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牧师,请不要告诉我再为想象中不存在的丈夫祈祷了

作者: 义工 张何白 翻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8月07日 17:08 |
播放

被告诉为自己未来的丈夫祈祷,很不幸这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作为在教会长大的青年组员,我们每年至少一次地被要求坐在一系列有关约会与男女关系的讲座中,而这些讲座的结尾,都要列出理想对象具有的特质清单并为我们未来虚无缥缈的那一位祈祷。

这些讲座既极大地满足了我们中一些人成分复杂的幻想(有心仪的男孩,希望他能真的加足马力约她出来)也引发了一些人真实的恐惧(确实如此。有一个年龄比较小的成员,在她想表达“手淫”这个词时,她换成了“酸酵”,她对这个词就是这么恐惧,你没办法改变她。)

而且这还不仅仅是给年轻成员们带来的全部影响。在伦敦的新颂特会(the Hillsong Conference)上,詹特泽·富兰克林(Jentezen Franklin)针对珍爱家庭、教会和与神关系的重要性带来了激情四射的布道。这场布道聚焦在了许多方面,但我却不禁对反复提及的丈夫与妻子两个名词和即便是现在没有另一半,将来也会有的假设感到厌烦。尽管已婚夫妻占了观众席的大多数,仍有大约几千的单身者在这个房间,为他们那样的另一半将是什么样的感到困惑不解。

富兰克林说,敌人想要拆散家庭。因此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婚姻殷切祈求,如果你还没结婚,为保护未来的婚姻祈祷。

毫无疑问他的本意是好的,而且我不想把事情归咎于他。但那些潜在的假设说明了教会存在的一个宽泛的问题:婚姻的偶像化和由此造成的对单身潜移默化的贬低。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总的来说,婚姻似乎相当不错,而且我也想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妻子,但我们不能认定这会发生在所有人的身上,或者这确实应该发生在所有人身上。一些基督徒永远不会结婚——这是个事实。其他一些会结婚,然后又离婚。许多人会过一辈子的独身生活。这会是因为他们在15岁的时候没有好好祈祷吗?

在我们情欲纵横、爱意四溢的文化里,我们很欣慰地将同居婚姻视为理想的最终产品。我们已经跳进了浪漫电影的消费陷阱中。我对尼古拉斯·斯帕克(Nicholas Spark)电影的热爱和换一个人对电影的痴迷程度一样,只是好莱坞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不切合实际幻想的地方。健美的帅哥、迷人的手臂映入眼帘,之后一切都会变好,特别是他碰巧是扎克·埃夫隆(Zac Efron)的时候。

这种故事自然不应在教会久存,只是我不确定所有人都能黑白分明地分辨清楚。

祷告是有力的,诚然,并且我们也应该为我们的婚姻和家庭祈祷。但是如果让我为未来的丈夫祈祷就意味着让我确信一定会有一位,从而引来深深地失落,甚至是憎恨,是否就不应该让这一切发生更好呢?我身边就有一些因常年接受讲道坛上传递的信息而对自己的单身身份感到困惑从而陷入深深失落的例子。

至于那些理想型特质清单——当我在为这位看不到脸的配偶祈祷时,划掉我为他设定的任何一项恩赐都会带给我深深地罪恶感。他要像自动售货机一样有应必答,有宽阔的肩膀,漂亮的头发,冷幽默,对木吉他的热爱和社会正义感,显然就是这些。

如何才能有这样的缘分呢?比如说找一个最好的朋友,冒一次险,然后和他一起寻求耶稣?那要是永远都遇不见那个人呢,那也行吗?

如果我们执着于去找一个丈夫,那么我们就可能不是在真的找一个人,而是在一张无休无尽“什么事能让我开心”的清单上重新打了一遍对号。这就和我总是把寻求耶稣当作得到我想要东西的一个工具,却忽略了他是一个独立于我自身意愿的一个人,一个客体。

婚姻是精彩的,而单身是绝妙的。是时候放下那些他出现与否、何时相遇的忧虑,尽情享受当下的时光。这是我之后感悟到的启示。

本文由义工翻译 原文作者名:凯里·洛奇(Carey Lodge)阅读原文请点击此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