,为此他不停止地探索和实践。

牧者亲历亲为 做好信徒榜样

斯老师几乎每周都会抽时间去探访老人,去医院看望病人,道路也因此不断在拓展,渐渐开始建立“心连心团契”义工团队。因主动走出去,他的生命有很大的提升,也因此看到社会很多不同人群的需要。


斯老师(左一)的义工服务场景。(图:斯老师提供)

2007年,“心连心团契” 开始了一项新的事工,收集闲置物品。从团契内部人员开始发展到社会上很多人都把衣服等物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团契来。而他们也在这件事上做了不少的文章。做过物品拍卖会、施舍会、义卖会不下10次。最重要的是把这些衣服通过邮寄的方式,输送到全国各地的贫困地区,如送到河南、西藏、云南、四川、甘肃、贵州、广东等地。这也成为了心连心团契的“品牌项目”,如今仍然在坚持做下去。

2011年,为了帮助农村留守的贫困儿童解决学费的问题,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孩子们捐赠学习用品,在杭州组织时尚女装义卖。总共投入了40人以上义工参与义卖活动,累计为儿童服务共捐资金4万多元。

此外,斯老师又看到身边好多孩子,暑期时父母亲疏于管理,在家看电视或上网,更多的是农村的孩子到城里过暑假。于是2011年暑假,他们又与浙工大学的学生一起做留守儿童夏令营,为期2周。让这些孩子能在假期学习很多的东西,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关怀帮助。


2011年“杭州心连心团契”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图:斯老师提供)

2011年末,“心连心团契”又有一个新的项目在默默行动着,斯老师每周二上午去绿城医院做义工服务,不仅他一个人去且是带领整个团队从周一到周六,去医院里帮助病人,指引方向,做安慰关怀的工作等。斯老师觉得这项义工服务有意义的是让这些病人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去哪里该怎么走。当他帮助那些骨折的病人坐上轮椅,能让他们减少哪怕一点痛苦时,他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正是通过深入基层,了解人群需要,以及亲历亲为,及至带动弟兄姐妹一起参与,斯老师强调,首先是教会牧者要谦卑自己去做,哪怕再忙,也要抽时间做社会服务,当牧者做好榜样时,其他弟兄姐妹也会被激励一同来做。

斯老师呼吁更多教会牧者、基督徒能走出去做社会服务,因为这是很好的见证耶稣基督的平台,当今教会需要跟社会接轨,不能脱节,只有这样才能践行耶稣教导我们做光做盐的使命。

的确这个世界做好事的人很多,但持续一辈子做好事的人不多。如今,“杭州心连心团契”已经走过了快10年的路程,他们愿意继续将这份上帝的爱传递到社会各个需要的角落,生生不息……

(本文为基督时报独家稿件,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