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专访】哈佛教育专家黄陈怡文(上):上帝带领我为中国父母写下《爱中管教的智慧》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4月15日 08:52 |
播放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往往我们所享受到他人的美好菁华源于对方数十年的生命锤造。

我手里这本名为《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的亲子教育书籍也是如此,它根植于作者哈佛教育专家黄陈怡文姊妹整整30年的沉淀。

虽然只是薄薄一本,212页的厚度,但里面没有说教和故作高深,反而分享起自己教养四个儿女的朴实无华、含辛茹苦而又硕果累累的真实经历,以及接触成千上百个家庭后累积的心得。这些都是源于生活的实践,其基底是遵循圣经的教导。拥有虔诚基督信仰的怡文姊妹秉持把圣经的真智慧活到生活之中的信念,让上帝话语成为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而看上虽烦琐和日常却影响深远的亲子更是不能例外。

因此,这就构成了这本亲子热销书的风格:以“家庭是良好教育的给力点”开篇,最后以“爱的真谛”收工——从日常中最常见的家庭入笔开谈教育这个宏大的课题,结尾如点睛般道出圣经对爱的阐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出于生命的分享才能自然而然真实改变人的生命,国内无数家庭得益于怡文姊妹的服事而得到了更新,不少父母和他们孩子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翻转,因此这些父母们总是由衷而亲切地称呼她为“怡文老师”。

日前,基督时报邀请了黄陈怡文老师分享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她说,是上帝亲自带领她来到中国,服事中国,这本书也是为中国而写,盼望帮助到许多处于挣扎和困惑中的中国父母们。

访谈中,怡文老师还分享了管教的真谛,和她对于到底要不要打孩子这个真实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与操作,以及对于基督徒们父母们如何选择和阅读许多的亲子书籍上,她也给出建议。



黄陈怡文老师早年课堂上的照片。(图:受访者本人提供)

上帝带领她来到中国,写下这本为中国父母的书

说起《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这本书的缘起,要从2005年开始。当时的怡文老师一家人定居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旁边的圣地亚哥平静的生活。出生台湾、求学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并遇到现在的华人丈夫、后定居南加州生子、并从事教育工作的怡文老师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来到中国。

的一位好友、同样是美国教育专家后来到中国服务的另外一位教育专家给她从北京来了一个电话,告诉她:“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督教教育,需要帮助。”
“好,需要什么教材吗?我可以帮助推荐。”
“不是需要教材,是需要人,需要的是像你这样的人。”
好友简洁清晰的回答让她反而感到惊讶无比,“我从来没想过:去的人是我。”
“你有没有想过来中国?”好友继续问。

突然这样一个“大”的问题摆在她的面前,让她不知所措,因为她从未有过这样的计划,也还未看到这样的呼召,于是就答到:“如果是呼召的话,神也会呼召我的丈夫的,也应该有可能让他也在北京有工作机会吧。”之后问到丈夫,丈夫竟然很高兴的说,尝试先问问现在的公司看,带着“把球踢出去的心”问了公司,答复是北京也有分部可以尝试看看。走到这一步,夫妇二人发现也许的确有去北京的可能性。

之后,两人安排了一周来北京看一看,好友也觉得机会宝贵就专门安排了亲子教育的讲座给她。“说来很好玩,我从来没有过搭飞机没赶上的经历,就是这么一次,”怡文老师想起当年神的带领仍莞尔不已,“因为我是很理性的人,不怎么相信神迹奇事,偏偏就那次经历了,而且之后在中国这么多年里,经历了我一生中最多的神迹奇事。”

那次 ,怡文老师与丈夫定了下午2点从旧金山到北京的飞机,从圣地亚哥到旧金山很,搭飞机也就1小时40分钟,于是他们定了上午7点的飞机,觉得时间绰绰有余,偏偏起了风,圣地亚哥到旧金山的飞机即使起飞了也不能降落,所以就一直等,最后1:45到了旧金山,而去北京的飞机恰好此时关了登机门,飞机没赶上,只能等第二天下午的班机。因为不想耽误时间,所以就问有没有更好时间的飞机,“有,明天凌晨140从洛杉矶起飞。”“好吧,我们提前12个小时到也好。”最有意思的是,这时风本来停了,偏偏又起了,又是一直拖,很难再赶上,绝望之际突然本来全部没有人的航空公司登机口开了扇门,听见一个人喊到:“我们是去洛杉矶赶飞机的人,马上就走。看到这一线生机,赶紧大喊”“我也是,我也是。”正好飞机上还有多余的座位,于是好不容易他们当晚11点到了洛杉矶,赶上了凌晨1点的飞机。

“就这么折腾了两大圈。可就在折腾的时间里我把要做讲座的以前的投影资料全部转成了中国当时使用的PPT格式。”到了北京,她开始对北京的一切产生了感情,“我觉得大家学习追求的热情对我是非常大的冲击,本来安排了3个小时的讲座,因为大家的学习热情,追加到6个小时,前一天才发通知,第二天场地都塞满了,还有个姊妹专程从石家庄坐了三小时的火车过来,听完还要再坐三小时的火车回去。我很感动,因为在美国不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看到中国人虽然很缺乏亲子教育的教导,但是很渴慕。”丈夫也十分感动,直接说:“上帝让我们过来。我们搬到北京来吧!”

夫妻二人之后祷告了三个星期,上帝也带领丈夫的公司在北京有了合适的职位给他,于是一家六口最后在2006年的9月全部搬到了北京。

来在北京,上帝带领她开始接触中国家庭并帮助一起做起在家教育,最开始只有9个家庭,慢慢发展到20多个家庭。怡文老师也成为了将美国式的在家教育中国本土化研究尝试的首批尝试者。

同时应国内学校、幼儿园和其他很多教育机构的邀请,她也在中国各地讲学,和许多中国父母互动,看到他们在亲子上走的弯路,聆听他们内心真实的痛苦,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沉甸甸的,感到自己所做的在庞大的需要面前只是杯水车薪,“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走那么多地方,办那么多讲座一一告诉大家。”

有次培训后,她的一位朋友走到面前说,“怡文,你为什么不把你讲的这些写下来?你走不到的地方,书本可以去到。”朋友的建议让她豁然开朗,颇有女汉子、风风火火风格的怡文老师马上动手写作、联系出版社,把分享化成铅字,“因为太急迫了,需要赶快做出来。”

20125月,在青橄榄文化公司的帮助下,这本《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初版,成为她奉献给中国父母初熟的果实。甫一出版,即成为坊间难得一见的家庭教育原创书籍。

2年多时间,因为受到读者欢迎,这本书畅销到以至脱销,目前在市面上已经绝版,网络、书店和出版社都很难再买到。

那么,是否要再版呢?怡文老师介绍说,这次她想给读者更完整的新版。“上次因为太急迫了,紧着要出来,所以用最比较简洁的方式写了,这次想加入更多我自己的故事、和我见过的很多案例,想更具体和生活化。”

应该说,怡文老师这次想出的是上一版的2.0版。为了满足许多父母的需要,每天已经很忙碌的怡文老师打算挤出更多集中的时间来冲刺写作,几个月内要完成这本“升级版”的新书,让它最好能够在今年夏初就与读者们见面。


黄陈怡文老师在各种交流与讲座活动中与中国父母、家庭教育的工作人员的合影。

爱和管教的真谛:不是“爱与管教”,而是“爱中管教”

和坊间同类书相比,《都是喂了爱:爱中管教的智慧》最大的不同,一是关于家规的建立、执行和家庭管理的艺术,切实可行;二是作者以自己亲身实践告诉父母:管教本身就是爱,而不是“整治”。

为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这么强调家规和管教呢?怡文老师首先澄清,建立家规并不是还是为了管孩子,“不是我做个条条框框贴在那里,对自己孩子说你做了这个就怎样怎样,家规不是只是针对孩子的,好像你是家中老大一样。家规是连自己也要管的,是先管父母的。”在做事极有条理性的怡文老师看来,她专门用了一个英文词,来说明自己秉持的信念是每个家庭本身都应该有自己的MissionStatement(意为:使命宣言),家庭成员们是一同来执行和实现这个,而家规就是使命宣言具体落实的工具之一,“父母是一起做、一起执行的”。

同时,我们常常觉得给孩子规矩就好像让他不自由一样,其实并非如此,“孩子们需要有规矩,规矩是一种界限,它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界线与规矩,是行为的标准,不是惩罚。没有界限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个有恩典没有规矩的家庭,最终培养出来的是放任的孩子、任性的孩子,而不是自信的孩子。”她看到太多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因为没有家规、没有管教而彼此都品尝到苦果的实例,让人唏嘘不止。

家规和管教对培养有自信的孩子非常关键。“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是因为在家里他有过度的自由,父母、爷爷奶奶都让着他,他随便做什么都可以、没有对错,可是当他离开家时到其他人的家里,或者再长大到社会上后他发现自己的自由越来越少,于是他不敢随便做什么,没有自信。家规其实是要让孩子知道普世的标准,你在家里面不能做的,离开家也不能随便做,让他在家里和出去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孩子会自信,会敢于面对不同的环境,因为他有一个标准。”怡文老师的大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哈佛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她有次跟妈妈分享说,她一个同学借买了母亲这本《爱中管教的智慧》看完后觉得这样的妈妈是不是太“虎妈”太强悍了,就偷偷问她“你能忍受吗?”女儿仔细思索了一番,发觉正是这些表面看上去很严格的家规帮助她建立了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让她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她特别感谢妈妈的家规和管教。

那么,要如何管教呢?当然是出于爱,可是爱与管教如何平衡呢?“不要想这两个平衡的问题,这样想本身就错了。”怡文老师说,“不是爱与管教,而是爱中管教,一字之差区别千里,爱和管教的关系不是‘与’,而是‘套娃’一样,当你的爱越大,你越能能在里面套很多。”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根据根据受访者分享整理基督时报独家稿件,欢迎个人分享并注明来源与链接,其他媒体与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